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三大目标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总的目标是:通过10~15年的努力,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海峡西岸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发展壮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新步伐,速度、质量、效益进一步协调,消费、投资、出口进一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进一步协调,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一)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对外经济、科技、文化合作与交流,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和更加完善、更加规范的外经贸促进政策体系,对外合作领域和空间不断拓展,对外贸易商品和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步伐加快。国际友城、友协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闽台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闽港闽澳合作全面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协作更加密切,与中西部及其它省区的合作交流更加深入。
(二)开创统筹协调发展新局面。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促进城乡和地区协调发展,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镇体系更加合理,城乡差别逐步缩小。以创新型省份和文化强省建设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进一步协调。
(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繁荣新成就。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性转变,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不断壮大,效益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更加健全,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