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跨越发展展宏图

——福建省实施海西战略科学发展纪实

2011-02-01 08:46:49来源:福建日报

      飞雪迎春到,八闽春来早。新年伊始,福建省重点工程向莆铁路莆田特大桥工地一派繁忙。1月21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十几台塔吊挥舞着巨臂在来回吊装模板和钢筋,眼前的大桥已显露出雄伟的身姿……担任施工任务的中铁十局二公司项目部工程技术主管刘延坤告诉记者,莆田特大桥总长16.988公里,投资额12.8亿元,是向莆铁路最长的桥梁。他们承建的158座桥墩中有132座桥墩高达30米至46米,这些高墩有5处跨越城市主干道和滨海大道,需挂篮悬臂浇筑连续梁。他指着前方正施工的连续梁说:“这座跨越荔涵大道的连续梁是施工难度最大的节点工程,目前已进入合龙冲刺阶段。”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福建全省上下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经济运行高开稳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这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完成,标志着福建省“十一五”目标的全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综合实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载耕耘果实累累

  回眸“十一五”,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累累。而作为收官之作的2010年,更是可圈可点: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响亮号召,极大地调动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热情和干劲。一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突破,为打好“十一五”的收官之战奠定了坚实基础。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长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城市建设、小城镇改革以及民生工程都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8%,建筑业增加值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央企在闽新一轮投资洽谈项目超过8000亿元、其中签约5000多亿元。出台了加快民营企业发展19条意见,进一步完善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再担保机制。45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再融资,募集资金449亿元,上市企业总数达185家。物流、创意等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业销售收入增长40%。全省旅游总收入增长17.8%。全年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23.4%,小企业贷款增量是全国5个超千亿的省份之一。

  同时,福建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这一年里,新增了5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4家,厦门、福州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新大陆物联网条码识别、瑞芯个人移动信息终端SOC、优讯光通讯用户端收发一体、联拓数字对讲机SOC基带等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成功研制并产业化,标志着福建芯片设计研发能力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戊肝疫苗、细菌农药等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奖,新增专利授权18063件。5358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第八届“6·18”项目交易会成功对接。

  对外经贸是福建的传统支柱行业。这一年,通过实施扶持外贸发展措施,建设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2.8%和25.8%。闽港、闽澳合作取得实效,通过加强金融、物流等服务推介,推动闽企通过港澳进入国际采购体系和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全年实际利用港澳资金增长15.8%,闽港、闽澳贸易额增长30.8%。

  在财政收入持续增加的同时,福建各级政府始终将民生建设作为加大投入的重要内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比重连续九年居全国首位。通过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已基本建成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的助学体系。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年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初步建立,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实现了设区市统筹,新农合参合率达98.13%,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提高,新农保试点稳步开展,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工作全面推进。全年建设各类保障房76180套,各类棚户区改造56334户。

  这一切,得益于福建省委、省政府“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强烈愿望;得益于“好字当头,能快则快”的务实举措;得益于“先行先试、开拓开放”的眼界和眼光;更得益于以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说,用更开阔的视野加快转变方式,真抓实干是保障。目光所及,便是行动所向,必须有硬作风、真本事。既要有加快转变之心,积极主动去转,又要有切实转变之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好转到位。

增创闽台合作新优势

  2010年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局的第一个完整之年。全省实施五大战役的实践表明,身处难得历史机遇期的福建不仅发掘出了推进大发展、大跨越的潜能,而且也增创了闽台合作发展的优势,让海西的宏伟图景变得更加清晰扎实。

  全国第五大岛、大陆距台湾本土最近的县——平潭设立综合实验区是福建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探索由两岸同胞共同规划、开发、管理、经营、受益的先行先试载体。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在台湾中兴工程公司提出的“海峡两岸幸福宜居岛”概念基础上,确定由台湾中兴与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共同编制实验区的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平潭主岛“四区(中心商务区、港口经贸区、科技文教区和旅游休闲区)、十一组团”的总体发展架构。

  随着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的加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平潭海峡大桥、渔平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海峡大桥复线于2010年9月底开工建设;环岛公路一期工程35.5公里全线开工;福州至平潭高铁、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澳前两岸客滚码头等重大交通基础项目也在2010年底前动工。水、电、生态环境建设快速推进。从闽江引水入岛的工程正在加紧实施;两座11万伏输变电站已建成,22万伏输变电项目已动工;平潭岛内年度1000万株植树造林任务已完成。

  在认真做好“ECFA”签署生效后的跟进工作中,福建积极主动深化闽台石化、汽车、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产业对接,拓展太阳能、生物科技、创意等新兴产业合作,加快推进一批闽台合作重点项目。2010年,闽台贸易额首次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比5年前翻了一番。

  持续扩大对台海空直航。2010年,开通6条福州、厦门对台空中客货运航线和福州至台北海峡两岸邮运航线,新增22个对台空中航班,对台海运直航集装箱运输67万标箱,闽台海上直航运送旅客146.8万人次。

  随着作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确立和发展,闽台金融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2010年,台湾独资的国泰产险在福建设立了分公司;年底,富邦财产保险公司在厦门开业,成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首家进入大陆的台资保险公司。

开局之年亮点频现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关键。新春伊始,福建各地已开始绘制“十二五”开局之年起步上马的宏伟蓝图。2011年,福建省将实施520个以上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1.9万亿元,年度投资不少于2300亿元,开工和竣工各达到150个以上。产业方面将开工建设中国化工重油催化裂解等60个以上重大项目,建成鞍钢冷轧钢板等60个以上项目,推进福建炼化一体化二期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开工湄洲湾至重庆(福建段)等16条高速公路,确保新增快速铁路干线运营里程14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16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345万千瓦。

  新增长区域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潜力和契机。2011年福建将完成3000亿元以上投资,力争全年建成投产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700个、新开工项目800个。平潭综合实验区、环三都澳经济群、闽江口城市和工业群等都将成为福建未来若干年发展的生力军。在继续抓好第一批22个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同时,2011年全省将再增加20个试点镇。通过加快规划设计、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环境景观建设、加大试点政策实施力度,促进试点镇的经济社会和群众生活进一步提高。

  继续办好惠民实事是福建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始终坚持的一项举措。2011年福建将安排财政资金158.95亿元,其中省级投入104.57亿元,扶持妇女、残疾人、计生家庭创业就业,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加快以公共租赁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10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新建百所农村敬老院,新建和完善千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继续实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光明行动”、残疾人托养项目和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在实施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同时,为城乡居民提供10项公共卫生免费服务项目。教育文化方面将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建2600个农民体育健身点。强农惠农方面,将实施森林综合保险、水稻种植保险、渔船保险、渔工责任险、农村住房保险。重大社会事业项目方面将加快完成福州市白马路“文化创意一条街”规划并开工建设一批项目。

  福建省省长黄小晶说,要加快福建的发展,必须打破思维定式,改变旧的路径依赖,在创新体制机制中增强发展活力,有效集聚生产要素,在突破瓶颈制约中加快转型升级。坚持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促增长、调结构,统城乡、惠民生,深改革、大开放,进而推动福建的科学发展和新一轮跨越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石伟)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