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提速,再提速 海关助推海西大通道建设

2010-07-19 09:14:58来源:福建日报

      连日来,宁德核电项目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一、二号机组常规岛安装工程全面开工,2012年四台机组可陆续投产。“项目的顺利推进,海关功不可没。”项目有关负责人说。

  由于宁德口岸疏港条件限制,宁德核电项目进口设备物资多从外省口岸进口。在海关总署支持下,福州海关主动打破行政区划藩篱,实施以“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为主体的区域通关新模式,企业只要在所在地海关报关,货物就能从进出口口岸验放,节约了企业进口时间和通关成本。依托这一模式,宁德核电“足不出户”就能顺利完成从千里之外进口设备的通关手续,项目进程大大提速。

  去年6月至今年5月,福州海关关区共办理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下进口货物报关单716票,同比增长42.35%,货值1.69亿美元,同比增长271.07%;出口货物1661.32万美元,同比增长66.64%。目前,该关已与全国16个省区市22个直属海关签订了区域通关合作协议,覆盖全国3/5面积,不少内陆省份也纷纷从我省口岸“借港出海”。

  “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只是海关支持海西建设的一个方面。2006年,海关总署出台《关于海关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意见》,提出了支持海西建设的10类22条措施。国务院《意见》对海西的定位之一是“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海关总署和在我省的直属海关围绕这一定位,不断推出扶持政策,着力优化监管和服务,助推海西大通关建设。

  平潭开放开发是海西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去年9月海关总署综合调研组莅临平潭开展调研,这是中央部委最早赴平潭调研的工作组。福州海关以平潭开放开发为政策研究重点,紧跟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海西区位优势,就如何充分利用海关保税监管等政策,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内容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海西大通道,物流是关键。为了让物畅其流,我省海关积极优化区域通关环境,全力推进通关提速,再提速。国务院《意见》出台前,福州海关就已出台了预归类、预审价、“G通道”等便捷通关措施。同时大胆革新,于去年6月29日起,在关区海运、空运口岸业务现场陆续启动出口分类通关试点,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货物实施分类通关。截至去年底,管区内各口岸现场共受理分类通关报关单94470份,占同期报关单总量的41%,88%的出口货物通过“低风险快速通关通道”实现了快速通关,平均海关作业时间0.24小时,同比减少86%。此外,福州海关还对非分类通关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实行“接打放”一体化操作,简化通关手续;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企业协调员制度,提供一对一“跟进式”服务;成立总值班室,推行通关应急处理机制,构建关企沟通平台;落实七天工作制,做到全年24小时全天候通关……一系列提速措施,大大优化了通关流程,提高了通关效率。

  去年,福州关区实际监管效能明显增强,全年进口海关平均作业时间3.71小时,同比减少17.92%;出口海关平均作业时间0.8小时,同比减少66.39%;进口货物日放行率73.19%,同比增长8.56%;出口货物日放行率97.05%,同比增长10.71%。

作者:赖文忠 王圣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