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高层关注 >> 正文

春雨润物细无声——写在第八个公民道德宣传日

2010-09-19 09:14:37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记者卫敏丽)道德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高尚道德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

      在全国第八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之际,放眼神州大地,道德之花正开遍每一个角落。“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逐步深入人心,良好的道德风尚已成为人们自觉的追求。

      调动全社会热情 凝聚道德的力量

      自2005年8月21日起,一支名叫“泉城义工”的队伍开始活跃在泉城济南的大街小巷。他们深入社区、学校、广场,周末进社区为居民修家电,到老年公寓照顾孤寡老人,烈日下为农民工兄弟送去绿豆汤,与环卫工人欢乐过小年……他们在交流中传播城市精神,在行动中塑造服务品牌,在构建社会和谐中播撒爱心。他们应着时代和城市的召唤而出,成为这个城市最温暖、最感人的符号。

      “泉城义工在行动”是济南时报社联合济南市文明办、共青团济南市委共同发起的活动。截至2010年6月底,仅每周日开展的固定时间系列主题服务活动已达254期,约100万人次接受了各种服务。如今,“泉城义工”已发展成为拥有50多个服务项目、上百个服务团队、10万多人的大型公益服务组织。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政府机关和党员干部的力量,更需要有一个吸收全体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构建、共同维护的平台,通过借助社会公众的力量传播文明、传递爱心、服务他人、回报社会。”该公益服务组织有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让一切爱心充分展示,让一切善举竞相涌现。一系列有声有色、可感可触的学习宣传活动,正吸引着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各地各部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全社会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众道德素养。

      黑龙江省绥化市组织开展“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盛大阳光杯原创诗歌、红色短信和演讲比赛,以诗歌、红色短信和演讲比赛的形式,歌颂新中国成立61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弘扬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获奖原创诗歌将在市级媒体、刊物发表,获奖红色短信还将通过联通、移动公司向全市手机用户发送,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市民参与的积极性。

      云南省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评选表彰道德模范”“评选表彰云南美德少年”“评选身边好人”“中华传统美德讲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不断深入人心,道德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丰富活动载体 提升文明素质

      2010年8月10日,“云南省首届中华传统美德大讲坛”在昆明举行,来自省内外的宣传、文化、教育、卫生等各行各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来自香港、澳门的部分嘉宾,共计2600多人共同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享受了高尚和愉悦的精神盛宴。

      一个以传统美德为主题的讲坛,报名人数之多,不少人始料未及。为尽量满足社会各界人士的要求,讲坛筹备组在昆明主会场又增加了一个视频会议室,使连云宾馆会场的人数从原来计划的1000人增加到1600人。据说,这是连云宾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会议,而且从早到晚场场爆满,很少有人缺席。

      讲坛激起的强烈社会反响也使不少人始料未及。一位女同志说:“我第一天是被领导逼来的,没想到对自己的帮助这么大,第二天,我就把父母带来一起听了。”一位教师说:“短短几天的学习,就能对人的心灵产生如此震撼,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所在。”

      这么多人聚焦同一个话题且激情高涨,说明公民道德建设方针合民心、顺民意,说明广大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公民道德建设的积极性。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公民道德建设活动。

      黑龙江省委下发了《关于新时期深入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的决定》,把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作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载体,并在全省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凝神聚力、创新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活动开展一年来,社会风尚显著好转,各项事业建设进展迅速,公民道德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山东济南深入开展“微笑服务”创建活动,着眼于动员、引导、督促窗口行业(单位)、机关、街道社区服务机构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入手,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实践活动,促进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各地各部门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还广泛利用报刊、广播、歌曲、漫画等宣传手段和形式。从中央到地方,弘扬社会正气、推动道德建设的认识渐入人心,热爱祖国、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科学文明、团结互助正成为亿万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主流,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支撑。

      从娃娃抓起 关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各地各部门积极组织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

      云南省组织开展了首届“云南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在未成年人中树立了一批可亲可近可学的榜样。各中小学校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校报等校园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利用主题班队会等组织开展“美德少年在我身边”“争做美德少年”等活动,全省掀起了“推荐美德少年、争做美德少年”的热潮。

      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评选表彰了60名“道德小模范标兵”和940名“道德小模范”,在未成年人中间树立起比学赶超的学习典型。他们还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开展了传唱优秀童谣“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全市共有13万多人参加。

      为倡导全社会都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还发起了“我和爸妈过中秋——重庆优秀农村留守儿童深圳团圆之旅”活动。目前,活动已在全市范围遴选了60名优秀农村留守儿童到深圳与在外务工的父母团圆。按照活动计划,孩子们将参观一家农民工集中务工的工厂,参观宿舍,并在工厂食堂就餐,体验父母不易的打工生活。八月十五晚上,孩子们还将和父母一起联欢……

      道德是一种财富,需要我们精心呵护;

      道德是一种精神,需要我们不断发扬;

      道德是一种火焰,需要我们添禾加柴;

      道德更是一种力量,需要我们共同传递。

      春雨润物细无声。传诵感动的故事,传播感人的善行,实践模范的行为……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公民的自觉行动。让我们共同携手,用点滴言行汇聚起道德的伟大力量!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