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泉厦高速公路再奏“高速”凯歌

2010-09-02 15:32:13来源:福建日报

泉厦高速公路朴里服务区景观楼

    
      滔滔海峡传唱,巍巍闽山欢腾。

  在八闽劲吹的跨越发展号角声中,又一颗丰硕的果实摘收。

  2010年9月2日——

  福建交通史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泉厦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胜利建成通车了,海峡西岸最蔚为壮观的第一条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将以开放的雄姿欢迎五洲四海的宾朋。

  泉厦扩建项目,这是福建交通运输系统响应省委省政府“大干150天 实施五大战役”战略部署,全力推进30个攻坚战的首场攻坚战。首战必胜、首战告捷,书写着福建交通人的执著坚定;见证着福建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镌刻了福建跨越发展的时代烙印!

  十三年前——

  1997年12月15日,是这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福建从此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十三年后——

  还是这条高速公路,再一次吹响了福建高速公路跨越发展的号角——四改八扩建率先建成通车!

  1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

  路,还是这条路,但视野更宽广了,车流更通畅了。

  这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凯歌,这更是八闽儿女跨越发展的铿锵脚步!

紧咬目标 全力拼抢

三年工期二年半完成

  号角声声,激情似火。

  省委、省政府为推动跨越发展而部署的五大战役,从8月1日开始全面打响。

  省交通运输厅随即把泉厦扩建工程列为福建交通5大战场30个会战攻坚工程、高速公路十大重点攻坚工程之首,确定增加投资1.5亿元,派出近20位干部驻点督战,做到每个标段一个小组,督促协调,靠前服务,确保今年“9·8”前建成通车。

  一场轰轰烈烈的攻坚战拉开了!

  8月的泉州、厦门地区,骄阳似火,日间最高气温已经超过了35℃以上,施工现场地表温度高达50℃以上。而在泉厦高速公路扩建工地上,沥青路面摊铺机、压路机、运料车、画线机等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往来穿梭,机声轰鸣…… “5+2”、“白+黑”、三班倒,演奏出高歌猛进的交响乐。

  “我们目前投入的机械、人员至少是原来的三四倍,24小时都在轮番作战!”通车前,我们来到这里,无论走到哪个工段,你听到的都是这么一句话。

  熟知建设内情的人这么说:这是一项“拼”出来的工程。

决策篇

  泉州——厦门,福建东南沿海的璀璨明珠。

  1997年12月15日,“八闽第一路”——泉厦高速公路——四车道,便在这里诞生!

  大流通促进大交通。福建东南沿海高速公路从通车之始,其车流量便迅速增长,并逐步接近饱和状态。到2006年,泉厦路段日均交通量达4万辆,局部路段达6万辆……

  为了跨越——

  2007年4月,省委、省政府适时作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启动福厦漳高速公路“四改八”的扩建工程!

  这是全省人民瞩目的特大建设项目,又是一项影响积极而又深远的工程建设项目。扩建不仅可满足交通量迅速增长的需要,更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海峡西岸形成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的需要,促进我国东南沿海和福建经济的腾跃。

  2007年8月,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听取省交通运输厅、省高指扩建方案的汇报时,发出指令:加快前期、加快报批、加快开工、加快建设!

  为了跨越——

  “特事特办!”前期工作和老路范围内施工同步推进、交叉进行。在半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有关扩建工程的土地、环保、工可、初步设计等各个环节的省内预审和国家审批所规定的前置性手续,省市多部门联手、派专人驻北京跟踪催批……

  2007年12月28日,省政府召开扩建动员会,扩建工程首先在泉厦全面展开。在总结实验路段先行开工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5月全线建设逐步拉开……

  通车目标一次次提前。

  原计划是2010年底通车。2008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2010年10月实现通车。2009年下半年,省交通运输厅、省高指又提出在2010年“9·8”前达到通车条件。省委、省政府“大干150天”战役打响后,省交通运输厅、省高指又把通车目标提前到“9·2”。

