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品牌带动推进海西科学发展
2008-07-30 21:58:35来源:福建东南新闻网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十七大精神,结合福建实际,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先行区。推进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建设,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品牌带动提升发展水平,推动各个领域建设体现“好”的要求,实现“好”的目标,不断壮大福建的综合经济实力。
◆实施品牌带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现代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品牌经济”。品牌是高质量、高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的重要表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品牌带动,主要指将品牌视为独立的资源和资本,并以此为主导,来带动、组合其他资源和资本,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营活动和经营行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及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推进品牌带动、培育知名品牌企业,已成为各国抢占国际市场、控制全球资源、带动本国经济持续发展、跻身经济强国行列的重要法宝。
实施品牌带动与国民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一个地区或区域通过品牌产品占据市场,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才能充分显示强劲的经济综合实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当前,我省经济正处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的阶段。虽然我省工业外向度较高,外贸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之一,但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我省主要参与加工制造环节,不少企业采取贴牌加工方式,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而不是从事速度、设计、流通、营销等高增值环节,大部分利润被拥有品牌权的国外企业所获得。在经济发展中,主要靠大量投入来保证增长速度,单位产品能耗和资源消耗量较高,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就要求我省产业链条向研发、设计、流通、营销等高增值环节延伸。实施品牌带动,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和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有利于整合提升区域特色经济,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有利于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资源要素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因此,推进和实施品牌带动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的需要,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实施品牌带动是推动海西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施品牌带动,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产业发展本质上就是落后产业的淘汰、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涌现。只有培育和拥有核心技术,产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创立和做大、做强自主品牌,产业才能不断提升竞争力;只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有机结合,经济才有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在培育品牌经济上下功夫。要致力于创建品牌产品,打造品牌企业,培育品牌产业,发展品牌经济,通过品牌带动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品牌带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实施品牌带动,促使规模企业迅速扩张。区域品牌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有遏制恶性竞争的功效,能有效地减少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这意味着企业更愿意参与协作与分工,这样就能更好地获取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实施品牌带动,有助于改变一些产业和产品存在的过于小型、分散的粗放生产,培育一批骨干和优势企业成为“航空母舰”式的大企业、大集团。
实施品牌带动,提高出口竞争力。国际经验表明,深入实施自主出口品牌带动,加强自主出口品牌培育,是增强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发展结构的必然选择。尽管我省是一个出口大省,但我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仍然偏弱,缺少自主品牌、缺少自主核心技术,在产品源头、品牌形成这两个重要环节上我省企业才刚刚起步。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更全面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开放水平和外贸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出口不但要有量的增长,更要有质的突破。实施品牌带动,是提升我省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实施品牌带动,增强经济实力和后劲。品牌的价值在于能够为区域经济带来深远的发展,其影响力和推动力是巨大的。品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和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的根本动力在于实施品牌带动,做强做大企业。
◆强化品牌带动推进海西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
实施品牌带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政府政策体系、产业政策体系、企业发展体系、市场导向体系、社会支撑体系等,有了这些平台,就能吸引区外物资、资本、技术、人力、信息、服务等资源要素向区内集聚,通过资源要素的重组、整合,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和扩充,并将形成和扩大的竞争优势向周边和外界扩张辐射,在循环往复中不断扩大规模和持续增长,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同时,通过实施品牌带动,使所有的工作都体现“好”的要求,从而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
政府政策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跟踪国内外品牌发展趋势,对我省品牌国际化路径选择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和理论指导。要根据推进品牌带动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推进我省品牌带动的协调机制,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的体制机制,为顺利推进我省的品牌带动提供体制保障。
产业政策体系建设。产业政策是政府为扶持和促进企业进行自主品牌开发而建立的制度体系,是政府制度环境的主体。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发展,政府所制定的各种产业政策和相关制度也需要不断改进、完善和调整,并建立一套相关产业政策和制度完善机制,能够适时地更好地引导、激励企业的自主品牌开发和自主创新行为。
市场导向体系建设。市场体系是指由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形成的全方位的、互相依存的、开放的市场系统。在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情况下,政府部门应着力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责,大力营造有利于品牌创建和发展的市场环境,通过竞争获得市场和用户对品牌的认同。运用法律保护名牌产品和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竞争,强化质量监督,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大打假治假、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查处虚假广告工作的力度,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品牌的市场环境,促使一批优势企业和知名产品在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企业发展体系建设。要引导企业在发展战略上牢固树立品牌发展意识,使争创知名品牌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要提高品牌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鼓励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承接,提升我省企业自主开发核心技术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并逐步推进我省的自主技术研发体系建设,使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社会支撑体系建设。推进品牌带动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利用博览会、产销会、投洽会等场合,大力开展品牌带动宣传,形成全社会重视品牌、争创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的浓厚氛围,使推进品牌带动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要建立全省实施出口品牌带动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为品牌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和政策咨询。(魏澄荣/福建社科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余新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