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带动八闽油茶香
科技人员指导林农嫁接油茶苗黄海 摄
丰产油茶林基地黄海 摄
油茶,又叫茶子树,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与油棕、油橄榄、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其主要产品——茶油是高档食用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今年初以来,我省林业、财政等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油茶产业发展的精神,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突出项目带动,明确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布局,扎实抓好良种壮苗,建立示范基地,油茶产业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这种适生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生态功能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优良乡土树种,正成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和重要产业。
机遇好——
中央高度重视,我省加大扶持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把它作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改善人民群众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作为开发山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吸纳社会资本、活跃农村经济、扩大农村就业的重要平台,专门下发文件,召开现场会,出台了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为我省油茶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都对油茶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特别是作为单一树种,《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准,更是前所未有。黄小晶省长、张昌平副省长对我省油茶产业发展多次作出批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给予支持,把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列入现代农业项目加以扶持。
基础好——
种油茶历史久,产业潜力大
我省是我国油茶的中心产区之一,适宜种植油茶的山地面积广阔,已有悠久的栽植历史,除东山、平潭等少数县(市、区)外,全省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南平、三明、龙岩、宁德及其他设区市的山区县(市、区)。全省现有油茶林面积279.1万亩,其中:10万亩以上的有尤溪、浦城、福安3个县(市),5万~10万亩的有顺昌等30个县(市、区)。我省已选育出60多个优良无性系(家系、品系),其中筛选出油茶闽43、闽48、闽60三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比一般品种产油量高出2~4倍。同时,总结出一套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全省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企业有85家已有尤溪沈郎、厦门中盛、福清天生、龙岩山宝、永泰丰盛、浦城龙凌、建宁莲蓉、建瓯川源、老知青集团、清流永得里和福安岳秀等18家龙头企业。
政策好——
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带动
2010年,中央、省级财政共安排现代农业(油茶)、扩大内需等油茶专项资金5400多万元,启动实施了种苗基地建设、新造或抚育示范基地建设,以及科技支撑与技术培训等项目建设,有力地推进了我省油茶产业发展。其中,中央安排了邵武、浦城、大田、尤溪、长汀、连城、永泰、闽清、福安、柘荣、德化、顺昌、平和等13个县的现代农业(油茶)生产发展项目、扩大内需的油茶示范林项目。各项目县强化管理,加强服务,严把种苗关、造林关、抚育关,建立起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示范基地,带动广大林农科学种植油茶,提高了我省油茶种植经营水平,取得明显成效。据调度,13个油茶项目县现已完成示范林6.8万亩,带动全省完成油茶林新造11.6万亩,抚育24.1万亩。
种苗好——
良种多,供应能力强
全省建设油茶种质资源库200亩,改建临时采穗圃755亩、新建采穗圃800亩,省定点培育油茶良种苗木3808万株,其中嫁接苗3005万株、实生苗420万株、扦插苗383万株,主要品种包括闽43、闽48、闽60以及赣油1~5、赣无1~6、茶陵7619、茶陵7503、农家品种龙眼茶,有效缓解了油茶造林对优良种苗的需求。大力开展油茶种苗科技攻关,积极推行分系育苗,大力倡导容器育苗,初步形成了与油茶产业发展布局相适应的油茶良种苗木生产繁育体系,使油茶良种种苗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技术好——
六级联动,技术服务有保障
我省编写下发了《油茶实用技术》和《油茶栽培农事表》,开展了技术下乡活动,举办了省级培训班3期,八个设区市林业局(除厦门市)造林科、科技科或林业科技推广中心负责人、33个重点县市及有关企业技术骨干人员共计400多人次参加培训。各地采取集中授课、现场点评、互相观摩等办法,培训业务人员和林农达5000多人次,并分发丰产栽培手册8万余册,形成省、市、县、乡、村、户上下联动的科技推广技术服务网络。龙岩市林业局编印《油茶早实丰产栽培技术手册》1万余册,发放到各县林业基层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和种植户手中;制作了油茶实用技术培训幻灯资料及DVD教学片,分发到市直有关林业事业单位技术员和各县林业局相关技术人员和油茶种植户手中,并作为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教学内容。
成效好——
丰产丰收,群众热情高
通过油茶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我省油茶产业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各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丰产典型,激发了群众种植油茶经营油茶林的积极性。如,宁化县城郊乡瓦庄村100亩低改示范林,经劈草、翻土,挖保水、保肥沟,每亩施60公斤复合肥后,亩产油量由原来的不足5公斤增长到2009年的12.5公斤,2010年达25公斤;仙游县菜溪乡溪边村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全村仅此项收入就达268万元;仙游县菜溪乡岳建忠种植油茶8亩,亩产油茶49公斤;大田县湖美乡高材村村民林照堆种植油茶11亩,平均年纯收入10000元以上;尤溪县坂面乡古迹村林上远、黄阿珍夫妇种植不到3亩油茶林,年产油量高达249公斤;洋中镇后楼村林文寿种植油茶10余亩,平均年收入达18000多元,预计亩产油量可达35公斤。据统计,全省年产茶油籽11.9万吨,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企业已达85家,带动参与的农民达到8.4万,比前一年分别增长了80.8%和348%;已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油茶协会等173个,参与的农户达到1.3万户。
相关链接
我省油茶产业发展目标及布局
加快林木良种基地和优质种苗生产能力建设,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及产品精深加工、新产品开发能力建设,加强油茶良种选育、产品开发、科技培训和示范推广工作,着力提高油茶林资源总量,到2020年,使全省油茶林基地规模达520万亩以上,力争全省油茶林进入盛产期后亩产茶油达30公斤以上,年产茶油总产量达16万吨以上,并在空间布局上,着力构建“一带三区”的发展布局,即闽北、西沿武夷山脉油茶产业发展带和闽中戴云山油茶产业发展区、闽南博平岭油茶产业发展区、闽东鹫峰山油茶产业发展区。
种油茶,要科学
油茶具有“高投入高产出、中投入低产出、低投入不产出”的特点,须从“有种就育、有苗就造”和“人种天养”的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紧抓良种和集约经营两个关键环节。一要全面使用良种壮苗。种植油茶要使用已通过国家、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油茶优良品种(系)育苗的二年生或高度50cm的壮苗。我省培育的良种有:普通油茶的闽43,闽48,闽60,闽杂优32个杂优品系、8个优良无性系和11个优良家系及优良农家品种——龙眼茶等。由国家林业局审(认)定,适宜福建种植的广西岑溪软枝油茶等10个油茶良种,以及在我省一些地区引种成功的赣油系列、长林系列和湘林系列,也可在局部地区使用。二要提倡集约经营。要按照园艺化栽培、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利用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或对老油茶林、老果园采取重新造林的改造方式,选用经过省级以上良种审定机构认定的油茶优良品种(系),应用相应的丰产栽培配套技术,如:建设好外高内低、兼具保水保土保肥能力的水平带,实行“大穴、大肥(基肥)、大苗”栽植,建设蓄(引)水灌溉设施,开挖竹节沟等,并科学规划建设道路、水利等基础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