  这条路从决策伊始,便牵动着决策者的心。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明确有关事宜;省政府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工地检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交通运输厅、省高指把这个工程当作交通建设项目的“一号工程”,在思想、组织、建设环境、工作机制、资金等多方面进行保障,并抽调精兵强将专门成立扩建办。省高指领导每月至少一次到施工现场明察暗访,并由省高指一位副总指挥带队常驻一线,加强现场协调和服务……

会战篇

  然而,扩建无经验可循,面临重重困难。

  建设者将其概括为“四难”:一是征地拆迁难,泉厦段周边“寸土寸金”,且铁路、通信、输气、输油、供水、电力等管线密集,需要做过细的群众工作和管线迁移、交叉施工协调;二是施工技术难,新旧路基、桥梁的拼接,老路面的病害处理等,需要全力以赴去攻克;三是保畅通难,边施工边通行,施工时路面要保证双向通行,需要科学组织、精密调度;四是工期任务完成难度大,根据国内外高速公路扩建施工经验,工期一般在四年以上,而泉厦扩建的目标是两年半内必须完成。

  就是在这样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困难多的情况下,贯通厦门和泉州的黄金大通道硬是“拼抢”出来了。

  “拼抢”,体现了你追我赶、争先创优、勇往直前的时代步伐。

  让我们再把时间倒回到今年年初。

  新年伊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扩建提出具体要求,工程开始进入倒计时冲刺阶段,省交通运输厅、省高指在春节前后组织泉州、厦门两市高指和项目业主及有关部门分7个组对全线进行徒步检查,加强对投资、进度、质量、安全、施工组织、现场管理等督促落实。

  为进一步确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通车目标,五月中旬,省交通运输厅、省高指又做出决定:从5月25日至9月1日在泉厦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开展“百日会战”劳动竞赛活动。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省高指总指挥李德金在现场督战时表示,要以超常规办法、超常规举措、超常规力度,大干苦干,打好每场攻坚战。同时,要严格选择施工队伍:“在关键时刻,能拉得出来、顶得上去的就是好队伍,对经过考验的好队伍我们就要大胆地用、重用,让好队伍有好效益,让差的队伍混不下去、坚决清理出福建交通市场。”

  非常时期,非常措施、非常手段。

  ——强化“调度”指挥

  省高指从各处室和全省建设、运营路段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泉厦扩建工程督导组,采用人盯人战略,盯人盯设备,以加大地方工作协调力度,推行无障碍施工,督促施工单位增加要素投入,倒排工期、倒逼进度,逐一落实至8月底的节点目标,并签订责任状;制定和完善奖惩办法,全面调动施工作业班组和人员的积极性。

  泉州、厦门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倾注了大量心血,亲自指挥调度、现场办公,全力做好征迁、民事协调工作;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跟进服务,特事特办、急事先办;沿线县(市)、镇(乡)政府把它当作“分内事”,积极配合;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充分理解……泉州市政府还拨出专款补助拆迁户,池店互通、朴里服务区、马巷互通、白马河大桥软基段等征迁难点在关键时刻被逐一突破,为攻坚战扫除障碍、铺平道路。

  ——突出“考核”激励

  把施工、监理、设计等参建单位的考核评级分为四级,被评为差的,列入黑名单,规定两年不得在福建境内参加交通项目招投标,对表现优秀的参建队伍可在其他交通项目招投标中给予加分或优先推荐等奖励。原对施工单位一季度考核一次,从今年6月起改为一个月考核一次,重要节点以天来安排,每天一报告,考核结果与省重点办、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组织的年度信用考核评级相挂钩。工程计量,也相应从原来的一个月一次缩短至一旬一次,以确保施工单位资金的需要。

