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西新起点上加快环三都澳区域跨越崛起
▲市委书记陈荣凯、代市长廖小军在宁德漳湾码头调研 宋春晖/摄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德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支持海西建设《若干意见》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胡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书记孙春兰来宁调研提出的“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后发赶超”要求,围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环三跨越崛起”的工作主题,加压,奋力先行,全力在海西新起点上加快环三都澳区域跨越崛起。2007年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4.8%、30.7%、20.8%。今年1-5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2%,财政总收入增长44.7%,增幅分别位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一、第二位。
抢抓战略机遇 谋求跨越崛起
宁德大唐火电站煤码头
贯穿宁德全境的温福高速铁路
宁德市充分利用海西战略使宁德由全省边缘跃升为对接长三角最前沿的机遇,不断提升完善环三战略的功能定位、发展布局和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宁德后发赶超、快速崛起。
——突出对接央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先后引进9家大型央企来宁投资,其中在建6家,已签约正在开展前期的3家。在央企大项目带动下,目前全市在建项目总投资超2000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30年全市投资总和的2倍。
——突出交通先行,以大通道拓展大腹地。继温福铁路建成通车、宁武高速公路动工后,今年将新开工建设温福铁路白马支线、合福铁路宁德段、沈海高速宁德段复线、京台高速古田段及古屏连接线、溪南疏港支线等5条高速公路、铁路,明年开工宁衢铁路和霞浦机场民用部分,“十二五”期间,福安至浙江泰顺高速公路及一批连接沿海港口和工业区的高速公路、铁路也将陆续动工建设,进一步形成“北承南联、西进东出、通江达海”的大交通网络。
——突出生态宜居,以大力度规划大城建。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要求,编制完成环三都澳城镇群规划。中心城市围绕打造绿色宜居海湾新城,按照“临海、跨海、环海”三步走战略步骤和“一城四区”战略目标,近年来通过市场化运作,争取到银行授信贷款100多亿元,实施城建项目150多个,城市人均道路和公共绿化面积、建成区绿化和公交线路覆盖率等指标显著提高。
加快产业转型 促进结构调整
中国百佳产业集群——闽东电机
——新兴产业崛起。今年全市列入省五大新兴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60亿元,占全省总投资的36.8%。新能源方面,宁德核电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0多亿元,2012年起四台机组可陆续投产。大唐宁德火电已建成投产一期两台超临界机组、二期两台超超临界机组,三期正在加快推进。海上风力发电、福鼎潮汐电、周宁抽水蓄能发电、福宁湾核电站也都在加快前期,很快将陆续开工。两个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在建,明年可全部建成投产,实现年产值上百亿元。新材料方面,寿宁三祥冶金公司研发的电熔氧化锆和单晶电熔铝两个项目,技术指标均居世界第一,产量均居世界前三。生物与新医药方面,现有药业及关联企业23家,拥有在研三类以上新药30多种,其中柘荣广生堂药业开发的“阿甘定”是我省近5年来首个国家一类新药。同时,安发(福建)生物科技园,被确定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福建工作基地生物科技产业首个示范点。
——先进制造业集聚。石化方面,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的海西宁德工业区去年启动围海造地,计划“十二五”末建成千万吨原油储备、260万吨LNG和海上采油装备制造项目,并规划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冶金方面,全市有5个镍合金项目都已动工或投入试产,全部建成后累计年产镍合金175万吨,加上不锈钢制品产业链的延伸,年产值可达500亿元。装备机械制造方面,除了新建福鼎江南船厂、蕉城豪华游艇等项目外,正在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合作,建设大型风机制造基地。
——传统产业提升。创新驱动上,把柔性引才作为转型发展的制胜法宝,先后成立环三开发专家咨询委员会、院士科技园、专家服务团联谊会和环三发展研究院,聘请20名“两院”院士和专家为政府顾问,组建电机工程研究院和八大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与清华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50多家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并通过“6•18”项目成果对接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16家,国家级专利试点企业5家。品牌打造上,三年内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从零增加到8件,还有18件特色农产品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量居全国各设区市首位。园区集聚上,重在提升功能、完善配套上下工夫,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工业园区(集中区)54个,总规划面积为26万亩,已入驻企业1070家,年产值600多亿元。
在一系列措施推动下,电机、船舶等传统产业正在加快集聚整合、转型升级。其中,电机电器产业,去年实现产值200多亿元,正加快由普通电机向节能、特种、微特电机等新产品转型,“十二五”末可形成500亿元的产值规模。船舶修造产业,开始从传统的商用船向具有更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特种船转型,“十二五”末可实现产值260亿元。汽摩配件产业,现有50多项国家专利自主知识产权,正朝节能环保方向升级,两年内可形成百亿产业集群。茶产业,通过打造金闽红、太姥银针两大品牌,加快由原料经营型向加工增值型转变,“十二五”末可形成百亿茶产业集群。同时,食品加工、按摩器、刀剪、PU革、建材等产业也都迈出了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
扩大区域合作 着力先行先试
国家地质公园福安白云山景区
国家地质公园“海上仙都”福鼎太姥山
国家地质公园“天下绝景”屏南白水洋
畲家女采茶
向南,主动对接福州,联手打造海西东北翼国际航运枢纽港和重要临海产业带;向北,充分发挥宁德作为海西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作用,主动承接其产业、资金、人才等要素转移,先后引进浙江企业近300家、引资300多亿元;向西,大力加强与中部地区的合作,与江西上饶和浙江部分市县签订了港口、旅游合作等协议,着力打造中部地区的便捷出海口;向东,全方位深化对台交流合作,与台湾基隆市缔结友好城市并签订实施多方面合作协议,对台贸易、航运、电机产业、旅游、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及文化交流、民间往来都取得新拓展。去年11月成功承办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200多家台湾茶商参展,签约投资、购销金额111亿元人民币,均创下全国专业茶展会新纪录。今年4月、5月赴港、赴台签约招商项目35个、总投资11.7亿美元。目前,正在加紧规划建设台湾工业园、台湾商贸城、台湾农民创业园,加快推进大型钢铁、石化产业的合作。在即将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电机电器博览会和第十一届宁德投洽会上,还将签约23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
注重统筹兼顾 增进民生和谐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统筹各层面发展,兼顾各方面利益,努力使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市人民。注重城乡统筹。按照环三都澳核心区、主体区、统筹区联动发展的总体布局,逐一明确县域定位要求,制定实行“飞地”工业政策,促进山海互动、竞相发展。同时,组织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累计投入20多亿元,努力让困难地区、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注重社会进步。扎实推进群众关注的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宁德师专获准升格为宁德师范学院,投资近6亿建设新校区30万平方米,秋季可投入使用。全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项,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注重改善民生。每年推出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连续三年实施地质灾害危险地带群众搬迁“安居工程”,已完成7.5万人。同时,持续深化平安建设,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群众信访、安全生产特别是校园及周边安全等各项维稳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注重生态环保。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传统产业污染治理、三都澳养殖清理及敖江等重点流域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主要流域水环境、饮用水和大气环境质量均居全省前列。
(作者为中共宁德市委书记 陈荣凯 宁德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廖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