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势更优 让特色更特
“十二五”开局之年,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已成为全省上下“最强音”。如何推动?参加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们认为,我省应充分发挥生态、对台等独特优势,促进产业科学布局,提升我省产业发展水平。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完善干部考评体系
“我省应尽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实现分类指导,差别化科学发展。”省政协委员、民建宁德市委主委王代忠说,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各市、县自然地理条件差别很大,应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确定不同的功能定位、发展定位,不能搞“一刀切”,都以发展工业为最大目标和任务。
他认为,从总体看,我省沿海一带发展工业的条件更加优厚,而山区特别是生态保护得好的山区市、县,并不适合发展工业,这些地方可发展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
王代忠说,要达到上述发展目标,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的功能区实行不同考核标准。“如果考核干部仍然唯GDP为重,那么,再不合适发展工业的地区也会想方设法发展工业。”
他建议,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还要建立健全财政扶持、生态补偿等政策,加大对山区县市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其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等建设,下游受益于生态保护的地区要对上游地区加大补偿力度。
省政协委员、永泰县中医院副院长黄玲对此表示赞同。她说,永泰县近年来把生态保护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已成为省会福州重要的生态屏障。永泰也因此拒绝了很多发展工业的机会,导致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她建议,省和福州市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如设立生态建设专项资金等,支持永泰等地保护环境。
对接台湾产业
促进福建产业转型升级
ECFA的签订,给福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省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专职副主委林强认为,我省应做好跟进工作。
他建议,要借助我省四个台商投资区,促进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全省的“均衡发展”。适时将台商投资区扩大至全省,引导台商将劳动或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向闽西北地区转移。
林强说,要依托“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平台,促进福建农业向高优农业发展,推动林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开发、森林生态休闲观光等方面发展。同时,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以科技园区的对接与整合为动力,密切闽台科技交流与合作。如以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区、厦门火炬高科技园区为龙头,做好与台湾新竹等高科技园区的对接,推进石化、光电、汽车、装备制造等专业园区建设,构建福、厦、漳、泉、莆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提升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闽台教育交流合作可在其间发挥重要作用。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龚守栋说,可以成立“闽台教育交流基金”,支持大陆学生赴台学习,支持大陆教师赴台交流教学。台湾职业教育已发展得很成熟,可引进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资源,为我省相关产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力资源。(段金柱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