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福建正以新的发展方式前行

2010-07-23 16:07:48来源:福建日报

      整体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让刚刚经受特大暴雨洪灾考验的福建颇感振奋:今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5761.87亿元,同比增长15.5%,增幅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

      更大的亮点在于,伴随着高增长,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传统产业加快提升改造,新兴产业渐渐崛起,服务业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为调结构、转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中,福建正迈出坚实脚步,以新的发展方式走向明天。

      优化经济结构: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重点。今年初以来,全省上下一心,着力调整,优化结构。

      来自省发改委、省统计局的信息表明,在三次产业中,农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工业发展势头良好,第三产业持续增长。

      工业经济支撑有力:上半年,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2863.84亿元,增长21.7%,增速同比提高16.1个百分点;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4%,同比提高35.5个百分点。

      服务业持续发展: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2114.94亿元,增长9.3%。其中,旅游业增速较快,全省累计接待游客534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2.94亿元,分别增长14.6%、16.5%。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看,投资持续增长,消费市场活跃,外贸出口增长较快,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协调拉动。

      投资仍是重头,但结构进一步优化,出现了诸多亮点,如民间投资比重过半。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1891.19亿元,增长34.8%,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55.5%。

      此外,高技术产业投资显著提升。上半年,全省城镇高技术产业投资67.49亿元,增长88.7%,增幅同比提高111.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投资42.85亿元,增长89.8%;软件服务业投资4.54亿元,增长7.7倍。

      被寄予厚望的消费拉动,虽未显著发力,但需求仍较为旺盛。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0.83亿元,增长18.7%。汽车消费等成为亮点,汽车类产品零售额240.75亿元,增长39.7%。

      出口方面,全面复苏基础上的强势增长,成为一大亮点。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498.45亿美元,增长42.8%,其中,出口326.51亿美元,增长39.1%,比去年同期提高53.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130.04亿美元,增长49%。机电产品出口134.42亿美元,增长39.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0.67亿美元,增长37.8%。

      调整产业结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兴起

      作为全球三大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及整套生产线设备供应商之一,位于泉州的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上半年的销售额和利税成倍增长。

      近年来,以钧石能源、金保利科技等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光电产业等在泉州异军突起。新兴产业逐步成长为泉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改变了人们对泉州既有的纺织服装、鞋业强市的印象。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决定意义。今年初以来,我省深入组织实施14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取得积极成效,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渐渐兴起。

      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从2003年起超过轻工业,目前约为53%。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和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显著提升:上半年,三大产业完成增加值986.12亿元,增长32.2%,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7%,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8.2%。这表明,我省的重工业、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

      同时,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全省初步形成60多个产业集群,其中省级重点产业集群38个,其工业增加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4%,约占全省GDP17%。

      目前,我省正大力推进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建设。突出抓好10条重点产业链、38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21个成长型产业集群基地建设,重点延伸完善石化、汽车、工程机械等产业链;培育壮大福厦乘用车产业、福厦沿海平板显示等产业集群;打造形成厦门软件、漳州古雷石化等产业基地和专业园区。

      如新能源产业方面,除了宁德核电和福清核电之外,风能发展也很强劲:5月10日,国电龙源福建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的涵江风电场开工建设;5月11日,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3亿元建设的福清牛头尾风电场项目动工;福建投资集团投资建设了福清嘉儒、霞浦大京等一批风电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预计,到2012年底,全省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120万千瓦以上。

      增强自主创新:政企联手着力提升,支撑福建新跨越

      近日,我省软件业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星网锐捷发布业绩预告,上半年净利润预计比去年同期增长30%-50%,至少达到4311万元。此前的6月23日,星网锐捷成功登陆国内A股市场。

      飘红的业绩源自多年来矢志于自主创新的发力。除了拳头产品网络交换机外,星网锐捷秉承“科技创新,融合应用”理念开发的众多产品,技术水平领先于同行业,如交通方面的GPS智能管理系统、移动支付终端,通讯方面的双模无线上网卡,娱乐方面的K-BOX、视易魔方等。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根本出路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在创新中发展,就会在守旧中被淘汰”,这已成为共识。

      今年初以来,我省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驱动力。

      自主创新,企业是主体。经多年发展,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5家、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29个。这些平台对企业创新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正围绕14个重点产业,重点推进300项、总投资700亿元的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组织实施复合金属材料和功能材料等行业技术创新重大专项;推动建设和完善250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个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提升企业创新水平。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政策扶持是推手。今年初,我省出台首个知识产权纲要性文件——《关于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4月,我省又出台《福建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工作分解方案》,从构筑科技研发高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构建创新服务平台等八大方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

      增强自主创新,载体平台是支撑。不断拓展、厚实的“6·18”项目成果交易会,正成为助力自主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加速器。今年举办的第八届“6·18”再现佳绩:共对接项目5358项、总投资992.9亿元,分别比上届增长6.99%、12.05%。一大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好项目落地生根,将为我省调整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记者 段金柱 王永珍)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