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突破重点,寻求省会新作为
面对海西新一轮大发展的新机遇,省会中心城市福州积极贯彻省委重大战略部署,在新的起点上切实担负起辐射和带动全省发展的重大使命——
福建日报记者 卢雅本报记者 陈建斌
8月26日至29日,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袁荣祥,副省长、福州市代市长苏增添率团拜访中央直属企业,宣传推介福州在海西建设中的重大举措。有9家央企与福州达成在榕投资意向,投资项目14个,涉及煤炭储运基地、航运、风力发电、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市政府还与中国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2家中央直属重点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神华拟出资在福州罗源湾建设若干个大型深水泊位、煤炭战略储备基地以及发电等一批项目,高起点与福州开展合作,扩大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
近年来,福州市突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加大与央属企业合作力度,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提高合作水平,取得了明显效果。截至目前,已有中铝、中船、国电、华电、华能、鲁能、中铁、中交等10多家特大型央企在福州投资经营。
作为海峡西岸的省会中心城市,福州肩负着辐射和带动全省发展的历史使命。8月6日闭幕的中共福州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了《福州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决策部署的实施意见》,吹响了福州新一轮大发展的号角。
在此背景下,“重”,成为福州提升发展思路、服务海西全局的关键词。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袁荣祥一再强调:“要自觉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个全局,围绕发挥省会中心城市重心辐射作用这个要求,开阔视野、开阔胸襟、开阔境界,考虑问题、谋划思路都要从全局出发、站在全局高度,体现为全局发展服务、为周边地区发展服务,凸显福州在海西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带动作用,凸显福州在海西布局中的优势和气势。”
盛夏的榕城,热潮澎湃,激情迸发。记者走进榕城大地,探访福州广大干部群众对“重”的诠释、对“重”的追求。
先行先试,担起重大使命
“平潭向前!”从福清乘渡轮行至平潭娘宫渡口,一张巨幅标语牌跃入眼帘。
“平潭向前”,寥寥数字,鲜明反映了平潭先行先试、加快发展的气势。
随着海西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原本“藏在深闺无人识”的中国第五大岛——平潭岛,风生水起,引来万众瞩目。
与大陆相连的平潭海峡大桥雄姿初现。按照目前的进度,大桥可望于明年底建成通车,这将比原计划提早半年。
平潭主岛面积达270多平方公里,是厦门岛的两倍。平潭环岛公路建成后,平潭漫长的海岸线优势和滨海风光将得以充分展现,平潭也将成为海西的新明珠。
按照省会中心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和要求,平潭将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和海西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综合实验区,并鼓励台湾县市、同业公会和有关机构与福州市共同规划、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受惠。8月10日,这一惠台新政在台北甫一发布,便引起台湾业界的强烈关注。
作为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对台优势是福州最重要的发展优势之一。在精心谋划新一轮发展中,推进对台先行先试成为福州“突破重点求作为”的首要任务。七八月间,福州先行先试的激情不断升温。
7月13日上午11时,“新金桥Ⅱ号”豪华客滚轮,缓缓离开福州马尾港,向基隆方向驶去。这是两岸海上客滚直航的首航,也是大陆直航台湾本岛的第一艘客轮。
7月30日,由大连万达集团斥资40亿元打造的福州“城市综合体”项目在台江区开工,标志着海峡金融街项目建设全面启动。随着两岸金融合作的明显提速,福州市正把海峡金融街作为重要载体,积极拓展台湾金融资本来榕投资的渠道和形式。
8月10日,福建新大陆台湾公司在台北成立,新大陆成为大陆首家经正式核准的赴台投资企业。福州在我省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上的这一突破,拉开了海峡两岸双向投资的序幕。
8月中下旬,海关总署来榕调研福州保税港区建设事宜,福州保税港建设驶入“快车道”。福州保税物流园区与台湾基隆自由贸易港的业务对接、对台离岸金融业务试点等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海西应先行,福州走前头。福州正在加倍努力,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和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持续推进,打造宜居城市
7月,海西建设再传利好。国家发改委就京福高铁项目建设中《新建合肥至铜陵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建议书》作出正式批复。项目力争下半年开工,还将适时通过台海通道延伸至台湾,形成京福台快速铁路通道,使大陆与台湾通过高速铁路直接相通相连。
从全国路网的末梢,到东南沿海的重要节点,福州正在加快打造快速便捷的海峡西岸交通枢纽。四通八达的路网,构成了宜居福州强壮的骨架,为福州在海西全局中凸显重要地位打下坚实基础。
6月30日,福建第一条高速铁路——温福铁路开通试运营。今年底,福建第一条城际快速通道——福厦铁路将投入试运营。向莆铁路和江阴港、可门港、罗源湾北岸三大铁路支线建设加快推进;机场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等在建项目,使福州高速路网更加完善,至2012年,福州高速公路总里程将从2008年的279公里增加到668公里;在近年来已建成1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推进12个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建设,拥有1310公里海岸线的福州正迈步走向深蓝,走向海洋时代。
