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凸显特色
海峡论坛发轫于两岸民间。它定位明确,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和闽都文化等祖地文化为纽带,广泛开展与台湾各界、各阶层同胞深入和持久的交流,充分发挥民间团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突出“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这一主题,使两岸民间交流得到质的飞跃,是当前全面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工作重点,是两岸交往史上的创举。海峡论坛具有创新的时代气息,无论是与会人士的广泛代表性,或是在论坛规格上,都释放出最大诚意。其规模之宏大、活动内容之丰富,都表明论坛已得到台湾主流民意的普遍认同与支持,两岸基层交流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正成为推动两岸关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本届论坛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权威性增强。海峡论坛与此前的国共论坛、两岸“两会”会谈共同构成了两岸交流的三大平台。论坛主题的设计,把握住两岸关系走向与时代脉搏,呼应了两岸民众加强民间交流的迫切要求。论坛研讨丰富多元,开放活跃,共识广泛,启示良多。论坛针对两岸民众最迫切的问题提出对策,可以说是造福两岸,开创和平发展的主导力量,是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重要举措,正逐步深入人心。论坛与会人士日益增强的广泛代表性与吸引力,体现了论坛的权威性,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研讨务实,基层对接,凸显实效性。论坛议题突出针对性,既适应了两岸应对当前形势变化的迫切需要,又反映了两岸交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论坛活动,深化了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扩大基层参与面,开展基层各界别的对口联谊,促进了基层对接常态化,达成了一系列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成果。两岸有关团体、单位在推动“三通”、旅游协作、经贸洽谈、文化交流、民间往来等方面,签订了一系列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就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贸合作、提升行业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对接洽谈,成果丰富,成效显著。
突出民间性、大众性、广泛性。本届海峡论坛由32个大陆相关部门和30家台湾相关单位联合举办,分开幕式暨综艺晚会和论坛大会、政策研讨、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民间民众嘉年华四大板块,活动多达25场。参加海峡论坛的台胞人数从第一届的8000多人增加到本届的1万多人,其中,来自基层的约占80%,中南部乡亲约占60%,涉及界别30个,台湾工会、青年、妇女、文化、体育、民间信仰、工商、农业、旅游等界别都有代表人士参加,比首届新增10个交流界别。论坛日益把两岸交流合作推向基层,推向最广泛的领域,鼓励最广泛的基层民众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中来,促进两岸更多的直接交往。海峡论坛顺应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的需要和两岸民众需求,凸显了两岸民众的参与互动,营造了互动交流、亲和热烈的氛围,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 。两岸民众已成为两岸交流和往来的主体,成为两岸关系发展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
突出文化内涵。两岸一脉相承的文化元素是两岸互动的重要桥梁。文化交流始终是最重要、最实际、最能引起两岸共鸣的。论坛文化活动呈现出祖地文化特色,如海峡妈祖文化活动周、开漳圣王及部属后裔回漳谒祖进香、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台湾百家关帝庙信众福建谒祖会乡等众多活动,引人关注。此外,突出文化产业对接,注重群众性文化交流,努力扩大交流活动的受众面,让所有参与论坛活动的民众和其他普通民众共享文化盛宴,感受交流氛围,增进彼此感情。
展示海西风貌,促进海西先行先试。海峡论坛也是体现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地位的一个很好载体,凸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高度重视。将两岸交流主题与海西发展议题相结合,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意见》,进一步落实中央惠台政策,研讨海西率先探索、率先实践的举措,充分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海峡论坛和海西经济区有望打造两岸“共同生活圈”,使两岸关系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时代,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示范、辐射、带动效应,必将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福建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使对台优势、地位和潜力得到进一步确立和凸显。
海峡论坛作为一个以强亲缘、增理解、重交流、促合作、谋发展为宗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放的交流与合作的宏大平台,最大特点就是达到相当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形成上下齐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巨大合力。保持论坛的生命力就要挖掘闽台深厚的特色与内涵,抓住时代特色,并辅以理念创新和新形式。海峡论坛的特色,是两岸尤其是闽台历史、自然、物质、人文等诸多要素长期交融、整合、发展的产物,秉持特色,是成就论坛生命力的方法。建议今后应朝以下几个方向作出进一步努力,更加突出海峡论坛特色。
一是既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又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突出特色。决策与策划围绕力求“三项突破”,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 “三项突破”主要指:力求在推进论坛机制化上有新突破;力求在推进论坛社会化、民间性上有新突破,在组委会的统一规划、政策引导和组织管理下,把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吸引进来,把论坛办成两岸民众共同参与的事业;力求把特色塑造和个性化问题研究透彻,突出推动两岸对接、强化海西概念、扩大投资交易、注重论坛实效四大特色。
二是以致力于构建以下四个平台为着力点,促进基层对接常态化,争取形成更多的合作共识和成果,凸显论坛特色,这样才能得到更多民众认同,开创闽台交流新局面。
构建两岸政策性和事务性交流的平台,推动有关两岸交流合作中政策性、事务性事项的落实。当前,福建各项事业正在加快推进,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随着先行先试思路与政策的到位与落实,必将为两岸扩大交流、深化合作创造新的条件,拓展新的空间,增强两岸交流合作实效。
构建两岸民间交流的平台。两岸交流应不断充实内涵,不断扩大参与。要鼓励两岸交流范围从经济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交流对象从政经各界向社会基层深入,交流地区从城市向乡村、从北部向南部延伸。继续为更多台湾基层民众特别是从未来过大陆的台湾同胞来大陆交流参访创造机会,提供便利。交流要更广泛、更持久、更深入,从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继续发挥福建“五缘”优势,继续着力突出“民间性”特色,尤其是增进与台湾中南部民众交流,使两岸民众在这个“嘉年华”中平等交流、热烈互动,深化两岸基层民众交流,扩大基层参与面,开展基层各界别的对口联谊,促进基层对接常态化。
构建两岸经贸合作的平台。顺应两岸“三通”的新形势,促进产业对接,深化旅游合作,提高“三通”成效,扩大农业、金融、科技合作成果,构建两岸经贸行业协会合作机制,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互利双赢,包括组织一些行业的骨干企业赴台投资考察,扩大对台产品采购,鼓励支持台企拓展大陆市场并参与大陆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推动协商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等。
三是两岸各界积极创新交流方式,打造更多符合自身特色、体现本地优势的交流平台,在两岸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机制化的交流格局,为两岸民间交流提供稳定和可靠的制度保障。(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