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开发性金融创新“永安模式”成效显著

2010-08-26 10:56:49来源:福建日报

      连日来,永安市燕顺竹制品厂厂长姜洐进特别忙。上月,他通过亲友的担保,从国家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以下简称“省开行”)贷款40万元,扩大了竹香芯生产能力,接了很多原来不敢接的订单。“没想到,像国家开发银行这样的国有大银行也能给我们个体工商户提供贷款支持。”姜洐进说。

      而让当地更多中小企业感到惊喜的是,今后更多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抵押、质押和担保等多种方式向省开行申请贷款。9月份即将由省开行和永安市政府联合出台的《永安市中小企业合作金融贷款管理办法》,标志着开发性金融合作的“永安模式”,已从林业延伸到所有中小企业。

“绿色银行”,

林权抵押贷款方式持续创新

  2004年初,国家开发银行与国家林业局签订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支持林权制度改革。

  为破解林业发展难题,2004年底,省林业厅与省开行在全国率先签订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并选择全国林改先行区永安市为试点县,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构建基层信用平台。

  5年多来,省开行通过永安市林业开发性金融合作平台,已累计发放林业贷款3.1646亿元,涉及658户林农和100多家林竹加工企业。截至今年5月31日,林业贷款余额1.827亿元。

  周爱民从2004年底获得第一批林权抵押贷款以来,已获得开行贷款800万元,新增造林面积6000多亩,拥有林地1.4万亩,成为永安最大的林农。“林权抵押贷款还帮助我避开市场‘低潮’的风险,成功应对了金融危机。”周爱民说,“去年和前年杉木价格太低,我基本没采伐,生产资金来源全靠林权证抵押支撑渡过。今年市场复苏,价格上涨,我计划采伐的5000立方米杉木,可多赚七八十万元。”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面对林业生产和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省开行和永安市两次对贷款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不断创新突破:增加贷款品种,从林权抵押的流动资金贷款增加了固定资产贷款、林竹产品仓储质押贷款和竹胶板半成品抵押贷款;扩大贷款项目,从人工林扩大到竹子等经济林、种苗培育;突破贷款范围,从林竹企业扩大到竹香芯企业,异地林权也可以抵押;引入第三方担保,贷款方式从纯粹的资产抵押增加了信用担保,除担保公司外,农户可联保,企业、协会等均可担保。

  从“绿色银行”到“信用贷款”,充裕的资金有力支撑着永安林业产业的迅猛发展。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由2004年的2034元增至3368元;全市实现林业产值41.46亿元,比2004年的16.54亿元翻了一番多,占永安市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强。

“三台一会”,

构建基层信用体系

  林业投入周期长,且具有现金流前低后高、收益不在当期的特点,是传统商业银行眼中的“风险行业。”

  “我们应用开发性金融原理,把在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基层民生领域,建立和完善基层融资平台、担保平台、管理平台和信用协会‘三台一会’,推动永安市信用建设、市场建设、制度建设。”省开行客户二处信贷员说。

  首先,作为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贷款的条件,永安市设立了林业产业发展风险准备金。由永安市开发性金融合作平台作为统一借款人,向开行贷款;各林业中小企业及林农以其林权证向借款人提供抵押担保;借款人委托当地农信社向林业中小企业和林农发放贷款。

  林业贷款合作平台的构建,大大提高了林农的信用意识,改善当地信用环境。5年多来,省开行贷款本息回收率100%,无一笔不良贷款。

  开发性金融创新也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林业资源培育的积极性。在永安,建行、农行、兴业银行等纷纷创新服务举措,推出许多贴近“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产品。2009年底,邮储支行率先在全国邮储试点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汇丰银行今年初则在永安试点开展农户无担保小额贷款。去年,全市林业资金的总投入达5亿多元,造林面积连续多年保持了10万亩左右的规模,比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前翻了近一番。

  在服务地方经济、化解“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同时,银行也不再是“赔本赚吆喝”的一方。去年,永安市存款贷款余额双双超100亿元,成为三明市增贷总量最多增速最快的县市,各大银行利润达2亿多元。

力破瓶颈,

永安中小企业贷款不再难了

  8月中旬,福建省永林竹业有限公司内,生产、建设一片繁忙。“新生产线下个月投产后,产能将提高3倍以上,产品就可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啦。”公司董事长周建华高兴地表示,“公司成立5年以来,通过林权抵押等方式,共获得开行贷款1680万元,市场不断拓展。”

  永林竹业利用竹原料经重新组合开发成的新型竹人造板材料,性能优于天然木材,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装修等领域,产品主要出口德国、荷兰和美国,今年产值将达5000万元。“竹制的耐候型室外产品很受国外市场青睐,我们准备继续向开行贷款16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和营林面积。”周建华说。

  永安市现有竹林100万亩,居全省第二,支持竹产业链发展,是“永安模式”的一大亮点。在开发性金融的支持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永安竹胶板生产企业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乘势而上,兼并外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2009年竹胶板总产量突破15万立方米,比增50%,产值达4.56亿元,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竹胶板生产基地,竹香芯产量占到全国的70%以上。

  “永安的毛竹已不够吃了,一半以上要从外地购进。去年我们又买了2.3万亩竹山。”周建华表示,企业发展壮大后将上市发行股票。

  “开发性金融的宗旨,不仅仅是贷款给中小企业,还要对这些企业进行‘孵化’,培育其逐渐壮大,最后进入高端商业金融领域。”省开行客户二处负责人说。

  看着农民富了、企业壮大了、林业发展起来了,“永安模式”的创立者们欣喜之余也在思索:危机之后如何创新突破,真正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省开行再次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林权抵押贷款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贷款支持范围扩大至永安市全行业中小企业。

  近年来,省开行还支持永安尼葛开发区4.6亿元,永安汽车工业集中区2.9亿元,永安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1.45亿元,扶持发展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性金融在为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服务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把和政府合作大项目的经验用到普通老百姓,得到了各方高度评价。

  国家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张伟表示:“我们将继续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宗旨,全力服务和保障我省跨越发展,切入海西经济建设的热点问题,以开发性金融理念和方法支持社会瓶颈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领域资金支持,着力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建立,让开发性金融惠及更多的农村人口和中小企业。”

作者:王永珍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