  ——采取“约谈”手段

  为加强节点工期目标管理,对两天进度没有按照拟定的计划做到的,督导组就地约谈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要求调集该企业在福建省内甚至省外的施工力量,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对无法按期完工的,限定时限在全线范围内调动所有施工力量,否则就切割工作量交由其他施工单位承担。

  从6、7月初开始,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省高速公路公司董事长唐建辉和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省高速公路公司总经理吴庭锵在一线蹲点,及时召开扩建工程施工调度会,约谈进度滞后的施工单位集团公司的法人代表,下达“最后通牒”。

  扩建工程再次奏响紧张而和谐的音符。

  由中铁十六局四公司承建的厦门段A8标进度相对滞后,约谈后,十六局的董事长再也坐不住了,从北京总部亲自前来工地坐镇督战。缺人加人、缺设备加设备……施工进度明显加快,承建的厦门互通6座桥梁最终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7月初,朴里服务区跨线楼工期仍严重滞后,现场只有一台吊机和一个施工班组,人员、设备、材料供应严重不足……经过约谈和现场调度,第二天,承担施工任务的福建建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即带领精兵强将赶到工地,增加了五台大型设备,施工人员增加了三倍,中间跨线楼钢构件的安装改由该公司旗下实力更强的队伍来承担,钢结构配件也被指令转到一家较大规模厂家生产制作,并派专人盯着材料。

  咬住青山不放松,铆足干劲向前冲。

  泉州段康店互通199米长的两联主线桥,仅仅用三个月时间,即告施工完成,创造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奇迹。

  在泉厦扩建厦门段A6标段,承建单位中铁十七局六公司集中在福建的全部优势力量,以超常规的投入,加快新增的通道桥建设节奏,从下部桩基、上部结构、桥面系施工,最后交由路面单位施工,平均每座桥仅用一个半月,再次力证了泉厦扩建的神速……

奉献篇

  踏热浪、披星月。

  为确保如期完工,建设者风餐露宿,攻坚克难,演绎了一曲曲不辱使命、无私奉献的英雄赞歌!

  “现在正是关键时候,我不能当逃兵!”这是泉厦扩建工程A1标项目副经理兼安全总监胡志明生前留下的一句话。

  胡志明,他工作担负的管段全长7点多公里,路段车流量非常大,新建隧道离老隧道间距不足2米,爆破施工难度大,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三年来为此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7月31日,感到身体软弱无力,饭也吃不下,这时正是工程最后冲刺阶段,他便瞒着大家,自己在药店拿点药吃后又扑在工地上。过了几天,他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连上楼都要扶着栏杆,并且伴有高烧、上吐下泻。公司领导知道后,用命令的口吻要他立即去看病,可他却说“我的病是小毛病,可以等;可是工期不能等啊!”没办法,领导只好通知他家属前来照顾。他发高烧不退,家属就用凉毛巾一遍一遍地给他擦身体……8月4日,胡志明在司机小文的搀扶下,最后一次在工地仔细安排工作,给每个班组长交代任务,这才不得已离开岗位,回到老家莆田医治。8月15日上午10点,噩耗便传来,因患爆发性肝衰竭,胡志明永远闭上了双眼……

  “工程没结束,我不能手术!”这是泉厦扩建A2合同段总工程师周伟的一句话。

  进入2010年,周伟所承担的项目进入收尾攻关阶段,但连续的现场蹲点值班的劳累,使得他右肾上一个四厘米大的囊肿和一个三点五厘米大的结石开始发威,剧烈的疼痛时时刻刻伴随着他的左右,最严重的时候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每天晚上睡觉只能向左侧卧,不时的疼痛使得他难以入睡,最后变成严重的失眠。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没有离开工地,因为他知道手术要一两个月才能恢复,现在是工程最关键的时刻……

