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第八届“6·18”助力我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2010-06-23 11:12:07来源:福建日报

第八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吸引了众多海外客商。张永定 摄

      年年精彩,今年尤甚。

  20日,第八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圆满落幕,共对接项目5358项、总投资992.9亿元,分别比第七届增长6.99%、12.05%。

  本届“6·18”是在我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今年春节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国务院《意见》的落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形势下举办的。缘此,本届“6·18”,产业导向进一步突出,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海峡特点进一步凸显,国际交流进一步拓展。

  沉甸甸的收获,将使更多的来自国内外的技术、人才、资金聚集到福建。一大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好项目落地生根,将为我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项目支撑——“6·18”已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助推器。

创新平台支撑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福建发展,推进海西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推动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正是举办“6·18”的初衷。

  本届“6·18”更加突出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6·18”平台,大力促进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项目和技术支撑。

  产业导向明显。围绕海西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以及去年以来我省出台的电子信息、新能源等14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本届“6·18”对接了一批技术领先、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如电子信息方面对接554个项目、总投资98.64亿元,轻纺对接464个项目、总投资123.20亿元,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对接266个项目、总投资101.58亿元。

  竹原纤维、陶瓷太阳能……在本届“6·18”上展示和对接的一大批传统产业上的创新项目,将成为我省提速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

  创新性突出。本届“6·18”首次设立物联网馆和低碳产业馆,集中展示一批低碳技术、物联网、新材料等领域先进适用的项目成果和创新产品,优秀专利成果馆集中展示国内外1000多项专利成果。这些创新项目和成果受到了热捧,它们的推广应用将给我省新兴产业提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除此,生态环保馆、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博览会馆、绿色能源展览会馆等绿色展馆纷纷闪亮登场,成为“6·18”展馆一道靓丽的绿色风景。通过“6·18”平台让更多绿色能源产业实现对接,对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缓解能源危机大有裨益,这也将成为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重要着力点。

  支撑作用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历届“6·18”已成功对接项目3万多项,这一大批技术先进、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的转化落地,将为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从而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海峡特色拓展闽台交流合作

  “如果把台湾在运营和服务上的经验与福建在终端制造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福建的物联网产业将会发展得更快。”面对方兴未艾的物联网产业,闽台如何合作共赢,已多次参加“6·18”的台湾中华资讯软体协会大陆合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员给出建议。

  不仅是在物联网这个新兴产业方面,透过“6·18”平台,闽台交流合作正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拓展,从传统的农业等产业交流合作,向人才、知识等方面交流合作迈进。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为我省加快发展、闽台互惠双赢提供了支撑。

  本届“6·18”的日程安排,充分印证了这种良好态势:

  活动内容更丰富:海峡两岸绿色农业交流合作研讨会、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大会、海峡两岸发明人座谈会……

  合作层次更高:来自台湾大学、台湾工业研究院等几十家台湾高校、科研院所的几百位专家学者参展参会,来宾层次更高、规模更大。

  闽台产业合作签约项目更优质。19日,闽台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在第三届海峡两岸知识产权论坛上举行授牌仪式,这是全国首家专门从事两岸知识产权交流合作的服务机构。

  福建炎黄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与台湾数位点子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共建闽台手机媒体合作项目,这个项目是两岸创意产业合作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福汽集团与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联盟、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签署两岸汽车电子战略合作意向书。未来,三方将根据各自优势,充分整合两岸车载资通讯(汽车电子)的市场、技术等产业资源,展开战略合作……

  台湾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表示:“去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的报告称,在133个经济体中,台湾创新能力排名全球第六。相信借助‘6·18’平台,两岸加强交流合作,一定能获得共赢的效果。”

全球智慧助动海西跨越发展

  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6·18”正在大步迈向国际化:参展项目和论坛活动冠以“国际”字号的越来越多;参加本届“6·18”的4000多位专家学者中,境外嘉宾1200多名,比上届增长近10%。

  “6·18”的国际化,为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全球智慧,为加快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在国(境)外专家成果展区,征集了1700多项国(境)外专家项目成果,很多为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项目。经洽谈对接,共确定合作意向61项,投资额9.7亿元;

  在中国留学人员成果展区,筛选推出了100多个海外留学人员项目,现场签约5个项目,投资总额近3亿元;

  2010中国(海峡)国际绿色能源大会上,6项来自约旦、乌克兰等国的可再生能源、新能源项目与我省企业签约;

  在第四届科技外交官论坛暨项目推介会上,首次邀请外交官推荐驻在国高技术单位的负责人,带项目带成果前来参会,近300个推介项目涉及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

  “6·18”的国际化,也为我省创新技术和项目走出去搭建了平台——

  在国际菌草业发展论坛上,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副省长约翰·博伊多在内的19个国家和省内外的专家、学者近百人与会,目的是来学习推广我省领先的菌草技术;

  在国际绿色能源项目对接会上,乌克兰国家商会在我省企业中寻找可共同开发生产风能、太阳能技术设备的企业,美国华南商会寻找在我省投资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合作伙伴。

  “6·18”的国际化,让我们收获了友谊,提升了海西影响力。全世界的专家学者从这个窗口,了解了福建,了解了海西,并通过项目纽带参与海西建设。

  “‘6·18’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科技成果能迅速为人类服务。”已3次参加“6·18”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尤里·亚列克山德罗说,他与福州麦特新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对接的“节能低耗的高性能吸附过滤的泡沫陶瓷材料”已进入产业化阶段,“这几年和福建的合作很愉快。”

作者:段金柱 吴美章 赖文忠 张永定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