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先行先试,共建两岸同胞美好家园
在刚过去的2010年里,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建设异彩纷呈,高潮迭起。12月25日,渔平高速公路暨平潭海峡大桥全线通车,京福高铁平潭站、平潭澳前客滚轮码头、协力科技园等11个重大项目动工;12月28日,全面启动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拟投资3亿元,新建13所标准化中小学校,计划至2015年筹建公办幼儿园12所;12月29日,兴业银行平潭分行开业,平潭综合实验区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平潭综合实验区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揭牌……
“十二五”是平潭开放开发建设最关键的5年。实验区管委会提出,要抓抢机遇,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项目运作、社会管理模式等各方面用创新的思维、动态的理念和立体的方法,敢试先行,大胆探索,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多主体地开展两岸合作交流,建设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
夯实基础,发展态势凸显
自2009年7月设立以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平潭综合实验区抓住机遇,干群凝心聚力,全力推进建设,开放开发的态势已凸显。
如何在平潭绘出最新最美的家园?平潭从实验区成立伊始,就科学制订开放开发发展规划,让建设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编制《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去年3月中旬,实验区管委会对全球知名规划设计机构进行认真筛选,从近20家中选出8家并邀请到平潭考察,确定了台湾中兴工程顾问公司及英国、德国、日本等4家设计机构参与概念性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去年5月,中兴提出的“海峡两岸幸福宜居岛”方案获评选第一。此后,中兴与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共同对规划进行完善,完成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并于去年7月12日由省政府报请国务院审批;
结合实际,编制完成《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根据《总体规划》,实验区发展定位是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示范区、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先行区、海峡西岸生态宜居的新兴海岛城市。在发展布局上,平潭主岛规划为“四区(中心商务区、港口经贸区、科技文教区和旅游休闲区)、十一组团”。
随着平潭开发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薄弱的基础设施成为阻碍平潭开放开发的最突出瓶颈,如何打破?实验区成立以来,就超常规、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架起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平潭海峡大桥、渔平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海峡大桥复线已于去年9月28日开建;环岛公路一期工程35.5公里已全线开工;福州至平潭高铁、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澳前两岸客滚码头、福州港平潭港区金井作业区1#-5#码头等重大交通基础项目于上月25日动工;
水、电、生态环境建设快速推进。平潭三十六脚湖清淤扩容工程正在加快实施,从福清引水的闽江引水工程正在加紧实施;两座11万伏输变电站已建成,22万伏输变电项目已动工;大力组织实施植树造林绿化,年度1000万株植树造林任务已完成,正在抓紧落实2011年度造林绿化1000万株的任务。
先行先试,探索新的管理机制。实验区遵循“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设立若干职能部门,实行扁平化、高效率的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
去年9月初,省委、省政府批准先期设置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办公室、经济发展局、环境与国土资源局、交通与建设局等4个正处级工作机构。同时,成立财政金融、政法、对台政策研究等3个工作领导小组;成立5个组团建设指挥部;
从上月1日起,对原由平潭县政府12个具备经济管理职能的工作机构履行的176项行政管理审批事项进行整合,由实验区管委会工作机构履行。按“大部门”体制的要求,着手开展县级机构改革,实现与实验区内设管理机构的有机衔接。
加压奋进,实现跨越发展
“十二五”规划是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以来的首个5年规划,也是平潭打好开放开发基础、拉开两岸合作交流框架的5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正踌躇满志,高起点、大力度、快节奏推进开发建设,创造“平潭速度”,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构建立体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动”的要求,全面启动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跨海二桥复桥、长平高速、平潭海峡北通道建设;推进岛内交通设施建设,加快环岛公路建设,初步构筑岛内快速公路体系;全面推进合福高铁平潭上岛延伸线,力争在近期内把平潭建成全国高速公路体系和高速铁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加快建设两岸高速客货滚装码头,实施港口功能提升工程,重点推进现有澳前镇1000吨级渔业码头提升改造为万吨级对台客运码头;在澳前镇姜山岛新建2万吨级散杂货码头,新建10万吨级滚转码头、游轮码头及相配套设施,为两岸客运直航和商贸交流创造条件。
——加快信息网络工程建设。加快区域宽带、移动通信、广电传输、无线电监测站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与台湾业界合作,借助“三网合一”技术,构筑商贸服务和生活服务信息平台。到2015年,基本实现光纤到户,建成无线海岛,实现信息网络化、电子政务化、服务社会化。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总投资57亿元的协力科技产业园已动工,下一步重点引进冠捷科技、船用发动机、LED项目等,推进与台湾相关行业组织的合作,积极承接台湾光电、汽车电子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光电、新型显示器件、新型汽车电子元器件及产品等。高端机械装备方面,加强与福州等地汽车、机械装备制造等产业的配套衔接,重点吸收台湾精密机械、医疗器械、通讯设备、汽车零部件等高端机械设备生产企业集聚,建设特色精密机械产业园。
——清洁能源产业方面,目前,风电建设项目——白青、长江澳、草屿等海上风电场已列入省规划项目,力争到2015年在白青近海区域建成装机容量达20万千瓦的风电场。
——积极承接台湾服务业转移。发挥平潭港口资源优势和对台区位优势,在吉钓港规划设立两岸合作的新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先期设立10平方公里海关特殊监管区;重点建设金井深水码头和吉钓港口作业区,加快大型物流港区建设,大力引进国际著名的物流跨国企业。商贸流通方面,已开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商务营运中心,下一步重点吸引台湾及国际大型企业在平潭设立营运总部,发展转口贸易、增值加工、电子商务等。休闲旅游方面,以海滨休闲旅游、海蚀地貌观光为重点,加强两岸旅游产业合作,努力打造国际旅游岛。(王凤山 丁瑞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