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战役民生工程再添十项惠民实事
紧贴食品、医疗、住房、教育等百姓生活需要,年内即建成见效一批
本报讯 (记者 潘绣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部署,省委省政府4日研究决定,在继续实施校安、医改、文化、养老四大民生工作基础上,再办一些贴近群众生活需要的实事,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菜市场等商业网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交服务、城乡绿化、保障性住房、中小学布局、幼儿园发展、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公厕建设和救灾避险等十个方面实事,纳入打好五大战役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力争在年底前启动实施一批、建成见效一批,明年全面落实一批。
省委省政府《关于抓紧落实事关群众利益十项实事的工作方案》明确了这十项实事的具体内容:
一、加快便民商业网点和城市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在街头巷尾形成一批方便群众的早市,改善相应的卫生、工商、城管监管。对集贸市场(生鲜超市)进行标准化建设改造,县以上城市每个生活小区在一定范围内配有便捷规范的便民商业网点。今年内完成3000个农家店建设,明年扶持100个集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改造提升50个万村千乡配送中心,改造一批省控城市副食品基地。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建立完善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今年完成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2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明年再安排8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做到每个街道至少有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卫生院;到明年3月全省基层医疗机构完成社保卡一卡通改造,明年底前完成居民健康信息系统改造。
三、提升公交服务。年底前,全省新增公交车1000辆,新建公交首末站15个,延伸线路,加密网络,延长时间,增加班次,做到所有有人群居住的城区步行10-15分钟内就能够上公交车,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
四、加快城乡绿化。着力抓好各类公园绿地建设,因地制宜多建设小绿地、小公园、小街景等,加快城市立交桥、高架桥、坡岸、墙面、屋顶等立体绿化,加快城市绿化带、片林和重点地段的绿化美化彩化,提升城市形象。加快村镇绿化,2010-2011年计划创建300个绿色乡镇、2000个绿色村庄。
五、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重点加快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建设,加大普通商品房供应,让真正需要住房的群众住上房。今年内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38万套,各类棚屋区改造4.84万户,明年再建各类保障性住房5万套以上,各类棚屋区改造3万套以上。
六、完善中小学布局。以县为单位进一步修改完善县域中小学布局规划,促进校安工程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人口转移较大的地方要积极推动初中校向县城集中,促进村级空置校兴办老年教育、文化活动场所等。校安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2010年前竣工200万平方米,2011年重建389.92万平方米。实施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2011-2012年新增学位4.5万个,着力解决新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消除超大班额(66人以上)所需学位问题。
七、加快幼儿园发展。今年11月至明年3月前,全省开工新建、改建169所公办幼儿园,争取在2011年秋季开学前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使农村每一个乡镇、城市每一个街道有一所公办园;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再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予以扶持。通过3年努力,力争新增27万个学额,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
八、建设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加快形成设施相对完备、功能相对集中、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场所,让村民议事有场所、活动有去处、生活更方便。今年底前基本完成建设,明年抓好功能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实现全省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全覆盖。
九、抓好公厕建设。2010年-2011年上半年,全省市、县(区)和试点小城镇新增1050座公厕,做到城区每万人拥有公厕3-4座,所有城市县城步行10-15分钟就能找到一座简易厕所,步行25分钟就能找到一座标准公厕。
十、做好救灾避险。统筹利用村部、校舍、敬老院等场所,加大民众避灾避险场所建设力度,科学合理选址,储备救灾物资,不断增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整体防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的避灾场所和基本生活保障。至明年底,全省设置20000个避灾点,形成覆盖全省所有建制村(社区)的避灾场所网络。
省委省政府要求,办好十项实事是为民办实事的持续和深入,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各级财政优化支出结构、优先安排资金,积极鼓励社会多元投入,确保取得惠民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