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南中国的新崛起——记海西经济区、珠三角、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新突破

2010-10-28 11:27:34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太平洋西岸的南中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在承载过去30年辉煌的关键节点上,这一片神奇的土地再次被国家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以珠三角、海西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区域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施行为契机,再扬改革风帆,再领发展风骚。

  如今,在南海之滨、海峡之畔,承载着新的国家战略的南中国,正奋力开启再创下一个30年新辉煌的伟大征程。

迎接国家战略化新机遇

  从太空俯拍夜色中的地球,明暗斑驳。灯火最盛处,是经济发达或发展迅猛的国家或地区。聚焦亚洲,有一尤为明亮的地带,这就是珠三角。

  沧海桑田。短短30年,珠三角凭借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奋发有为,使桑基鱼塘遍布的岭南水乡,神话般嬗变为厂房林立的“世界工厂”、城镇密布的都市群。

  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节点上,曾创造过无数辉煌的南中国,也面临一系列的“成长烦恼”--

  新世纪以来,珠三角“地荒”“水荒”“油荒”频发,发展瓶颈凸显。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更令这一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地区备受煎熬。同期,福建受多种因素影响,特有优势非但没有充分发挥,反而逐渐成为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相对洼地”;全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面临经济总量做大、特色经济上水平的严峻考验。

  面对新的复杂内外环境,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南中国,亟须发展模式的创新,亟须有新规划、新目标统领新发展。在粤闽琼处于发展模式之变的关键节点上,中央政府第一次将三省纳入全国发展战略层面制订规划。

  2008年12月底,《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获国务院批准颁布,明确了珠三角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科学发展试验区、改革先行区、全国重要经济中心等五大战略地位。

  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从七个方面、共计32条措施系统阐述了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国家决策。

  2010年1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正式出台,提出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粤闽琼三省下一轮的整体发展被上升为国家战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大跨越”呼之欲出

  纳入国家谋求战略发展的重要规划,粤闽琼三省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这不仅是告别历史荣耀的艰辛转身,更是一次放眼世界的重磅出击。一年多来,三省以落实规划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主线和强大动力,正在催生出全新的发展格局。

    ——核心经济区呈现脱胎换骨式快速提升。作为与长三角、环渤海并重的我国经济增长龙头,珠三角借落实规划之机,推动培育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群化、产业高级化”三股动力,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根据广东近日印发的工作方案,广东将在未来几年举全省之力,在珠三角部署实施“十大工程”建设,推动珠三角在关键时期取得跨越发展。

    ——省际“鸿沟”快速隆起。“诸省规划联动的格局,使得原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的省际接壤市县左右逢源,拥有了从被动接受辐射到主动地多元发展的战略机遇。”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教授说,广东的东西两翼在加强与珠三角互动的同时,主动参与海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吸引大项目推动区域崛起。比如,中石油2000万吨炼油项目落户粤东揭阳,宝钢千万吨钢铁项目落户湛江,中石化2000万吨炼油改扩建项目落户茂名,这些都使得粤东西海岸重化工业带在加速成型。

  ——抱团迈向区域一体化。其一,促进内部的融合发展。广东以广佛同城化为先导,以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切入点,逐步推进珠三角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环保生态、流域治理、城市规划、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一体化。其二,借泛珠三角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表示,国务院批复的《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泛珠三角合作提升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为包括港澳在内的珠江流域各省份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其三,推动各规划无缝对接。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文溥介绍说,福建目前借“海西”战略与珠三角进行深度对接。“除交通‘瓶颈’的突破外,海西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对接、环境生态合作也正在稳步推进。”如2010年4月,广东省提出的加强粤闽合作意见中,首先便是建立健全深入合作的制度保障。“尤其希望福建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过程中,能够将粤东地区的汕头、潮州、揭阳、梅州一同考虑,一并规划,共同推动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和海西地区相互协作。”

南中国承载的新使命

  纵观亚太地区经济版图,不难发现,北起日本与韩国,南至东盟、大洋洲的轴线上,南中国地处中间,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缘位置。在未来30年,承载新使命的南中国,其经济聚集、扩张和服务的能量,已不仅囿于国内,也将对周边国家与地区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是先行先试,继续为全国新一轮发展创造新鲜经验。凭借“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创造过去30年奇迹的珠三角,在下一个30年的征途上将高扬“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大旗,继续承担全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赋予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功能的海南,将根据规划纲要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离岸金融业务等的试点工作。

  其次是促进港澳台繁荣稳定。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举一动,已经引起海峡对岸的热烈反响。目前,已有台湾规划机构深入参与到福建平潭的规划编制工作中,其他区域的对台先行先试也在海峡西岸加快推进。厦门湾、闽江口、湄洲湾、东山湾等沿海一线的产业对接集中区以及石化、光电、汽车、装备制造等专业园区建设相继启动。

  在两岸关系持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闽台经贸再上一层楼。今年前三季度,闽台贸易额达7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1%。

  在区域合作过程中,福建的对台交流"桥头堡"的地位和作用,一再被周边地区所看重。

  长期关注福建发展的北京拓维研究院院长王毅认为,对台的区位优势是福建最大的优势之一,在目前形势下,福建正因其特殊位置而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

  其三是对接东盟、辐射亚太、影响世界。以都市圈的形成为核心驱动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与经济全球化并行的另一股潮流。而《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粤港澳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的表述,宣示了国家的最新战略部署:大珠三角将成为代表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新格局里竞逐主导权的“主力选手”。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表示,如果把粤港澳作为一个经济体,它的经济总量紧追日韩和印度。而珠三角九市加上港澳,其规模在世界上仅次于纽约都市圈和东京都市圈。

  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之地利,珠三角正在抢占全球经济新格局的制高点。当下,广东正站在全国、全球的高度谋划珠三角的新发展,推进粤港澳更紧密地合作,增强国际辐射力。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国将可望在南海之滨形成一条大都市绵延带,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枢位置的核心都会区。

  30年前,南中国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书写了世界工业和城市发展史的奇迹。在未来30年,这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必将以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姿态和骄人业绩,继续为全国新一轮跨越发展做出应有的历史性新贡献。(梁钢华、胡苏、周正平)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