  曾文端,泉州段扩建工程第二业代处负责人,负责路基A4标、A5标、路面B2标施工现场管理工作,长期驻在工地一线,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不辞辛苦加班加点,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今年5月中旬,他所在的工作单位组织员工体检时,发现肝部出现病灶,经进一步检查确认为肝癌,他在检查及确诊过程中,一直隐瞒病情,仍像正常人一样奔波在工地一线开展工作,直到确定动身前往上海实施手术治疗的前一天晚上,才向市扩建办领导递交请假条,离开工作岗位接受治疗……

  徐秀华,巾帼不让须眉,她于2008年8月由厦门国土局抽调到厦门市高指任副总指挥,专职负责项目最难的征迁工作,一直忙碌在集美、同安两区征迁现场,奔波于沿线乡镇征迁问题协调和群众思想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她,对时常出现的头痛头晕并没有太在意,坚持到今年5月厦门段征迁工作基本完成后才去医院检查,发现是脑瘤……

  正是有这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一群人和一支团队,弘扬着交通人“不畏艰难、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气神,唱响了“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福建跨越发展的主旋律,实现了泉厦扩建项目高质量、高效率提前通车目标。

敢为人先 攻坚克难

破解交通组织等道道难题

  泉厦扩建项目起于泉州过坑高架桥,终点为厦门杏林,全长81.898公里。涉及7个收费站、2个服务区,征用土地3719.9亩、拆迁房屋32.1万平方米,共有特大桥3座、大中小桥梁123座、隧道8座、互通立交9处、分离式立交59处,还需处理软基14.1公里、新铺路面1929万平方米……

  泉厦扩建工程是我省高速公路实施的第一个扩建项目,没有先例及成熟的经验,建设、组织、协调难度极大,还有技术攻关、资金筹措、征迁安置、道路保畅……一道道难题摆在决策者、建设者的桌面上。

  这,需要强烈的责任感,更需要锐意创新的胆识、改革进取的精神,创造敢为人先的“第一”。

融资篇

  概算总投资65.94亿元。

  泉厦扩建项目,投资又是一个“巨额数字”!

  我省高速公路建设规模空前,要花的钱很多,如何解决泉厦扩建的资本金问题,又一次摆在决策者的面前,必须迅速地去破解“密码”。

  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省交通运输厅、省高速公路公司始终在积极探索和谋划。

  但他们深知,泉厦高速的扩建工程资金需求量大且时间集中。如果单纯依靠自身积累,以及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需求,公司将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不利于公司的长足发展。

  为此,他们把筹融资的目光投向资本市场,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及其优良业绩的优势,在资本市场上“做文章”——因为“福建高速”也是泉厦扩建工程的唯一投资方——这样,既可为高速公路建设再立新功,也可为社会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回报!

  福建交通人记得,早在扩建立项之前的2007年初,省领导就提出要抓住证券市场发展势头良好的机遇,通过增发新股的方式在资本市场融资,为扩建工程筹集建设资本金。“福建高速”股票增发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随即紧锣密鼓地展开,在2008年3月就将增发申报材料上报了中国证监会,2008年7月18日,增发申请顺利通过发审委的审核。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下半年起,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股市低迷,证券市场融资处于停滞状态。为了扩建工程,他们没有等待观望,没有气馁停歇,而是主动作为,作了多种准备:利用与各金融机构长期合作形成的良好信誉,进行债务性融资,并探索多种融资方式相结合,有效降低公司融资成本……同时,做好了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的充分准备。

  转机终于盼来。2009年6月,在经历了10个月的暂停新股发行后,中国证监会开始重启新股发行。为了“福建高速”股票增发,公司上下跑北京、进上海、下广州,紧密磋商论证新股发行的最佳时机,并与50多家投资机构进行一对一的推介和路演。12月2日,成功发行35,000万股,募集资金22.5亿元。

  这意味着泉厦扩建工程的全部资本金得以解决,也为我省高速公路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实现滚动发展走出一条新路子。

