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抢抓机遇 锐意进取 攻坚克难 跨越发展

——聚焦“十一五”我省金融业发展

2011-01-29 09:00:31来源:福建日报

      “十一五”时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五年。在这五年中,福建金融人不畏艰辛、敢于担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开阔思路、敢作敢为,创造福建金融发展的新辉煌;运筹帷幄、敢于先行,开辟闽台金融交流的新局面。回顾过去,福建金融在逆境中茁壮成长,诸多指标实现了翻番增长,有些指标更是增长十多倍,为全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立足“十二五”开局之年,福建金融将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为推动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的强大引擎

  精彩亮点:“十一五”期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是“十五”期间的3.5倍;去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比高于全国15.46个百分点;直接融资是“十五”期间的11.9倍;上市公司数量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多,境内上市公司市值增长10.86倍;保费收入是“十五”期间的2.5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五年来,福建金融业充分发挥金融杠杆效应和推动作用,加大信贷投放、直接融资和保险保障力度,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引擎。

  “十一五”期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达1064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5倍;去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753.23亿元,贷款余额15920.84亿元,分别比2005年末增长1.5倍和1.9倍;存贷比达84.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46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企业通过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等实现直接融资190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1.9倍;至去年底,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84家,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多,其中境内上市公司72家,列全国第8位,总市值6865.43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0.86倍。

  全省保险公司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保费收入143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5倍,赔款支付达40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8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重要催化剂

  精彩亮点:对重点产业、新兴产业、节能减排、对外贸易等领域信贷支持快速增长;半年时间就成功为企业办理642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全国率先将林业保险试点扩大至全省,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

  我省金融业加大对重点产业、新兴产业、节能减排、中小企业和对外经贸的信贷支持,着力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

  围绕我省14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各项信贷投放,去年末全省工业信贷余额4202.4亿元,同比增长17.13%。加强金融机构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支持福建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全省文化产业贷款增速达30%以上。

  逐步建立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的长效工作机制,力促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去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对节能环保产业的信贷余额比上年增长29.58%。福建金融业注重对外向型经济的支持,从去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至去年末,就为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642笔,金额131.89亿元。

  推动科技型、创业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实现资本与科技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十一五”期间,福建共有27家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成功上市,促进新大陆等多家高科技企业逐步成为行业龙头。

  大力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去年承担风险保障1119亿元,其中农村住房保险实现全省统保,并在全国率先将林业保险试点扩大至全省,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

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的有力组合拳

  精彩亮点:构建了数量众多、门类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兴业银行跃居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前10强;农村金融服务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多层次的新兴金融机构门类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了“鲇鱼效应”;法人保险机构、村镇银行、财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实现了零的突破。

  “十一五”期间,福建已成为全国金融业最具活力和生机的区域之一,金融机构数量众多,门类齐全,根据企业的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金融支持。

  至去年末,全省共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97家,驻闽金融机构167家。兴业银行自2007年成功上市后快速发展,已跻身全国银行前10强和全球银行前200强,成为海西闪亮的“金融名片”;进出口银行福州代表处升格为省分行;先后引进平安银行、上海浦发银行、恒丰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在闽落地展业;福建海峡银行、厦门银行、泉州银行稳步实现跨区域经营;增加了农村合作银行等新的机构门类,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了“鲇鱼效应”;通过在金融空白乡镇设立网点和自助设备,于2009年底实现了我省基础性金融服务所有乡镇全覆盖。兴业证券于去年10月成功首发上市。2008年和去年分别组建了君龙人寿和富邦财险两家法人保险机构。

创新企业融资渠道

的高效直通车

  精彩亮点:创新推出林权抵押贷款等“三农”特色产品;兴业银行成为全国首家“赤道银行”;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推出的特色融资产品,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福建是全国5个小企业贷款增量超千亿元的省份之一。

  五年间,福建金融业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和自主创新三管齐下,为解决各个领域企业融资推出了个性十足的金融产品,围绕金融服务制约瓶颈和薄弱环节所开展的金融创新更是亮点频现。

  在支农方面,创新推出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至去年末,全省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占全国的1/3;推出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等针对“三农”的特色产品,都受到了普遍欢迎。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全省共建立小企业专营机构226家,配备专职人员达1400余人,探索建立适应小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管理机制,如省中行的“淡马锡”模式;各银行加强了中小企业贷款品种创新,如兴业银行“金芝麻”;去年全省小企业贷款增量突破千亿元,成为全国5个超千亿元的省份之一。

  在节能减排方面,兴业银行成为我国首家“赤道银行”,根据赤道原则对项目融资流程进行了全面改造,推出了能效贷款等金融产品,至去年末共发放能效贷款478.68亿元,有效满足了节能减排领域的个性化融资需求。

  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直接将福建作为金融创新的试验田,不但促进了福建金融产品创新,更为面向全国推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推动闽台交流合作

的先行军

  精彩亮点:福建成为全国率先办理新台币现钞兑换业务的省份;厦门银行成为首家台湾金融机构参股的大陆银行;君龙人寿成为首家总部设在福建的两岸合资寿险公司;富邦财险成为ECFA后首家进入福建的台资保险公司;福建保险公司成功研发全国首款赴台旅游专属保险产品;在全国率先吸引台资企业入股农村信用社;海峡产业投资基金成为海峡两岸共同发起设立的第一支基金。

  五年来,福建金融人不断把目光投向一脉相承的海峡东岸,积极促进两岸金融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取得显著成效,对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和融合两岸关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福建率先在全国开办新台币现钞兑换业务,中国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和厦门银行省内机构相继获得新台币现钞兑换业务资格;2007年,台湾富邦金控通过其子公司香港富邦银行入股厦门银行,成为首家间接参股大陆银行的台湾金融机构;2008年,中国证监会批准台湾统一证券在厦门设立代表处,随后富邦证券、元富证券也在厦门设立了代表处;2007年,具有台资背景的国泰人寿在我省设立了分公司;2009年,厦门建发股份和台湾人寿共同出资在厦门设立君龙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为首家总部设在福建的两岸合资寿险公司;去年台湾独资的国泰产险在我省设立了分公司;去年底,富邦财产保险公司在厦门开业,成为ECFA后首家进入大陆的台资保险公司;福建保险公司成功研发全国首款赴台旅游专属保险产品;“十一五”期间,我省在全国率先吸引台资企业入股农村信用社;去年,海峡两岸共同发起设立第一支基金——海峡产业投资基金。

  在加强机构互设、业务融合的同时,福建金融业不断提高对台商投资企业的服务水平,厦门银行专门设立台商服务部,为台商开发异地贷款业务;2009年,举办的全省台资企业资金供需对接会,现场签约金额达87亿元。

  随着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两岸金融交流合作将迈上新的台阶。(杨毅涵)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