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 正崛起的宜居宜业东部新城区
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福州开发区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应对危机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紧紧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机遇,积极培育高科技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聚集区、低碳和循环经济“四个经济亮点”,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地、现代服务业先行区、城市建设精品区、环境优美的生态新区“四大特色区域”,经济实现逆势发展。
2009年,福州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7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26.2亿元,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15.2亿元,增长16.8%;出口总值15.8亿美元,增长2%,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增长14.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0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10670元,增长8.5%。全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调整产业结构 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地
“新金桥二号”客轮驶往基隆 |
经过25年的开发建设,福州开发区凭借高度国际化的投资环境,形成了电子信息、金属压延加工、生物制药、轻工纺织、船舶交通、食品饮料、环保材料、水产饲料八大产业簇群,发展至今累计吸引外资项目1168个,其中世界500强或跨国公司32家,国内外上市公司51家,资本市场融资100多亿元,成为福建省聚集世界500强或跨国公司、上市公司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累计有46家企业的总部或研发中心落户开发区,年销售收入达48.5亿元,创税收2.68亿元,约占全区税性收入的12%。2009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中,外商投资企业约占83%,高于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平均比重近4.7个百分点。
海西战略实施提出后,福州开发区就敏锐地感到,开发区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开发区开始进行思路调整,并随着《意见》颁布调整了开发区的定位:即 “海西先进制造业集聚地”。区领导介绍说,定位的调整主要出于三种考虑:一是考虑马尾土地空间狭小,产业要精;二是考虑马尾距母城近,不适应粗放型产业;第三种考虑很重要,就是马尾要在海西建设中扮演先行的角色。“海西先进制造业集聚地”的定位,从产业门类上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冶金压延、设备制造、轻工食品、生物制药等,从结构分,有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外包产业和总部经济产业。突出的重点是一芯(飞毛腿锂电池电芯)、二码(新大陆二维码芯片)、三面板(华映液晶面板),改变区内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局面,实现由“马尾制造”向“马尾创造”转变。
同时沉着应对各种挑战,坚决落实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有力保障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00.8亿元,比上年净增65亿元,增长17%;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75家,比上年增加12家。“企业技改年”活动深入实施,14个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完成技改投资15亿元,中钢、马尾造船等一批企业通过技改提升和产品结构调整实现规模扩张,力鼎动力、万德电气等一批高新企业依靠自主产品抢占市场,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50聚龙”目标全面实现,华映光电、上润精密等4家企业成功上市。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显现,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65%,重新通过国家认定的高新企业有34家,占全市总量的四分之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新设立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新增专利授权量369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并发布90项。冠城大通率先成为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承担单位,新大陆科技集团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鸿发光电智能高速球、顶点数码证券交易系统等6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奖励,迅腾软件、福大百特等3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
实现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
总部经济聚集区
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模式深刻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营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福州开发区近年来紧紧抓住每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提升“开发区制造”,推进“开发区创造”,拓宽“开发区服务”,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促进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水平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走出一条与福州母城错位发展,协同促进,独具特色的高起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之路。
