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完善税收扶持政策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四:推动服务业跃上新台阶
[镜头] “对餐饮企业而言,服务好顾客是第一位的。”北京麻辣诱惑公司总经理韩东说,公司成立近十年来,一直倡导“不争”的理念,即服务人员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做推托,一心一意满足顾客的合理需求。
坚持产品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近年来,麻辣诱惑建立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烹饪专家组成的生产研发队伍,推出“麻香系列”、“泡椒系列”等佳肴,深得消费者青睐。韩东说,今后公司将不断完善产品体系、服务理念和管理机制,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更舒心。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并特别强调“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服务业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的高低和水平,是衡量该国和地区经济结构的一项重要指标。服务业的发展,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经济发展,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加快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助于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瓶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
消费结构升级,迫切要求服务业加快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说,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时,人们消费支出中用于购买工农业产品的支出将逐步下降,用于购买服务业产品的支出明显上升。当前,中国即将进入这样一个新阶段,消费结构的变动和升级,对通讯、旅游、文化、休闲等服务行业加快发展要求迫切。“中国的制造业还有一定发展空间,但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将逐步转变为服务业。”余斌说。
专家认为,未来要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必须继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往哪儿转呢?第三产业!美国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比重是77.8%,日本是66.4%,德国67%,英国76%,中国现在只有31.4%。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拓宽城乡新增就业主要渠道的要求,这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业内专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都是现代服务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就没有生活性服务业的优化升级;没有生活性服务业的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发展。在发展服务业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促进两者协调健康发展。
进一步深化税收体制改革,减轻企业负担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较快,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服务产品愈加丰富,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服务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超过70%,发展中国家也接近50%,而“十一五”期末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只有43.3%,并成为三项未完成的预期性指标之一。
当前,还有一些因素制约着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包括农村人口过多、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对服务业需求能力不足;工业领域利润较高,吸引大量社会投资等。余斌说,一些制约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或者正在发生变化,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新老“36条”,但许多行业仍存在“玻璃门”、“弹簧门”。准入门槛高导致不少现代服务业的经营主体投资渠道单一,严重阻碍了行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今后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要“以开放促改革,以竞争促发展,推动服务业制度创新,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
专家认为,推动服务业发展,关键在于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要建立民间资本准入机制,降低准入门槛,逐步消除体制性、政策性障碍,真正放开、放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事业单位改制和后勤社会化步伐,扩大金融、保险、电信、旅游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服务业现代化步伐。“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服务业,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服务企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
推动服务业发展,还要完善服务业政策。“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结合增值税改革,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税收制度。拓宽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专家表示,今后应进一步深化税收体制改革,减轻企业负担;对一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小型服务企业,要在资金、税收、用地等多方面予以支持;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多种方式,扶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本报记者 崔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