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的增长目标怎么实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这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
从产业看,预期2011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4%、12%,三次产业协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从需求看,预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分别增长21%、15%、 8%,三大需求协调拉动作用更加有力;从民生看,预期地方级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12%、12%;从节能减排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年度控制目标可以完成。
省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关于福建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表示:要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完成12%的增长目标,必须全面落实省委一系列决策部署,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开局之年。
一、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全面实施全省新增6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农田灌溉节水改造和1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挖掘农业发展潜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支持农民创业就业,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二、推进产业转型,做大产业总量
组织落实重大产业项目60个以上开工、60个以上竣工、20个以上前期取得突破,形成3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
主攻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型平板显示、新一代网络和高端通信设备、生物医药、LED和太阳能光伏、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等五大重点,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100个以上,年度投资300亿元以上。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建设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实现年度投资200亿元。
三、扩大投资规模,强化消费拉动
继续打好重点项目建设战役,安排在建重点367个,预备重点159个,年度投资突破万亿元大关。
加快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地铁、城市轨道、城市公交、核电、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扶持100个集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新建15个“万村千乡”配送中心,建成1500个农家店。
四、提升开放水平,深化闽台港澳侨合作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低于80亿美元。加快推进15个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建设。
争取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及特殊政策早日获批并实施。
全面实施闽台产业深度对接布局规划。
巩固闽港、闽澳在金融、旅游、现代物流和转口贸易等领域的合作
五、推进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
继续打好城市建设战役。组织实施1100个以上项目,全年投资增长21%以上。
继续实施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完成年度投资3000亿元以上。
六、优化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
完成650万亩绿化造林任务,新建城市中心绿地6.2万平方米。
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重点集镇延伸,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
增加森林碳汇和海洋碳汇。
七、加大改革力度,增强创新能力
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减少至700项以内,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稳步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式价格改革,适时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
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将基本药物零差率改革扩大到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重大项目,突破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支持银行贷款品种、担保方式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八、促进民生改善,维护社会稳定
继续打好民生工程战役,实施48项年度惠民实事项目。
开工建设和改扩建169所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制民办幼儿园。
改扩建10个县级医院、8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10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和百所农村敬老院,建立5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增525座以上公厕。(本报记者 潘绣文 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