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闽粤赣三市跨省共谱计生曲

2010-08-17 11:02:41来源:福建日报

打破边际界限  搭建合作平台

  “请选出正确的晚婚年龄。”

  “近亲能不能结婚,为什么?”

  近日,武平县岩前镇大布村与广东省蕉岭县广福镇叶田村的100多名育龄妇女,汇集大布村部,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竞赛活动。

  这是闽粤赣边三市六县携手打造和谐计生的一个小小场景。

  近年来,武平县突出边界特色,创新载体建设,通过闽粤赣边三市六县边界计生联谊活动,走出了一条打造和谐计生的新型生育文化建设路子。

  武平县有7个乡镇24个村与粤东赣南14个乡镇38个村毗邻。为实行跨省计生合作,武平县加强邻县协调联系,打破边际界限,搭建边界计生交流、合作、联谊平台。目前,福建省武平、上杭县,广东省平远、蕉岭县,江西省寻乌、会昌县,已经签订人口计生联谊协议书,建立“文件交流、生育节育通报、技术交流、三结合帮扶、齐抓共管、责任奖惩、联谊会议”7项协作制度,并先后在武平、蕉岭、寻乌、上杭四县召开边界计生联谊会。随着边界计生联谊活动的开展,边界乡镇之间也经常开展联谊会和乡村例会,有力促进了边界三市六县婚育新风共创共管机制的形成。

  武平县岩前镇与广东边界,有个“婚育新风园”,6月的洪灾对这里造成了一定的破坏。7月下旬,武平县近百名计生干部和群众到这里补种了30多棵“婚育新风树”。

  自2002年5月“婚育新风园”建成以来,这里接待了国家、省市计生委领导和闽粤赣三地新婚夫妇等众多参观者,种下了以天竺桂、雪松等为主的同心树、新风树3000多棵。经过数年联手建设,“婚育新风园”已经建设成为一个集计生联谊、旅游休闲为一体多功能公园。此外,为把边界计生联谊活动引向深入,武平县还倡导闽粤赣边三市六县共同建立了一条从岩前—城区—东留的百里边界生育文化长廊。

围绕边界联谊  传播婚育文化

  “哇,原来江西的民俗和咱们这里的民俗很相像哩!”

  “你看,人家广东生女孩也可以进族谱呢!”

  平川镇七坊村婚育新风驿站里,吸引了全村的老老少少前来参观,正在这里举办的闽粤赣边三市六县人口文化书画、美术、摄影展,集中展现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生育文明建设的成果。

  建立边界生育文化展教馆,是武平县围绕边界人口计生联谊活动主题,开展边界生育文化宣传活动的一个侧面。

  中山镇是百家姓镇,素有“上灯”习俗。武平县结合婚育新风宣传,镇领导上门为新生女孩家庭“上灯”,在灯的制作上也一改旧习俗,上写“男丁女丁都一样,都是祖国接班人”等字样,通过改良民俗来改变群众婚育观念。武平县还主动与县城钟氏祠堂(族谱)理事会协调,建设闽粤赣边祠堂文化建设示范点,改变过去女性不上族谱的习俗,同时在祠堂内设立祠堂文化阅览室,倡导女性参与祠堂文化活动,以提高妇女社会地位。这一新民俗,在邻近的广东、江西边界乡村,引发了示范带动作用,邻省一些边界村还效仿武平的经验,也在当地推广武平的经验,鼓励女性参与祠堂文化活动,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另外,武平县组织计生文艺节目创作小组,创作了一批内容新颖、体裁多样的文艺精品,其中音乐叙事快板《万不愁》荣获省第三届人口与计划生育文艺汇演暨评奖活动一等奖。该县还以乡镇为单位,每个乡镇组建一支婚育文化文艺宣传队,常年深入闽粤赣边乡村、社区宣传婚育文化新风,并组织闽粤赣边界三市五县汇演。十方镇组织的4支“夕阳红”婚育新风宣传队,常年活跃乡村,自编自演,寓教于乐,收到潜移默化效果。(黄如飞 钟茂富 钟德荣)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