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海西生态农业“招宝模式”
福建省招宝生态农庄20年发展纪实

中科院院士袁隆平对招宝农庄发展生态农业给予高度评价。图为蓝招衍(左一)和袁隆平在一起

招宝农庄重视企业人才培养。图为蓝招衍(右二)在指导农庄技术人员
六月间,闽西大地草长莺飞、花繁锦簇。走进地处永定县湖雷镇的福建招宝生态农庄,人们不禁为这里世外桃源式的环境所深深吸引:只见农庄的广场上,停着好多来这里休闲游乐的客人。前山的野兔园,兔子在园内蹦蹦跳跳,游客拿着树叶、青草在逗野兔。养殖场四周,种植樟树、绿竹、槐树、桂花等,每天吸收净化养殖场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大量新鲜的氧气、空气负离子,使养殖场形成独特的小气候,冬暖夏凉,动物沐浴在森林氧吧中,后山是木屋别墅区。在桂花树和各种果树下面,套种着绿油油的牧草和萝卜、地瓜等作物。
野生动物是招宝农庄的主要产品,这里有野鸡、孔雀、贵妃鸡、红腹锦鸡、鹧鸪、白鹜鸭、绿壳蛋鸡、野猪、野兔等十几个野生动物养殖品种。
当然,令人流连忘返的还有农庄的美味,在农庄自办的山珍野味馆,各种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按照招宝公司董事长蓝招衍的说法:“这里的各种畜禽,都是吃天然绿色食品、喝天然矿泉水、听着音乐长大的,是纯粹的绿色健康食品”。因此,长年累月,来这里吃野味的人络绎不绝。
在招宝生态农庄的培训中心,有几位前来学习取经的外地加盟农庄的员工,招宝农庄的技术人员正在精心为他们上课。一位农业大学的教授,在考察了招宝农庄后感慨地说:农业是弱势产业,能做成持续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没有废物、零污染、零排放,并辐射全国,真不简单!如全国各地农村和农业创业者,都能够像招宝农庄一样,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高效节能、美化乡村的产业,将使我国农村发生巨大的变化。
走过二十年
招宝农庄如今已经20岁了。据国家工商部门统计,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但招宝公司不仅走过了漫长的20年,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表现出新的活力。
“没有黄省长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招宝生态农庄!我清楚地记得,公司成立那天,我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大门口,上联是:专员情系山鸡场旧貌换新颜,闽西珍禽飞世界小物赚大钱,横批:感谢政府!”蓝招衍津津乐道。
蓝招衍是畲族客家人,出生于永定县湖雷镇白岽村,父母都是农民。1987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毕业后行医10多年。
1988年弟弟蓝招宝高考落榜后,种药材、养鱼、办工厂、做买卖,但都失败了,使原来贫穷的家境雪上加霜。1990年的一天,蓝招衍和几位朋友在饭馆吃饭,见老板花45元从一个猎人手里买了只死野鸡。他想,一只死野鸡就能卖这么好的价钱,如果养野鸡岂不很快可脱贫致富?几天后弟弟招宝又在报纸上看到“山珍野味畅销,养殖山禽可致富”的信息,兄弟俩一合计,决定养野鸡。就这样,兄弟俩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地写下了艰苦创业的第一笔,从此改写了命运。经过3年的发展,兄弟俩已积累了100多万元资金,山下那简陋的鸡舍已无法容下不断扩大的养殖规模。
此时,时任龙岩地区行署专员、现任福建省长的黄小晶通过有关渠道获悉永定有个山鸡养殖场,他认为“山鸡养殖是个了不起的创举,很有发展潜力,是一个带动农民致富的好项目”。 1992年10月10日早上8点多,黄小晶就从龙岩抵达养殖场,详细了解养殖生产和市场销售情况,当了解到养殖栏舍筹建急需扩大规模时,还亲自登上蓝屋的后龙山帮助蓝氏兄弟选择新的扩建场地,并鼓励兄弟俩一定要把山鸡场建成华东最大的珍禽养殖基地、人才培训基地、加工出口基地,直到中午12点时才离开!此后又专门拨给专员基金21万元,以实际行动支持招宝山鸡场的发展。
事业的征途总是那么坎坷,1994年的一天,工人在拌药时失误,药物浓度增加了一万倍,1万余只野鸡和鹧鸪死于非命,只剩下367只种鸡和部分鸡苗。一夜之间企业面临倒闭,负债几十万元。
此时,弟弟蓝招宝再次参加高考,终于考上了大学。在家人一片反对声中,蓝招衍毅然从医院辞职,接手招宝公司的管理。
苦心人,天不负。当年年底,各种山禽每只暴涨到60-80元,最高达100元,农庄共销售2.5万只,收入100多万元,企业终于转危为安,一片红火。如今很多客户面对招宝公司严格的管理感慨时,蓝招衍总是对他们说:“那是我们花了50万元的学费买来的!”
