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谱写海西和谐曲 五年铸就新辉煌

全省工会组织五年工作亮点综述

2010-05-11 09:06:47来源:福建日报

      五年,工会与海西同成长。

      五年,工会与海西共奋进。

  五年间,我省工人阶级队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与力量逐步显现,自身素质大幅提升。作为重要政治团体的工会,在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权益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与海西共成长、同进步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迎来了百舸争流的新天地。

谋发展:

全力融入 着力交流

  看大势者成大事,谋趋势者谋未来。五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围绕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全力融入;围绕和谐构建,致力协调;围绕两岸统一,着力交流。在围绕中心中实现职能优化,在服务大局中发挥组织优势。

  五年来,全省工会系统动员和组织千万工人奋战在建设一线。在福建炼化一体化等1000多个重点项目工地,以比工程质量、比技术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如火如荼;在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创新活动中,全省职工共提供合理化建议38.6万件,创经济效益55.65亿元;在特殊时期、关键时刻,全省2299个“工人先锋号”团队总是出现在第一现场,开山辟路,解忧排难。

  参与改革促进和谐,加快发展巩固和谐,维护稳定保障和谐,是工会在新时期的新任务。2009年,工会以“和谐”为突破点,创建和谐企业,在坚持和发展劳动关系和谐基点上,把企业与环境的和谐、企业与社会的和谐纳入总体框架,力图构建“三位一体”体系。这项系统工程已有省直28个厅局加盟,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闽台工会进入“全接触”时代。五年来,省总工会致力加深沟通,架起了两岸技术和文化交流两座桥梁。2006年,省总工会主办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两岸职工亮技献智;2007年,海峡两岸职工文化节举办;2008年,省总工会艺术团作为大陆工会首个艺术团体赴台演出;2009年,福建省工会代表团与台湾总工会签署交流协议书,建立交流合作关系。

促建设:

夯实基础 创新突破

  五年来,全省工会系统在培训、教育、宣传职工等大学校建设方面有了新的起点,在队伍、作风、能力建设等本体性建设方面有了新的特点,在非公企业、跨国公司组织建设等基础性建设方面有了新的亮点。

  2005年,省总工会制定并实施了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考核奖励办法;2006年,晋江沃尔玛店建立了全国首家沃尔玛工会;2007年,与省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坚持以党的建设带动工会建设的意见》;2008年,全省工会系统开展了“双进”活动;2009年出台加强工业园区工会工作等若干意见……

  五年来,我省工会系统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通过考核激励、完善制度、挖掘潜力,工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凝聚力不断增强。全省基层工会组织从56489个推进到82163个;涵盖单位从69755家发展到134622家;工会会员队伍从404万人发展到631万人,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工会组织从29141个增至59719个;女职工组织从34898个上升为50320个。

  员工队伍建设是工会工作的主线,也是立足长远的系统工程。五年来,全省各级工会以主题活动助推职工培训、以思想养成助力职工教育、以新闻宣传提升职工地位。全省九个设区的市工会主席全部由同级党委常委或政协主席、副主席兼任;69%的县(市、区)工会主席由同级党委常委或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副主席兼任,比2004年上升12个百分点。到2009年底,全省基层以上工会有专职工会干部2548人,比2004年增加29.1%;兼职工会干部9890人,同比增长21.9%。全省基层工会专职工作人员5786人,同比增长23.2%。

暖人心:

健全机制 扶贫济弱

  下岗职工、农民工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再就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五年来,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全力促就业:开发工会就业服务网;联合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组织企业赴四川灾区开大型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4万个;开展促就业保稳定“百千万”大行动,举办大型就业招聘会173场,成功介绍43293名职工(农民工)实现就业,还建立了279个就业培训基地和42个创业基地,培训116702人,共帮助12.1万人实现再就业。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生存发展和职工权益的不利影响,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广泛开展以“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为主旨的“共同约定行动”。目前,全省共有38175家企业加入该行动,覆盖职工267.4万人。

  五年来,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在凸显维权中实现规范,在健全机制中共享成果——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职工维权三方联席会议制度、“职工110”社会联动领导小组、城际职工就业维权联盟、进城务工人员维权合议庭……截至2009年,一批创新性维权体系已经构筑,全省市、县级工会帮扶中心全部成立,纵横交错的帮扶网进入规范运作阶段,具有福建特色的维权机制逐步健全。“职工有困难找工会”,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储白珊)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