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福建先行先试谋求跨越发展

2010-10-11 09:40:47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2009年7月,中国第五大岛、与台湾遥遥相望的平潭岛被福建列为综合实验区;今年9月中旬,平潭海峡大桥合龙贯通,在11月底将正式通车……随着一系列特殊政策的出台和大批基建项目的上马,平潭岛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为海峡两岸所瞩目。

  平潭的开放开发是福建省谋求先行先试、跨越发展的一幅生动剪影。今日八闽,解放思想、比学赶超的发展氛围随处可见可感。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条件,福建正以跨越者的勇气和姿态为“科学发展”答题。

抓抢机遇 乘势而上

  长期以来,福建一直处于发展的焦虑中。作为沿海省份,其发展优势显而易见,大干快上势所必然,但受制于历史与现实所形成的各种原因,许多发展计划和建设项目难以落地。

  近年来台海局势出现了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关系明显改善,特别是今年6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揭开了两岸经济合作的新篇章,福建发展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位置和特殊意义越发凸显;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断努力,福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相较其他区域经济板块的独特优势也逐渐显现。

  福建省东南竞争力研究院院长王开明认为,福建既面临跨越发展的压力,也具备跨越发展的条件。福建沿海一些地区的对台优势、港口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十分突出,客观条件很好,发展空间还很大。

  正是在深刻理解福建面临的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今年7月底召开的福建省委作出了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重大部署,提出了“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的总体要求。

  根据目标,福建省将先行先试,率先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有关内容,为全面正式实施提供示范,努力巩固和扩大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前沿平台的地位和作用;加快转变,力争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4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5年内形成50家百亿企业和若干千亿产业集群;坚持民生优先,力争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0万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实际增长7%以上。

  福建省决定从8月起至12月底,抓住牵动全局的重点和关键,大干150天,集中力量实施好重点项目建设战役、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城市建设战役、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民生工程战役等“五大战役”,力求在加快发展上取得突破。

打破常规 加快转变

  跨越发展的意味是双重的,既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更有打破常规、改革创新的魄力。

  以平潭开放开发为例,本着不争论、不折腾的原则,福建省提出举全省之力建设实验区:从各地调派得力干部加强实验区管委会组织力量;以“省部合作”模式建设福州至平潭岛铁路;路、桥、水、电、通讯等基建项目全面开花;鼓励有关银行在实验区开展融资业务模式创新和金融产品组合运用;两岸专家学者、企业人士就平潭战略定位、产业选择、两岸合作方式等多次研讨,台湾规划机构深入参与平潭规划编制工作……一切都以创造历史的姿态为发展提速。

  目标既定,快马加鞭。目前福建各地掀起了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热潮。厦门提出抓住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的机遇,着力实现岛内外一体化新跨越,发挥厦门特区中心城市的龙头示范作用,积极构筑厦漳泉大都市区;泉州提出组织实施好重点项目建设战役、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城市建设战役等,计划实施项目1883个,总投资4535.5亿元;龙岩提出要突出跨越发展的重点,以工业投资为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城市项目为支撑,策划生成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特大项目等。

  从省情实际出发,福建省把产业调整升级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努力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今年以来,福建注重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特别是在引进央企来闽投资布局上有了新突破,截至9月中旬,福建与央企在建的重大对接合作项目41项,总投资2380亿元;与央企对接合作在谈项目95项,总投资5000亿元左右。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湄洲湾畔的莆田市便以“鞋城”“电子城”“啤酒城”“工艺城”等称誉闻名四方。而随着发展的深入,“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草根经济模式遭遇越来越多挑战。为逐步扭转被动局面,莆田近年来坚持在项目带动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引进央企、省属企业和海外大财团投资,推进重大临港工业项目建设。迄今莆田市已经落地和投产的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660多亿元。

  莆田市发改委主任姚锦华说,通过借力重大项目,特别是借力一批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重化项目在莆田投资布局,莆田市正逐步扭转经济结构中“轻重失衡,大小失当”的局面,轻重工业比例将由现在的七三开变成五五开,经济体量和后续动力大大增强。

扬长避短 统筹发展

  福建省素有“对台”“侨”“生态”“海洋”“港口”等优势,福建省的改革开放成就离不开这些独特资源,而新一轮的跨越发展之路同样也瞄准了特色产业、特色经济。

  福建省省长黄小晶表示,福建将进一步发挥海的优势,以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为抓手,加大海洋开发力度,提高陆海联动程度,加快形成海洋蓝色产业带;坚定不移推进三大港口资源整合,目前厦门港已经逐渐成气候,湄洲湾港建设在加快,福州港在向亿吨港迈进,临港工业聚集和港口经济渐具规模。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福建省的巨大优势。目前,福建森林覆盖率为63.1%,居全国首位;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减少,是全国土壤侵蚀率较低的省份之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各类特殊保护区域总面积约占全省陆域面积的11%。

  跨越发展应当摒弃“竭泽而渔、有水快流”的盲目乱干成为这个生态大省的共识。为此,福建省实行最严格的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关停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据了解,目前福建省已提前一年实现二氧化硫“十一五”减排目标,是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三大指标均为优的全国唯一省份。

  与此同时,福建省新出台石化、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14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列入振兴方案的新兴产业重点项目357个,项目实施后新兴产业产值将年均增长25%以上。

  今年1至8月,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总体向好的态势:全省生产总值8003.96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1366.68亿元,增长23.5%;全省366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7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92.15亿元,增长71.3%。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亦成为福建跨越发展的着力点之一。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表示,福建省将进一步加快城乡统筹、山海联动发展步伐,力争经过5年努力,使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从现在的55.1%提高到70%以上;稳步推进小城镇试点改革;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资金投放上则进一步向老区倾斜。(新华社记者梅永存、涂洪长、许雪毅)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