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战役进行时(三十一)
□百姓眼中的五大战役
老范的庆幸
10月27日,武夷山。
早晨起床后,老范习惯地到阳台上伸腰劈腿。望着眼前一片红艳艳的美人蕉、随风摇曳的香根草、再力花,老范庆幸自己没有把这栋老房子卖掉。
老范家住武夷山市区中洲路15号,与武夷山市污水处理厂相邻。这个我省唯一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是武夷山市城市建设战役的重点项目,市里成立了指挥部,确定专门挂点领导和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加班加点,全力以赴,终于在10月初投入试运行。老范眼前的美景,便是污水处理厂的人工湿地。
老范住在这里已有30多年。以前,他家后门是一片荒滩,虽谈不上风景,但“风吹草低见荒滩”,有点味道。七八年前,这里成为收废品者的堆积场,老范每天起床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凌乱的破烂堆场,就动了想卖房搬走的念头。
不过去年,他发现堆积场被清理了,而后又听说市里要在这里建污水处理厂二期,老范可生气了:“清走了干垃圾,却迎来了湿臭味,我们这些居民不是更惨了?!”为此,他还到有关部门反映,要求污水处理厂另外选址。
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2007年已投产,日处理能力为5000吨,成效显著,今年1至6月污水处理量达121.8万吨,减排效果很好。
武夷山城区人口约7万,污水总排放量约1.2万吨/日。根据旅游业和城市发展的要求,武夷山市去年谋划建设二期工程,把污水处理厂建成花园式厂区。二期工程与一期工程毗邻,日处理能力达到1万吨,这样总处理规模可达到1.5万吨/日。
虽然一期工程早就建成,但老范并不了解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是什么东西,听说要在他家后门建厂,心想这所老房子还能住吗?除了托人帮助卖房子,他特别关注这个项目的进展。哪天推土机进场,哪天设备安装,哪天种植湿地植物,他都记在心里。特别是挂出“大干150天”的标语后,这个工地几乎没有停歇过,速度之快令他咋舌。让他越来越心宽的是,这片曾令他厌烦的荒地,正变得越来越漂亮——徽派风格围墙、能够处理污水的绿色植物、越来越清澈的流水……
此时,他才明白,污水处理厂并不脏,更不臭,和建得像花园一样的污水处理厂为邻,还真是福气。(金文莲)
店下人的自豪
这几日,天气晴好,福鼎市店下镇体育中心里,许多群众前来锻炼,或进行器械健身,或打乒乓球、篮球,健身内容很丰富;与该体育中心毗邻的玉石山农民公园游人如织,登山、散步,一派热闹景象。
傍晚时分,店下镇村民张大伯正在玉石山公园登山。“现在镇里有了这么大的体育中心和农民公园,我们不愁没地方锻炼了。”张大伯高兴地说。
村民高世用是名个体户,爱好篮球的他在体育中心建成后,就与篮球爱好者组织了一支篮球队。“以前想打篮球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现在,我们每天可相邀在这里打篮球了!”高世用说。
生活环境的改善也吸引了众多外出村民返乡务工、创业。村民王孝乐便是其中的一个。1999年王孝乐外出到温州一家服装厂里打工。得知家乡发生改变后,王孝乐选择了回乡务工。镇里开工建设很多项目,许多工厂在店下镇落户,王孝乐顺利找到了一份在造船公司当电焊工的工作,年收入3万多元。“在家门口打工,生活环境很好,生活成本也减少了,再也不用在异乡漂泊。”王孝乐满足地说。
章学活是三佛塔村村民,2000年到成都经营一家工厂,生意红火,年收入50万元。9月,章学活回到家乡,新建的住宅小区,完善的文体设施,方便的交通条件……家乡的变化让他惊讶而兴奋,于是决定回到家乡发展,着手选址办一家工厂。“家乡的变化很大,生活环境改善了,我为家乡的变化感到自豪!”他说。
“店下镇是宁德小城镇发展改革建设试点,我们镇将民生工程作为五大战役的重中之重,将店下镇打造成‘新、绿、亮、洁’宜居城镇。”店下镇镇长洪荣告诉记者。今年店下镇投入120万元建设体育中心,投入400多万元启动玉石山公园二期工程建设,目前,体育中心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玉石山公园工程也已基本完成。 除此以外,店下至龙安、店下至溪美两条大道建设、后埕小区、颐林小区、涵江小区等新区建设、幼儿园、敬老院、自来水厂等一批项目的新建、改扩建工程也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王珊珊 黄少鹤)
年底前投10个亿整治60个旅游景区