  破解融资“密码”,不仅促进泉厦扩建工程大干快上,也为我省高速公路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据统计,仅仅利用一个“福建高速”,上市以来就累计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筹集了70多亿元省级资本金,按省级资本金占资本金1/3计,带动了200多亿元的资本金投入,以此撬动了600多亿元的总投资。

交管篇

  “宁可我们辛苦一点,扩建绝不能影响我省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这是高速公路管理者对扩建交通管组织发出的承诺。

  不负众望。

  我们的管理者终于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施工期间,未对主线车辆实施大规模、长时间的客货车分流,未实施长距离的双向交通管制,达到省领导提出的“路基施工基本保持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通行、力争不堵车不分流,路面施工局部分流、力争分小段分阶段分流”的明确要求,做到“边通车、边施工,两不误、两安全”建设和运营双赢。

  人们说,交通组织是“扩建第一难”。

  纵观我国高速公路扩建,多是全封闭进行扩建,或是限制货车通行,只允许小车通行。而我省这条最早扩建的高速公路,却舍易求难,采用了难度最大的“边施工边通车”的方式。

  边施工,边通车。这,需要严密的组织保障。

  扩建之前,省交通运输厅就确定一位厅领导负责扩建交通组织工作,协调省交警总队、省高速公路路政总队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交通保障组,进驻建设一线,泉州、厦门两市高指、地方交警,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由省交规院等设计单位牵头优化设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反复论证,制定交通组织方案。同时,从强化制度建设、施工组织、现场管理等多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交通事故、车辆故障、警卫任务及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各类异常情况的联动处置机制。

  2008年初,施工单位进场后,泉厦两市高指、项目业主(泉州市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代替福建发展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行使业主管理职能),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所承诺需投入的交通组织方面的人、财、物,针对参加施工的单位多、工序复杂、施工交叉多等情况,加强每天全线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现场解决,最大限度地减少扩建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组织有序难题解。

  既有高速公路两侧直接加宽至双向八车道,需要先拆除原有路基和桥梁两侧的防撞护栏或波形护栏,然后再进行拼接施工。为了保证行车的安全,采取了分段并道施工的措施,将连续的拼接施工段落分成几个阶段逐个施工,期间小范围的改道到一侧通行,最大限度地降低车辆通行过程中的防护风险。

  在主线上一些既有桥梁需要拆除重建,先在外侧修建一个临时通行的桥梁,然后将正线上的车辆全部分流改道至新建桥梁上通行,接着拆除既有桥梁并重新修建新桥,最后将车辆再改回到新建桥梁上通行。

  这是其中的一个细节。“开挖和爆破都要考虑量的控制”,为了不让巨大的爆破声“吓坏”来往的车辆,施工队伍都在隧道口悬挂“防护帘”以控制音量,用炸药的药量也控制得十分严格……

  交通组织者回忆,2009年9月24日5点起,由于上跨桥梁的拆除和桥梁吊装的需要,管理部门首次实施了扩建工程两个互通间的24小时交通封闭管制,组织的到位,施工单位提前5个小时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务,开放了交通,为此后的封闭施工作业提供了宝贵的管理经验。随后,扩建工程又实施了3次30小时以内的互通间全封闭交通管制,1次长达24日的单向区间封闭交通管制,无一次发生由于交通管制所直接导致的重特大交通事故……

  这也是交警、路政汗水的结晶。泉州泉厦路政大队记录下这么数字:大队从2008年9月1日起,将每天的巡查次数由4次增加到6次,即每班两趟,每四个小时巡查一趟。至2010年8月份,大队路政班共上路巡查9951车次,16860人次,巡查里程达66.8万公里;出动清障车辆进行清障施救5885次……

  从2008年扩建施工开始,厦门高速交警深入各家施工单位举办交通安全讲座100余次,细化、审批、合议各类交通组织方案90余次。在施工扩建工程的两年多时间里,很多交警都主动放弃了探亲假、公休假,有的婚期一拖再拖……

