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南平“5+3”培育产业集团军

立足闽北优势 转变发展方式

2010-09-07 10:24:20来源:福建日报

      近日,南平太阳电缆公司新产区一片繁忙景象,亚洲电缆行业第一高塔168米500kV超高压交联电缆立塔正进行塔顶钢网架结构太阳球的安装。如今,南平市有一批像太阳电缆公司特种电缆生产项目的新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全市产业项目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强劲势头。

      根据经济发展新的形势和需要,为了对接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方案),南平市对重点七大产业进行了梳理和整合,立足闽北的生态、资源、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确定“5+3”重点产业发展模式,即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林产加工、冶金建材五大传统产业和旅游养生、生物、创意三大新兴产业。

  记者从南平市经贸委了解到,为对接“5+3”产业发展蓝图,今年该市组织实施150项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产业调整与振兴项目,在资源配置、政策扶持、资金安排上予以重点扶持。这些项目总投资165.1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8.23亿元,其中列入省14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项目61个。这150个项目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均符合“5+3”产业导向,拒绝单纯资源消耗性项目;二是投资额较大,都是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项目或骨干企业投资建设;三是项目多集中在工业园区,体现集中集聚。

  同时,火热建设中的全市重点项目,也正为产业调整助力。今年全市重点项目数、当年投资计划均创历年之最,重点项目数221项,比上年增加36项,总投资1618.6亿元。其中工业重点项目111项,占了半数。

  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升,是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的重点。南平市坚持突出突破工业战略,以项目、品牌、创新为抓手,大力培育产业龙头,健全重点产业发展机制,完善重点工业企业培育机制。确定了39家市重点工业企业,在用地、资金等要素供给上给予倾斜支持、重点保障。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加速重点企业扩张步伐。

  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补助,加大对重点企业帮扶力度。2009年,南纸、太阳电缆、南电、华闽南配等企业18个技改项目获新增中央投资5739万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分别居全省第二位和第三位。此外,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优秀企业通过改制上市筹集资金,全市有28家企业列为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上市后备企业数位居全省第三位。

  和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列入产业调整与振兴项目。公司2005年成立时,以木屑为主要原料,成本高、资源消耗多。后来,公司引进新技术,利用甘蔗渣、玉米芯等做原料,采用恒温制冷控制等技术,实施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成为南方规模最大的杏鲍菇生产基地之一。今年公司计划投资20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配套建设订单农业基地1.5万亩,一季度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和意公司的发展轨迹,正是该市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写照。

  创意动漫产业是南平市着力发展的新兴产业。占地7平方公里的武夷创意动漫产业园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武夷学院设立动漫学院,去年招生200余人,市政府在学院原有规划外再专批200亩用地,用于动漫学院扩建和引进知名的动漫企业。5月,武夷山市武夷岩茶研究所有限公司与福建时代华奥动漫公司、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签署了3000万元的合作协议,将通过全球首部茶文化动画片《乌龙小子》,把传统茶产业借助动漫文化新载体推广到全世界。

  旅游养生、生物等新兴产业也在大力培育。充分发挥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培育突出发展生态主导型的区域经济,走高起点、集约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正成为推动南平市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推手。(徐树才 罗勇安)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