福州正在加快成为全国高速公路网、铁路网、海运网的枢纽之一。“这一有形枢纽建设,必将使福州成为全国人才、物流、资金和产业集聚的无形‘枢纽’。”福州市交通局局长董澄说。
树立“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福州将规划区范围由1170平方公里扩大为约2630平方公里,“领舞”海西的福州大都市区呼之欲出。根据计划,今年福州继续拉开城市框架,开工建设福湾路、南台大道、林浦路等道路,构建“两环十射”的骨架路网。不久的将来,10座大桥将横跨闽江,乌龙江上也将有7座大桥飞架南北,进一步提升福州的集聚力与辐射力。
宜居城市建设由一个个项目累积而成。乘海西东风,福州掀起了重点项目建设新热潮。今年上半年,福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3.4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0.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5个百分点。其中,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0.21亿元,同比增加53.37亿元,增长39%,半年完成投资额为历年之最。
产业升级,展现重心作为
如果把福州比作展翅腾飞的大鹏,那么福清、长乐和连江、罗源分别组成了她的南北“两翼”。
随着化工、冶金、能源、船舶修造、装备制造等一批临港工业加速集聚,南北“两翼”成为福州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战场”。
地处北翼的连江,可门港35个深水泊位中目前核准建设的码头已达16个,计近百亿元的资金正把这里打造成海西最大的散货码头、物流中心。总规划面积2.1万亩的连江经济开发区,在产企业已达161家,初步形成了船舶修造、钢铁铸2.1万亩的连江经济开发区,在产企业已达161家,初步形成了船舶修造、钢铁铸造等规模较大、优势明显的工业产业集群。
北翼的罗源湾,一批临港工业也在迅速崛起。据介绍,8月底,德盛镍业92万吨镍合金生产线将投产,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将达300亿~4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镍合金生产基地。还有三金钢铁等项目纷纷抢滩罗源湾。短短几年,罗源湾开发区形成了一座“百亿冶金城”。
在福州,树立现代产业发展理念,推动转型升级,壮大省会经济,展现重心作为,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行动。
开发区、投资区在扩区升级。福州台商投资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在积极争取扩区和区位调整,长乐滨海工业集中区、青口投资区、江阴经济开发区、罗源湾开发区、可门开发区等省级开发区的整合升级也在推进之中。
第三产业在优化升级。福州各大港区的物流中心和福清海峡商品贸易中心等,以及动漫创意、楼宇经济等新兴产业,正撑起海西现代服务业中心的脊梁。长乐着力打造海西动漫创意之都,一期工程将于10月投入使用。鼓楼区楼宇经济渐成规模,6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38家全国100强企业在鼓楼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去年,该区税收上千万元的楼宇达74座,其中税收超亿元的楼宇有10多座。
……
乘“风”而上,加速前行。今年1月~7月,福州市实现生产总值 1197.81亿元,同比增长10.2%。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四求作为”的征程中,福州必将做足“重”的文章,为建设海西作出更大贡献。
评论
奋发作为
在福州采访,记者一直在努力探寻省会中心城市奋发作为的突破之路。
福州是海峡西岸的省会中心城市。这些年,省委对福州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比如“福州是重、重、重”,“福州稳、全局稳,福州活、全局活,福州兴、全局兴”,“打基础、挑大梁、树形象、走前头”等。其核心,就是要求福州增强“重”的意识,强化“重”的观念,凸显重心地位,发挥重心作用,体现重心作为。
肩负辐射和带动全省发展的重大使命,福州的担子不可谓不重,福州的责任不可谓不大。令人振奋的是,福州广大干部群众正以如虹气势,积极主动地挑起千钧重担,攻坚克难,强势突破,强力推进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奋发作为,体现在解放思想、提升思路的突破。福州的党员、干部在思考:自身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是否与海西建设的定位要求相符合,是否与省会中心城市的地位作用相适应,进一步树立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市场经济理念。全市上下正在整合提升港口优势、对台优势、港澳侨优势、文化优势、生态优势和省会优势,加速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现实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争创新优势,培育新亮点,谋求新发展。
奋发作为,体现在联系实际、精心谋划的突破。在具体谋划中,福州体现出来的大视野、高境界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比如在研究产业转型升级时,打破了第二、第三产业的界限,立足产业发展趋势,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逐步构建与区域功能、空间、资源相匹配的省会中心城市产业发展新格局。
奋发作为,体现在艰苦奋斗、着力实干的突破。建设海西关键是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能够做的事情做起,少说多做,实干实效。实践证明,只有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推进、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地破解、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才能在运作中体现作为、体现持续,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当前,新一轮、新起点上的海西发展正在启动,我们为福州奋发作为、不断突破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