依托福州母城良好的区位优势和配套环境,在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同时,福州开发区规划建设了科技研发孵化区,显示器件产业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服务外包物流示范园区、总部经济集聚区、出口加工区、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标准示范区等,初步形成了“七位一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新格局。目前,已有华映光电、国脉科技、新大陆电脑、中铝瑞闽、飞毛腿集团、三木集团、网龙公司等41家企业的研发设计中心和总部相继落户。马士基、中外运、中远、九州通药业等30多家知名物流企业也接踵而至。海峡水产品批发市场一期的建设和台湾商品市场的建成,已经形成了福州开发区服务外包和物流网产业园的规模。其中国脉科技、网龙动漫已成为全省、全市外包行业的龙头。2009年开发区物联网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新大陆、上润等企业在物联网细分领域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华映视讯公司液晶面板车间 |

网龙动漫设计室
|
围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和比重,重点引导发展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等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整合千亩成片土地,鼓励引进和发展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等,加快建成中国移动、世纪国隆、国航远洋等一批总部基地,打造江滨总部商务集中区。支持企业建立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成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荣泰钢材物流、九州通医药物流等大型交易平台,发展新型商贸流通。深度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策划、宣传和推介,扩大“船政文化游”、“两岸亲情游”、“观光休闲游”品牌,带动旅游发展。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东部现代化新城区
福州开发区一座不夜城
马尾沿江一线的新城区
近年来,福州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实施“东扩南进”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催生了马尾区成为福州东部现代化城区的崭新定位,也推动了马尾区从单纯工业园区向现代化城市新区的转变。
根据省市领导在马尾调研时的讲话精神,马尾区本着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建设配套完善、环境优美、产业发达、生活宜居的新城区”的要求,对马尾新区建设进行重新梳理,调整思路,组织修编完善马尾新一轮总体规划,明晰功能定位,凸显依山、临江、滨海特色,精心编制城市概念性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以大规划、大配套带动大发展。将马尾新城建设成为功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宜居的新城区;有序整合各类园区的产业布局,引导高科技产业和海西先进制造业的集聚,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充分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和良好的山水格局,建设显山露水的宜居宜业新城区。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城市新城转变;城市建设沿江向海按组团式发展;增强东部新城辐射力,引导主城人口向新城疏解。规划总人口为46.2万人(现有18.8万人),总用地71.44平方公里。人均拥有商业设施、文体及办公设施配套、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面积将大幅提高。
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快安片铁路以南工业搬迁,调整为城市综合体,包括商贸、商务办公、研发等。以北保留和提升原有的工业区。马江片重点打造青洲大桥以西区域为马尾区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桥东侧整合提升现有的保税区和港区。长安片西南部打造为商业中心,东北部提升现有的出口加工区。琅岐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着力打造两处城市综合体,一处位于快安片西侧的城市综合体,即华映路以东地块(约300亩),一处位于马尾片港口路两侧(约400亩),作为服务于整个马尾组团的集商业、办公、居住、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功能的城市大型综合性配套区域;大力打造位于快安片东南侧的总部经济聚集区(约720亩),作为马尾区产业转型及产业提升的新亮点;沿江滨大道打造商务办公、酒店等大型公建集中区,并在景观节点处设置大型开敞空间,与东部新城遥相呼应;沿江打造东江滨公园及马尾船政长廊等大型休闲活动场所;打造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将马尾造船厂、船政文化博物馆、罗星塔公园进行有机整合,通过高水平设计、低强度开发,高品质建设,打造福州市重要的文化休闲旅游区;推进马尾新城内旧屋区改造,重点对机场二期沿线、上歧路沿线和沿天马山一带的内陆区域等重要的景观段先期启动旧屋区改造工程。同时结合旧屋改造,局部区域建设一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打造商务中心区与高尚居住区。整个马尾新城内沿江区域向内陆区域应分别形成商业、商务、居住的总体空间格局,沿江一侧建筑高度应适当控制,往纵深方向逐渐升高。
优化完善教育、医疗、商业、体育等配套设施,包括新建、扩建一批中小学,(规划中学4所,规划小学8所,大部分为原址扩建,部分为新建。)重点完成东方名城北侧的大型超市、停车场、公交场站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
基本建成名城港湾、长滩美墅、名郡、西提湾、阳光花都、水岸君山等高尚住宅小区。东江滨公园、名城港湾及五星级酒店、市民中心广场,马江剧院、马江渡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江滨路、罗星西路、港口路、青洲路、君竹路等主要路段全面实施灯光夜景工程。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顺利通过省级绿化模范区验收,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亭江镇获得“全国卫生镇”称号,马尾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005年的8.29平方米提高到2009年的15.6平方米。持续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3%,新增人工造林2600亩,森林覆盖率达47.7%,新增各类绿地15.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率38%、空气优良率98%、亮灯率达100%、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名列全省前茅。福州开发区已经形成一个山、水、地、城和谐共融的生态宜居城区,成为海峡西岸创业宜居的投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