  这也有社会各界、过往车辆、广大司乘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积极配合,服从交通指挥引导。大家明白,暂时的交通不便都是为了大通道更畅通、更安全、更舒适……

技术篇

  一座大桥就是一个攻坚克难的丰碑,一座隧道就是一个科技创新的见证。

  新旧桥梁的拼接,新旧路基、路面的衔接……泉厦扩建项目有别于新建项目, 每一处险、难工程都是对建设者们的一次考验,对新工艺、新技术的一次尝试。

  大帽山隧道的扩建,首创了全国大断面小距原位隧道扩建。

  大帽山隧道扩建方案为在原两洞之间新建一座四车道隧道,并将右洞扩建为四车道,形成了大断面小间距隧道群。既有的隧道中间再造隧道,又要满足单隧道4个车道的通行要求,跨径达22米、断面面积达255米,是目前国内最大跨径的公路隧道,又由于它是夹在两条既有隧道中间进行开挖,最短间距不足6米,施工期间不能中断既有高速公路的交通,国内没有成熟的施工经验可借鉴。

  “三堂会审”在进行。重庆交科院、厦门路桥集团公司、省交规院、中铁十六局、同济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华侨大学等八家单位参与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过程监控的方案研究,召开多次方案评审会,最后确定设计施工方案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复合衬砌……

  津淮桥3200吨箱梁转体位移,在我省尚属首次,在国内在也较为罕见。

  津淮桥既有桥梁在扩建工程施工中需要拆除,然后在原位重新修建两座跨度更大的8车道箱梁,单片箱梁全重近3200吨。由于拆除任何一座既有的两车道旧桥都无法保证双向四车道通行的要求,经过反复研究,经过6次变更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了在既有旧桥外侧先把右幅的新建桥梁施工完毕,然后拆除既有桥梁后修建新左幅箱梁,最后将右幅箱梁横移13.4米就位……

  光荣与梦想,成功和艰辛,在泉厦扩建中交汇、激荡,交汇、激荡出海峡西岸高速公路建设的新天地!

  首次实行邀请招标,选择了实力强、经验丰富、富有战斗力的施工单位,奠定了工程建设的扎实基础。

  推行标准化施工,全面推广“三个集中、两项准入” ——混凝土集中拌和、钢筋集中加工、构件集中预制;隧道二衬台车、桥梁模板准入验收。这,既充分发挥设备利用率高、管理集中、质量有效控制的“集中作业”优势,实现施工“加工工厂化”,还有效遏制工程质量通病,全面提高了实体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

  泉厦扩建项目,开创了福建省高速公路“四改八”扩建工程的先河,也为今后福建、中国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再接再厉 高歌猛进

攻坚大会战高潮此起彼伏

  “大干150天 实施五大战役”

  鼓声急促,步履铿锵,万水千山,时不我待!

  泉厦扩建项目,

  这只是交通百日攻坚战的首战告捷。

  一个战天斗地的交响乐,正在八闽大地洪亮、高亢地吹奏!

  高速公路正沿着既定的目标高歌猛进:福州西北绕城高速公路西(闽侯西岭互通)洋(连江洋门互通)路段国庆通车、武邵高速公路十月通车、渔平高速公路明年元旦通车、福州机场高速公路二期明年元旦通车、福泉扩建明年春节通车、厦漳扩建明年春节通车,京台线建瓯至福州高速公路开工、沈海复线漳州天宝至诏安高速公路开工、宁德蕉城至连江浦口高速公路开工……

  交通建设在突破——

  今年高速公路投资从原计划400亿力争提高到450亿,

  今年全省交通建设投资从原计划600亿元力争提高到700亿元。

  交通发展在跨越——

  2012 年,八闽将形成3500公里以上的“两纵四横”高速公路网;

  2015 年,八闽将形成5500公里以上的“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

  大道通衢连四海。

  高速公路,延伸着海峡西岸的希望;

  高速公路,延伸着海峡西岸的未来!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