探索生态之路
就在蓝招衍准备把事业发展更大时,1996年夏天,闽西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吞噬了众多的乡村。因为山体滑坡,农庄通往山下的水泥路被崩塌破坏,电线、水井和输水管以及电话线全都被凶猛的泥石流冲垮。呼啸的台风将养殖场屋顶的瓦片和梁柱一股脑儿地掀翻了,成千上万只待售的山鸡和鹧鸪,以及正处在产蛋高峰期的各种畜禽死的死、伤的伤,不死的也远走高飞。
由于这次损失远远比1994年要大,达100多万元之巨。一方面要重建栏舍、土建、水、电、路;另一方面还要重购设备、引进动物;就在资金极为短缺时,前几年种的板栗树大丰产,收入10多万元,为养殖场恢复提供了急缺的资金。由此也让蓝招衍领悟了种养结合的优势,从此开始摸索生态种养结合之路,并成为招宝的核心竞争力。
招宝农庄的创新,主要体现为五大创新系列,即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综合创新。而自创品牌,走出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是蓝招衍最终迈向成功的重要法宝,也是招宝农庄在国内野生动物养殖行业、生态农庄行业出奇制胜的源泉。
正是蓝招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才使招宝农庄经受住了20年市场严峻的考验,才使蓝招衍独创的生态循环经营模式成为引领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一个方向,才使招宝农庄成为我国生态农业的一面旗帜。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蓝招衍在经营招宝公司的这些年里,始终把人才的招聘、培养、选拔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工作。企业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生,还有包括国家农科院专家在内的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公司聘请的中国农科院及农业大学的教授,他们一方面参与公司科研课题的攻关和中初级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负责处理技术创新中的疑难问题,这也是招宝农庄打造品牌的重要因素。
2001年,公司推行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DB35/T151.2-2001《福建省鸡种苗繁育技术规范标准》。到2004年,由于我国尚未制定权威的山鸡产品行业标准,公司董事长蓝招衍结合公司十几年的山鸡生产经验,制定了招宝公司山鸡养殖及产品质量企业标准,并且于2005年1月正式颁布实施。这一标准的制定,使招宝农庄成为了国内珍禽养殖行业唯一有正规企业生产标准的厂家。该标准实行到2008年1月,他们又依据国家有关绿色食品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修订。
2009年3月起,在农庄内审员的详细、严格内审,又经评审组专家的严格审查下,终于于5月份获得高分通过,招宝公司成为全国野生动物养殖行业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
复制“招宝模式”
早在2003年,蓝招衍就瞄准了旅游休闲业的巨大市场和无限商机。当年,还在别人沉浸在刘老根电视剧的情节中时,他已经意识到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刘老根”作为休闲农庄品牌的巨大价值。因此及时注册了“刘老根休闲农庄”商标,使之成为招宝农庄特有的一个品牌。为了配合“刘老根休闲农庄”品牌的经营与推广,当年投资500多万元,利用农庄的野鸡、野猪、野兔等动物及水果、蔬菜等产品,修建木屋、竹楼、草棚及欧式建筑等特色休闲设施,发展农庄野味馆,同时还开展动物观赏、标本展览、野鸡野猪打斗、烧烤、垂钓、采果、娱乐等丰富多彩的参与性节目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使招宝农庄成为集休闲、旅游、度假、野营、避暑、科学考察、科普教育、农业生态示范为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农庄。
2009年年底,上市公司江西出版集团主动与招宝生态农庄合作在江西南昌共同打造一个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态农业科技园。2009年5月,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当月中旬,占地2000多亩总投资近亿元的“江西百事通·招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正式破土动工;不久,蓝招衍为了配合合资公司的经营,又决定独资投资建立“招宝生态农庄南昌分公司”,这两个公司,都将在2010年下半年正式建成投产。
随着招宝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再加上“刘老根休闲农庄”这个形象生动、影响巨大的品牌,吸引了全国各地投资者前来加盟、合作,招宝公司从过去的经营产品,进入了经营品牌、技术、管理、服务的新的时期。截至目前,招宝农庄已有70多家加盟客商。2009年8月,他们还投资成立了一个“生态木屋设计安装公司”,设计建造各种特色的木建筑设施。单是2009年,包括合作投资、独自投资在内,他们就新创立三个公司,总投资达到6000万元以上。2009年7月,北京中都国脉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派出专家小组,对招宝公司进行了为期一周多的调研评估,确定招宝公司品牌的无形价值为2.52亿元。
经过20年的努力,招宝公司不断发展壮大,2000年以来,蓝招衍和他的招宝农庄分别荣获“中国生态农业十大杰出企业”、“福建省名牌产品”、“福建省知名字号”、“福建省著名商标”、“中国环境提升杰出贡献人物”等30多项荣誉,蓝招衍表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自己有信心把招宝品牌铸造成海西乃至全国特种养殖行业的领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