记者近日从全省旅游景区整治提升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暨“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会上获悉,年底前全省将重点整治提升60个旅游景区,整治项目总投资10.51亿元,争取新创1至2家5A级景区、8至10家4A级景区。
五大战役打响以来,我省旅游部门加强整治和提升旅游景区,实施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构建大武夷旅游区、福建土楼旅游区、沿海动车游、平潭综合试验区等重点旅游增长区域;下发《关于推进旅游景区整治提升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福建省A级旅游景区厕所改扩建工程实施方案》,指导推进各项工作。
据悉,武夷山、泰宁、福建土楼、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等世界级旅游品牌项目建设与景区整治紧密相连,21个省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一批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南平市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竣工30个,福建土楼南靖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成,配套广场、旅游车道等基本完工;永定客家民俗文化村大型生态停车场完工,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完成;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服务中心完成搬迁并完善影视播放系统等设备,澳门西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完工。(储白珊)
莆田日晶玻璃制品: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完成投资2.5亿元
13日,莆田市日晶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检验车间工人们在认真检验产品。该公司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生产线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配料系统、窑炉控制系统、电加热供料系统,同时装备有世界先进的全自动检验机和电子定时控制系统。(关建东 郑志忠 摄)
三明农村住房灾后重建水泥实行最高限价
从11月13日起至2011年1月31日,三明市对农村住房灾后重建所需水泥实行临时最高限价。
为适当减轻重建户负担,促进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三明市物价局和市经贸委经省物价局授权,对灾后农村住房重建所需地产水泥出厂价实行临时最高限价。三明市水泥临时最高出厂价格为:42.5强度袋装395元/吨、32.5强度袋装365元/吨,全市水泥生产企业应根据成本下降情况相应下浮。
享受水泥最高限价对象限于三明市农村住房灾后重建户,所需数量由县重建办出具证明;各生产企业对农村灾后住房重建所需水泥要优先保证,确保供应。对拒不执行最高限价的生产企业,根据《价格法》等有关规定处罚。(杨连禄)
厦门中山路东段步行街改造显成效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厦门中山路东段步行街在骑楼立面、广告牌、吊顶、LED夜景、沿街景观及交通等方面进行改造整治后,面貌一新,成为市民的新去处。
始建于1928年的中山路,2005年西段改造成步行街后,其知名度和商业价值一路攀升,而东段由于人车混流,严重影响了商业街的兴旺。为改善中山路的旅游商贸环境,思明区中华街道投入约1000万元,从今年8月起,在景观、交通、业态三方面对东段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积极采取“修旧如旧”、“改造与保护并举”的方式,统一粉刷骑楼立面、统一拆除并设计制作欧式铁艺雕花广告牌;重新设计LED夜景灯等。同时,在沿街增添市花、市树等各种景观。历经1个多月的改造,东段步行街于9月29日顺利开街。骑楼立面焕然一新,体现出淋漓尽致的南洋风情;LED夜景灯与骑楼相互辉映,画出流光溢彩的靓丽中山路;创意十足的手绘地图,更成为东段步行街的一大眼球聚焦点。通过改造,中山路商圈的交通更加安全有序。逛中山路东段步行街、赏沿街风景、品咖啡小吃,成为许多厦门市民新的生活休闲方式。(林世雄 黄钰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