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刘震涛:创建“海峡经济区”势在必行

2008-07-30 21:25:38来源:福建东南新闻网
     当前,两岸关系发生了积极变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关系的主轴,标志着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的起点。和平发展就是两岸共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实现两岸的“共同繁荣”,最终形成“共同家园”。
  海峡经济区是中华民族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经济,是包含台港澳和祖国大陆在内的经济的总称,这从本质属性上对两岸经济关系作明确的定位。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台湾海峡为地域特征的经济区,将台湾地区纳入海峡经济区,就是将其列入中华民族五大经济区之中,从而将台湾与祖国大陆经济融为一个整体。
  海峡经济区是建设两岸共同家园的伟大实践。两岸交流与合作经历了20多年,中国大家庭已成为台湾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地缘相近的优势是重要因素。这些客观条件不仅为促进中华民族经济进一步融合打下了良好基础,而且也为创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机会。
  当前,两岸同意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开始进入协商谈判的新时期。两岸有望通过协商建立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对中华民族经济的良性、快速、稳定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这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制度性保障带来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创建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经济区不同特色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已受到海内外关注。ICT产业发展(咨询与通讯技术产业)在中国大陆地区分布格局上形成了四大基地,除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外,福建金三角是第四个产业聚集区,该区以厦门为龙头,与海峡东岸的台湾企业为主,形成合作的制造基地,事实上发挥了中国大陆四大ICT制造业基地的功能。从发展前景来看,这些地区有整体经济实力和市场拓展潜力,由此派生出来的区域竞争力是不可低估的。
  创建海峡经济区的几点务实思考:
  一是创建海峡经济区是一种建立在地缘相近基础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区内的合作主体可以是城市之间、县市之间、企业之间,甚至是个体之间的合作,只要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合作的领域、规模、地点、对象不受限制。
  二是海峡经济区创建初期,西岸应采取主动,广泛接触台湾县市、工商界、农业团体、中小企业等方面的人士以及各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与他们共商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协商机制,邀请他们到海岸西岸经济区参观、考察,探讨两岸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一步取得共识。
  三是待时机成熟时,可以通过平等友好协商,根据功能需要,海峡东西两岸的城市可以划出一些地块,建立跨境的产业合作区,该区应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管理。根据当前的条件,西岸的某一地区与东岸南部的地区先行协商试办较为可行。可以以产业为切入点,也可以共同开发、打造大品牌。
  四是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某些地区,在经济合作的前提下,与东岸逐步扩大到人文方面的合作。随着西岸的社会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进行,为东岸人民提供符合他们习惯的良好的生活居住和社会服务环境,让海峡西岸经济区内的两岸同胞和谐相处。
  五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涉及到四个省,要照顾到各方利益,协调好各方关系,内部要建立起相互尊重、谅解、互利、和谐的机制。要充分挖掘西岸经济的优势和潜力,吸引东岸的投资积极性,在四个省有关地区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提出创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目标和政策措施等“设想”。(作者系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余新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