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宁德:压力之下的跨越追赶

2010-05-25 08:47:17来源:福建日报

      环三都澳开发的加速推进,地处海西东北翼的宁德市以强劲的发展态势,谋求后发式崛起;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让闽东人一路突破,开始了——

  宽阔的海面、绿色的海岛、嶙峋的山石,静静地躺在三都澳优美的风光画面中。

  走进了,才能感受这一片山海正在升腾的脉动。宁德核电、大唐火电、海西宁德工业区……规划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的一个个大项目,有的已竣工投产,有的正拔地而起……

  大项目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三都澳恒久的宁静,吹响了抢抓机遇、敢于突破的新号角。

战略:由山到海的突围

  地处黄金海岸的宁德,过去被认为是“中国沿海经济断裂带”。

  长期以来,闽东依赖农渔业和电机、造船少数几个传统产业,工业底子薄,经济总量偏小,加上交通不便,经济状况一直难有起色。“沿海的山区人”,是当地人无奈的自嘲。

  平心而论,宁德的天赋资源无人可比:长达1046公里的海岸线,占全省三分之一;水深湾阔、口小腹大、不冻不淤的三都澳,是世界少见的天然良港,在任何潮位上都可航行和停泊30万吨巨轮,可建50万吨级泊位13个,发展临港产业前景广阔;地处长三角、海峡西岸和台湾三大经济区之间的核心区位,是我省北部和部分内陆地区直线距离最短的出海口。

  优势与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何抓住当前重大机遇大胆突破,把巨大的海洋优势变成发展优势?从省委省政府到宁德各级领导,把对闽东海洋优势的审视目光,从三都岛,放大到整个环三都澳。

  环三都澳区域,包括宁德市沿海蕉城、福安、霞浦三个县(市、区)的20个乡镇,陆地面积1600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00多平方公里。2008年9月,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环三都澳开发,将按“临海、环海、跨海”三步跃升,实现城市、港口、产业、生态四位一体的思路,统筹推进环澳核心区、沿海主体区和内陆统筹区的联动互动发展。

  今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八闽大地,叮嘱干部群众要“牢牢把握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这,让闽东人充分意识到新一轮发展的时机已经来到。省委书记孙春兰在新年伊始,登船进港实地考察三都澳,她认为,宁德临港城市的发展潜力巨大,“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的实现,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艰苦奋斗,要以时不我待的强烈责任意识,尊重规律,脚踏实地,分步实施。这,让宁德的广大干部深受鼓舞,又深感压力。

  “在新一轮的发展中仅仅跟上全省的节奏,对长期居于末位的我们来说远远不够,闽东需要大跨越的发展,而现在正当其时。”大小场合,宁德市委书记陈荣凯不断地给当地干部“加压”。

  走进位于东侨新城的宁德城市规划展示馆,“海上天湖——三都澳”映入眼帘,两个面积600多平方米的沙盘,清晰展示了整个环三都澳区域产业布局和新城景象规划。

项目:由小到大的突破

  没有大项目的带动,谈不上追赶,更谈不上后发优势。在更高的层面上,环三都澳开发也承载着推动福建东北部地区发展、均衡全省产业布局的重任,更需要大项目的支撑。

  作为我省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宁德也曾成功对接了浙南一带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满天星”的小项目,难以从根本上撬动闽东经济的大盘。

  为了争取大项目,宁德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人居环境。中心城市累计投入百亿元,实施130多个城建项目,绿色宜居的海湾新城初现雏形;去年到今年,开工建设了5条高速公路和铁路,通过衢州连接武汉的铁路和霞浦机场也开工在即,“南联北接、西进东出、通江达海”的陆海空交通格局正在显现。

  广阔的产业承载空间,日趋成熟的投资环境,已引得大唐集团、中广核集团、中海油等9家央企前来集结。

  投资近百亿、被誉为“央企和地方合作典范”的宁德大唐火电厂,今年2月决定开工建设三期工程,装机容量增加近一倍;一期装机容量400万千瓦的海西首个核电站——宁德核电首个工艺系统启动,一、二号机组常规岛安装工程全面开工;鞍钢集团将在环三都澳建设1200万吨的现代钢铁生产基地;决意在环三都澳打造国际一流临海工业园的中海油集团,最近加紧项目招商的力度。

  目前,宁德在建项目总投资超2000亿元,是改革开放30年来宁德投资总和的2倍;全省新确认的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总额三分之一投向环三都澳。这必将推动宁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环三都澳,整合了闽东沿海的最优资源,在布局大项目时,当地决策层不仅考虑到环湾一带的均衡,还考虑到山海统筹,“一盘棋”推进宁德。为让每个县区均衡受益,避免不靠海的山区县被边缘化,市里做出沿海县必须腾出空间,给山区县预留产业布局用地的决定。而疏港通道的大规模建设,打通了山区的交通动脉,让山区融入沿海。

  一个项目带动壮大一个产业。随着首批大项目的落地,闽东的经济盘子逐渐“撑”大。今年1至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居全省设区市首位。

节奏:由慢到快的突变

  蓝图再美,项目再好,都需要人来落实。采访中接触到的宁德干部,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忙”。

  宁德市规划局副局长、环三办副主任陈旺玉好不容易在周六上午安排了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随后前往勘察又一个大项目的备用选址;宁德旅游局副局长廖云泉会议室办公室两头兼顾,一边接受采访,一边和杭州旅游公司商谈合作;宁德海西工业园副主任郭勇接到采访电话时正冒着暴雨在溪南半岛的工地现场……是环三都澳开发把他们推上“快车道”。

  宁德建市刚刚十年,原来的地区干部所做的工作大多是上传下达,少有机会接触项目。“环三”战略提出之初,也曾遭受质疑,一些人认为是在玩概念。可是,随着目标的明晰,宁德干部脚步匆忙起来,心往一处想,围着项目转。

  “环三开发的设想一提出,我的生活节奏一下子提速,一年跑了11趟北京,联系中国规划设计院。环三总体规划,不到一年编制完成,现在,17个专项规划都已接近尾声。”在陈旺玉的时间表上,随后一周的每一天都已经排满了,尽管显得有些疲惫,但是她说:“环三开发,给了我们一个非常美好的奋斗目标,值得为它付出全部的精力。”

  去年8月动工建设、12月封顶,今年5月份初一期第一台电炉烘炉试生产,6月份第二台电炉烘炉试生产……这是位于福安湾坞的国内第一条镍合金与不锈钢一体化项目进展。从动工到投产,市、县、乡、村干部按照“领导责任制”的要求,全程协助抓工程进度。青山控股,作为投资方的这家国内最大的不锈钢材生产商,正在亲历“环三加速度”。

  “水滴石穿,人一我十,力求先行”,是闽东人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的个性写照,被称为“闽东精神”。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今天,宁德市全面开展“争创佳绩、从我做起,科学发展、跨越崛起”为主题的争先创优活动,以“闽东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变久居人后的压力为动力,奋力追赶,激情跨越。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