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企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 向研发和营销高端迈进
5年前,提起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发展,多数企业感到陌生和茫然。如今,福建企业“走出去”已遍地开花。据省外经贸厅统计,2006年我省对外直接投资金额8749万美元,年新批境外企业数仅73个;今年前11月,这两个指标分别为7.89亿美元和190个。5年间,我省对外年均投资增速高达79.35%。闽企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折射出的是我省外经贸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在从“引进来”为主转变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产品输出为主转向以产品出口与资本输出相结合,以内向国际化为主转变为内向国际化与外向国际化相结合的新阶段。
近日,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与全球第三大自动识别公司意大利DATALOGIC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多个层面展开合作。这是新大陆国际化战略的一个新成果。2006年9月,新大陆集团参股欧洲最大的晶体研发制造基地德国JQG公司,这是我国政府批准在欧洲的第一个资本投资项目。新大陆由此开始实施全球化战略,此后设立了北美公司、欧洲公司和中国台湾公司,其中台湾公司是大陆第一家获批赴台投资企业。
“借助这些平台,新大陆引进国际型人才,吸收国际化的思维方式,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新大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境外公司的协助下,新大陆对新兴的物联网产业中紧迫需求的四大类产品加快布局,成效十分明显。”
如今在南美洲,新大陆实现了对哥斯达黎加国家公交车辆上的二维码设备销售,中标巴西银行条码设备;在土耳其,成为国家医药管理二维码产品和安卡拉市城市公交车辆验票定位设备主要提供商;在欧洲的零售业中,提供了大量二维码查价机设备;在台湾,中标了医疗管理设备。新大陆的二维码采集器已经应用到美国彩票设备、韩国政府的税控和银行系统。这表明新大陆海外投资效果显现,品牌产品和服务已开始渗透全球市场。
与新大陆一样,越来越多福建企业纷纷把实施“走出去”战略当作自身适应全球化发展、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向价值链高端渗透的重要抉择。省外经贸厅有关人士介绍,我省企业境外投资不仅数量增长快,而且质量高,呈现出新的特点。
目前,我省对外投资项目由小到大,项目的平均投资金额由2006年的119万美元提高到今年的438万美元。投资区域由港澳为主转向转向东南亚、拉美、非洲、欧洲等地区。投资涉足的国别和地区从原来42个增加到68个。
近年来,我省出口行业逐步告别贴牌代工的传统模式,正在向研发和营销两个“微笑曲线”高端迈进。相应地,我省境外投资领域不断拓展,涉及贸易、生产、服务业等领域。企业把境外投资作为自主品牌出口,拓展海外销售网络终端的重要手段。5年来,我省共有573家企业在香港、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贸易网点。贸易型企业占我省新批境外企业总数的56.8%。福耀玻璃、方圆九洲(福建)公司、福建财茂集团、福州优拓贸易、匹克集团等开始在海外推广品牌专卖店,从产品输出向品牌输出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境外从事生产加工带动省内原材料和设备出口的境外加工贸易,已成为我省企业海外投资办厂的主流方式。目前我省共批准136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涉及纺织服装、建材、家电、运动鞋、打火机、食用菌等产品的生产加工,由此每年带动了上亿美元的原材料、半成品出口。
投资方式也在转变。除了传统的绿地投资外,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开始以收购兼并方式投资海外。2009-2010年,我省企业以收购兼并方式投资的境外企业共11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8亿美元。福建双飞日化有限公司、漳州万佳陶瓷工业有限公司以“债权转股权”再加上现金的方式获取美国企业的知名品牌和营销网络;福建福铭食品有限公司收购一家日本食品公司,有效整合烤鳗产品的营销网络;安踏公司收购了美国高端品牌FILA的中国商标永久使用权。
对台投资成为我省对台经贸合作的新亮点。目前,我省经商务部核准在台湾地区设立的企业共20家,协议投资总额13639万美元,我方投资额7598万美元,无论是投资企业数还是投资规模在全国均居于领跑位置。
目前,闽企境外投资已开始从个体分散投资为主向抱团集聚方向发展。我省按照“政府搭台,企业运作,政策扶持,讲求实效”的基本思路,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在海外建设境外加工贸易小区、贸易促进中心等多形式的境外投资合作区,以点带面,整合资源,集聚规模,规避风险,实现原产地多元化,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走出去”发展道路。目前,我省已在匈牙利、克罗地亚、古巴、南非、菲律宾等国设立的境外工业小区和投资贸易中心,有的已初具规模,产生了良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赖文忠 陈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