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发展 八闽千帆竞发
——回眸“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述评之一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刚刚跨入2011年,回眸“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征战历程,豪情伴随着思考:
这150天,我们大干了什么?五大战役,为福建的跨越发展带来什么?
年前闭幕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了五大战役的出色战果:
——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900亿元,比计划多180亿元,建成投产和开工项目分别比计划多30个和45个;
——新增长区域,完成投资2600亿元,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一批大项目落地建设;
——城市建设,完成投资突破200亿元,景观整治、立面再造、缆线下地、道路改造等取得阶段性成效,城市面貌有所改观;
——小城镇改革发展,完成投资超过270亿元,试点镇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有效实施,“三旧”改造有序推进;
——民生工程,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建设。受灾地区灾后重建成效显著,预计可以基本实现2011年春节前搬入新居。
无数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挥洒在八闽五大战役的各个战场上,随着150天翻过最后一页日历,“十一五”圆满收官:预计我省全年生产总值13800亿元,同比增长13.8%;财政总收入2020亿元,同比增长19.2%;全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均比2005年翻一番。
决策:源于清醒认识科学判断
2010年新春伊始,胡锦涛总书记在闽考察时,提出希望福建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作福建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崇高责任和强大动力。
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等省领导多次强调,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从开展全省性工作检查,到赴天津学习考察,省委、省政府的意图只有一个:在解放思想中激发出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赶超意识;在互学互比和对照先进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干部群众谋求加快转变、加快发展的心情越来越迫切。
目标既定,快马加鞭。为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突破性进展,省委八届九次全会通过了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的总体要求,部署实施“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
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全力推动福建跨越发展,是省委审时度势发出的冲锋号角!
这一决策,源于对形势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
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中突围而出,2010年的福建,正处在积蓄能量、提速发展、加快壮大经济总量的重要节点上,又处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结构升级、努力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推动跨越发展,必须坚持加快转变,早转要比晚转好,快转要比慢转好,主动转要比被动转好。以加快发展,催逼转方式加速。
环顾福建周边地区,兄弟省份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持续推出,先进地区继续领跑,后发地区不断赶超,福建处在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强势增长极包围之中,要在强势竞争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要以“追”和“赶”的姿态、以“拼”和“闯”的实干,全力以赴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正因此,五大战役目标明确,任务衔接:重点项目强实力,新增长区域增后劲,城市建设改面貌,小城镇建设统城乡,民生工程惠民生。打好、打赢五大战役,就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就能推动跨越发展起好步,就能使我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效。
突破:实现好中求快能快则快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主攻方向。
2009年底,我省陆续推出石化、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14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在五大战役中,调整振兴不断深化,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建设21个成长性产业集群,集中抓好950个制造业重点项目。效应也在不断彰显,预计这些产业去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970亿元、同比增长1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
新兴产业如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产业等也在崛起并加快发展。软件业依然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去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软件及系统集成销售收入4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
调整和优化之中,项目支撑是关键,又好又大的项目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上月9日,我省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与中央企业合作洽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一举邀请116家大型央企洽谈合作,我省共与32家中央企业和5家地方大型国企洽谈123项合作项目,总投资8464亿元,当天上台签约27个项目,总投资3740亿元,主要是带动性强、支撑作用明显的产业项目。
目前,央企在闽新一轮投资在谈项目超过8000亿元,这些项目涉及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突出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海洋高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型产业,对我省集聚发展要素,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意义重大。
在更加注重比拼核心竞争力的时代,项目成集群、产业成集聚,至关重要。五大战役中的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即是谋划于此,并取得初步成效。
湄洲湾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始发力,厦门湾电子信息产业再创辉煌,漳州古雷石化项目露出新颜,临港重化产业开始起步;环三都澳开发风生水起,龙岩着力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的生产基地……一批大项目落地建设,将带动区域整体发展,形成支撑福建跨越发展的新动力源。
坚持好字优先,高点定位、高位发展,保证高水平、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一种创新的发展理念。
快步伐、求突破,能够一步到位的不分两步走,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提高综合实力,这是一种只争朝夕的发展气势。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突破重点,好中求快,在新一轮发展热潮中,八闽处处长风鼓浪千帆竞发。
创新: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进步和创新是重要支撑,也是我们赢得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大投入,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我省创新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一届比一届办得好,已成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助推器。
在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中,无论是企业的成长壮大,或是区域经济的加快发展,决策者都十分注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因为只有不断创新,才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厦门信烨联动传媒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LinkTouch多点触控系统”,一举拿下了2亿元的大订单,演绎了一个年产值不到百万元的小企业跨越发展的“神话”。闽南山区县永春成功与全国20多所一流校所合作,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崛起,年产值已超过5亿元。原本是资源依赖型的龙岩新罗区华丽转身,培育发展了工程机械、运输机械、环保机械产业,非资源型工业比重由2002年的30%提升到目前的50%以上。
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大有可为。去年11月,我国科技领域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盛会——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在福州举行。我省不仅成功承办盛会,而且紧抓良机,在会前半年就主动作为,依托“6·18”工作机制,先后数次赴京,拜会了20多家全国性学会,征集1000多项成果,并更加密切了与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研院所和机构的关系。
积极努力的收获是丰硕的,共有328项科技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的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其中,有代表性的35个项目在科协年会院士专家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上现场签约。文创太阳能(福建)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对接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开发”项目等,为我省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优化结构、加快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无止境。省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今后五年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这是实现我省科技创新能力跨越的关键环节,也必将成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激发了全省上下加快发展的热情和干劲,实现了重点领域的新突破,跨越发展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进一步奠定了转型发展、后发赶超的基础,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发出了新动员令。新的一年,我们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真抓实干的务实态度,积极主动,心无旁骛,奋勇争先,在跨越发展的宏伟征途上阔步前进。(本报记者 郑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