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促进对台经贸交流
来自“2010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社科专家论坛”的声音
◆深化泛珠区域合作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靳涛教授:海西战略与泛珠战略是互动融合的关系。泛珠区域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在空间上是包融与延伸的关系,海西战略要以海西为平台,深化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关系,并通过区内资源整合和省级之间区际互动的双重任务来实现。要把福建放到与泛珠三角区域对接的意义上去认识,要把福建放到闽台合作的大框架中来把握。就目前来看,就是要在“海西发展战略”和“泛珠三角发展战略”的互动中来发展福建,建设福建。就具体战略而言,福建就是要依托台港澳,连接广东,西接湘、赣,在区域协作中抓住机遇,把握机会。泛珠合作将为海西战略提供深化平台,两大战略的互动将更好实施“互利双赢,产业链提升”的区域发展目标。而“泛珠发展”也离不开两岸互动,就目前来看,倚重闽台联系,搭建海峡大市场平台,重新规划和构建两岸产业链的对接和重塑,在整个泛珠战略中都非常重要。
◆打造多极化的区域发展动力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随着北部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泛珠三角可能形成一个内外开放、多极化的区域发展动力,它将成为携手台港澳,连接东南亚,辐射亚太地区的开放性的经济区,在我国以及亚太地区将会扮演重要角色。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开放性可以在三个层面上构建,一是对内地开放,二是对台港澳合作与开放中的特殊地位,三是对东南亚的合作和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构建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怎么做好对台交流,尤其是福建以及周边地区做好对台交流合作,应该是泛珠三角找到的一个新的突破点。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行政区划为主体的经济管理模式逐渐被打破,以经济关系为纽带的区域经济协作日益加强。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产业优势和技术基础,不断加强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通过构建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积极开展“两岸区域经济合作试点”,大力促进“海峡经济区”的形成,完全符合深化沿海开放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际要求,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预示着构建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已具有现实可行性。当前应按照建立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要求,遵循科学的指导思想,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落实循序的推进步骤,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要紧紧围绕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上先行先试,努力成为科学发展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在对台招商和扩大利用台资上先行先试,全力构筑两岸产业对接的集中区;在对台工作和扩大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全力打造“两岸共同家园”和“两岸融合的示范区”。
◆江西要主动融入海西、对接台湾
南昌大学彭迪云教授:江西福建两省“骨肉相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互动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经济合作过程中,要开展“三个对接行动”,从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生态文化三个方面展开。一要加强出赣入闽的水陆空三条通道建设,二要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三要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文化旅游,四要优化对台经贸软环境。
◆发展澳台关系 发挥独特作用
澳门亚洲国际公开大学校长颜泽贤教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打破了过去以省为单位的行政体制,不改变行政体制,由民间机制来运作,走区域发展道路,有利于整合资源,整合实力,提升综合竞争力。澳门回归10年来澳台关系稳健发展,澳门要抓住新机遇,推出新举措,发挥其在两岸关系中的独特作用。一要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二要发挥沟通两岸的桥梁作用,三要发展“一国两制”示范作用。
◆双赢是滇台农业合作的目标
云南省委党校牛建宏副教授:云南与台湾合作源于两地农业各具优势,兼具互补性与相融性。双赢是滇台农业合作的目标,滇台农业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和资源禀赋的差异,是滇台农业合作的基础。云南要合理选择重点合作领域与合作方式,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云南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作用。要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要借鉴台湾农民合作组织经验,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建设。要打通两岸交流渠道,加强科技交流合作,开发都市休闲农业,加大生态农业合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