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从数字看发展

——“十一五”我省财政亮点频现

2011-01-10 08:11:27来源:福建日报

      财政战线传来捷报:去年,我省财政收入实现“双突破”,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双双实现四年翻番,超额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

      这标志着我省财政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力保障。

      亮点一:

      财政“蛋糕”越做越大

      “十一五”是分税制改革以来我省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的5年。

      全省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788.11亿元,增至去年的2056亿元,年均增长约19.4%,5年间跨越了1000亿元和2000亿元两个大关,收入累计达7562.75亿元,比上个5年增加4696.54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432.6亿元,增至去年的1151.49亿元,年均增长约21.6%,5年累计达4157.95亿元,比上个5年增加2539.9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由2005年的593.07亿元,增至去年的1678.71亿元,持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5年累计支出5867.59亿元,比上个5年增加3834.79亿元。

      亮点二:

      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加大

      5年间,全省预算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共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7万亿元,超过1949年至2005年的总和。其中,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3800亿元,比“十五”翻了两番。有力推进省内三大港口整合与发展、“三纵六横九环”铁路网和“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建设,基本建成十大防灾减灾工程。新增干线铁路504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327公里、港口吞吐能力1.7亿吨、电力装机容量1720万千瓦。

      5年间,全省一般预算科技支出年均增长21.5%。支持科技创新和“6·18”项目成果对接,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去年,福建省域科技竞争力居全国第9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居全国第6位。围绕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各级财政充分运用创业投资、风险补偿、担保贴息、直接补助等手段,推进成长型产业集群和基地建设,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5年间,全省各级财政统筹各类资金,通过实行出口信用保险补贴、进口贴息等政策,支持出口商品基地建设、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连续7年实行省级财政全额承担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部分的政策,5年共承担出口退税42亿元,有力促进了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去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千亿美元,达1088.3亿美元,同比增长36.6%。

      亮点三:

      向民生倾斜

      据最新统计,去年,全省财政与民生相关的支出共计1071.0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3.8%,比上年增加171.81亿元,增长19.1%。

      5年来,教育优先得到有效落实,全省一般预算教育支出年均增长21.2%。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预算比重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全面实行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基本建成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的助学体系。70个县(市、区)实现“双高普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3.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5年来,医药卫生改革稳步推进,全省一般预算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34.6%,全省千人平均医疗机构床位数提高为2.98张,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7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药品销售零差率改革;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等得到加强。

      5年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省一般预算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年均增长18.4%,确保了社会保障事业各项指标的如期或提前完成。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率达94%,提前实现参保率90%以上的目标,新农合参合率达98.17%,所有设区市参合率都达到95%的医改目标。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工作全面推进。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将农民工纳入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支持33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解决无力参保的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退休人员生活保障问题。发放城乡困难群众临时价格补贴以及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生活补助。

      5年来,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全省财政拨付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补助资金年均增长47.8%。保障性住房建设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得到认真落实。去年,我省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76180套,各类棚户区改造56334户,保障房建设责任目标超额完成。

      5年来,惠民实事得到有效落实,省级财政变散为聚,集中财力办大事,办成了一些老百姓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大事。去年,省级财政支出91.05亿元用于办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还从当年省级超收中支出6.27亿元,支持办好十项事关群众利益的实事。2009年以来,财政拨付各类补贴资金21.88亿元,确保了各地补贴资金的及时兑现,促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省累计销售各类产品419.37万台,实现销售额170.85亿元,城乡居民通过补贴兑付直接受益17.27亿元,充分发挥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对强农惠农、拉动城乡居民消费、带动经济生产的积极作用。

      亮点四:

      撬动城乡统筹发展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5年来,全省一般预算农林水事务支出年均增长33.1%。重点支持茶业、渔业、竹业、油茶、花卉等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通过实施标准农田、“六千”水利、“年万里”农村路网等一批重点工程,极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5年来,农业基础有效夯实,十大特色农产品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5%。农民增收“八大工程”深入实施,预计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80元,增长10.5%。

      加大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5年来,省财政对市县的各类转移支付年均增长38.8%,县级财力占全省的比重较体制调整前提高逾10个百分点,进一步增强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市县财政从保运转向保民生、保发展转变。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和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支持原中央苏区县和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提高原中央苏区县中央和省新出台的重大民生政策的补助标准。

      支持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去年,小城镇改革发展共完成投资超过270亿元。在财政资金的倾斜支持下,试点小城镇的重点项目建设、规划编制和基础测绘、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全速推进。(本报记者 赖文忠)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