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经济在福建跨越发展中交出靓丽答卷
刚刚过去的2010年,对于我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来说,是特别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市场环境,他们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交出了一份份成绩优异的答卷;
这一年,面对国内省内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他们义利兼顾以义为先,谱写出一曲曲真情关注的大爱;
这一年,面对福建吹响跨越发展的进军号角,他们积极响应回归工程,书写着一篇篇反哺家乡的新章。
爱拼会赢的福建民营企业,成为福建乃至全国越来越靓丽的一道风景。
寄厚望 励民企 激发活力
2010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余波,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全力支持着福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月4日,新春伊始,省委书记孙春兰就到省工商联等走访。她说,省委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工商联的作用,今后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工商联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她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发挥优势,广泛凝聚力量,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7月8日省委召开的民营经济发展调研座谈会上,孙春兰对我省民营经济作出高度评价。她说,民营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是壮大发展规模、提高发展水平的重要力量。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省先后在福州、北京、上海、新疆、江西等地组织了7场民营企业座谈会。省领导高度评价闽商为福建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并殷切希望广大在外闽商积极到福建投资兴业,为家乡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与家乡人民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作为国务院扶持非公经济发展“新36条”的地方配套实施政策,福建省政府8月出台《关于营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机制创新、财政补助、金融扶持等方面提出19条政策,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发展。
省委省政府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厚望与支持,极大地振奋了各级工商联组织、同业公会和异地商会的工作热情,激发了广大民营企业家投身跨越发展的积极性。
省工商联在省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助手作用,主动转变工作方式,不断下移工作重心,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协助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强化服务民营企业的平台效应,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5·18”、“6·18”、“9·8”等重要经贸活动,到新疆、宁夏、河南、四川、安徽等地进行经贸考察,以及参与对口援疆等。在广大民营企业和闽商参与抗灾救灾、光彩感恩行动等活动中,也发挥出有力的引导和组织作用……
在领导的关怀下,借政策东风,福建非公经济迎来新一轮发展。目前,我省民营企业总数已达到23.0577万户,注册资金总额7236亿元,从业人员268万人。以闽商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已超过60%。民营经济提供了全省60%的税收,解决了85%的人口就业。
转方式 调结构 跨越发展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省广大民营企业克服困难、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在调整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做大做强,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的答卷:
恒安集团依靠管理和机制创新,逆势而上,连创佳绩,跻身百亿企业行列。其在湖南、山东、福建建立的3家生活用纸造纸基地,致力于清洁生产和零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实现了热回收和循环利用,成为中小学生环保教育基地;
福耀集团发展战略上善用加减法,危机来临做减法,危机探底做加法,并不断改善产品结构,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为全球八大汽车厂商提供配套产品;
圣农集团依靠优质产品,创造出一个供不应求的庞大卖方市场。同时,加快设备改造和人才培养,加强资本运作和扩大产能,在原有肯德基核心供应商的基础上,又将牵手麦当劳,延续高成长态势;
……
去年8月中旬,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开展的全省民营企业大调研的结果表明,85%的被调研企业已在进行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产业结构调整,60%以上的企业已经尝到结构调整的“甜头”,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可持续的新型工业,成为大多数民营企业的选择。
此外,在全省非公经济组织广泛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不仅凝聚了人心、和谐了劳资关系,也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3.8万条,开展技术革新项目9967个,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0多亿元。
爱家乡 挺海西 倾情回归
福建跨越发展吸引了广大在外闽商的热切关注,“回归”成为他们反哺故乡的一大壮举。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省共有2169个闽商回乡投资项目,总投资额1517亿元。2010年,仅第三届世界闽商大会期间,就先后落实了137个回归项目,上台签约51个,均为投资1000万美元或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符合产业政策、国家鼓励的项目。
省工商联副主席、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新炎近年来持续回龙岩投资,涉及挖掘机、装载机、精密铸造等8大项目,总投资91.5亿元,预计可实现产值318亿元,并由此带动龙岩地区形成工程机械、环保设备、汽车配件三大集群,同时催生一个世界级的工程机械产业在红土地上崛起;
省总商会副会长、广东省福建商会理事长、深圳香缤集团董事长许明金斥资23亿元,回乡打造泉州“曼哈顿”,总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泉州-香缤拉德芳斯项目将于近日动工开建;
南宁福州商会副会长、广西华美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瑞财在福清市投资3亿元建设高档纸业生产项目,现已破土动工,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达10亿元;
……
2010年4月成立的“明商集团”,则由各异地三明商会和三明市城区商会共同发起组建,首期募集资金1.86亿元,被定位为集对接项目与实施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公司,正成为三明市吸引更多资金“回归”的平台。
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1月-10月,全省城镇民间投资2947.18亿元,同比增长45.9%,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0.6%。民间投资已成为福建跨越发展的一大主角。
义为先 谱大爱 慷慨捐赠
去年6月,历史罕见的暴雨洪灾袭击闽西北,给当地人民生活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在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海联会和省光促会的带领下,民营企业家们扔下繁忙事务,迅速集结而来,于7月4日至6日短短三天时间,马不停蹄行程一千多公里,深入15个受灾点慰问。
据统计,我省广大民营企业家和异地商会共捐款1.3亿多元支援闽西北抗洪救灾。
沐浴着改革之风雨成长的福建非公经济人士,故土、民族、国家始终是他们的大爱之所系。2010年,无论是省内还是省外,都活跃着福建民营企业家们热心捐赠的身影。
3、4月间,我国西南五省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在当地创业的闽藉民营企业家积极捐钱捐物。远在福建的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也多次前往灾区考察,并捐出2亿元。
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我省广大闽商和民营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向灾区群众伸出援手,仅10天内,捐献1.4856亿元和价值960万元的物资。其中,在央视举行的抗震救灾募捐活动上,闽商代表曹德旺父子、许连捷、傅光明等频频举牌,共捐款1.115亿元。
2010年第五届全国特奥会在我省举办时,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民营企业家捐款达1212万元,受到第五届全国特奥会筹委会的好评。
义利兼顾义为先,已成为我省非公经济的新时代精神。(王永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