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发展,福建踏上新征程
——辛卯新春话开局
一年之计在于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五年发展看三年,三年发展看头年。这个新春显得格外重要。
“十一五”圆满收官,省委、省政府作出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战略部署。新起点、新站位,“十二五”大幕已然开启,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踏上新征程之际,我们有必要潜心思考:福建面对什么样的局?怎样才能开好局、开新局?
机遇:跨越发展乘势而上
局者,势也。开局,就是判明形势,凝聚共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精心谋划,乘势而上。
机遇至关重要。从一国或地区的发展历程看,能不能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是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英国抓住工业革命、日本借力明治维新,实现大国崛起即是如此;经历三十余年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之路,也是明证。
机遇之所以重要,是因其不确定性和易逝特性,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更因为对形势的判断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能否抓住形势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机会,谋划蓝图,科学制定行动纲领。
机遇与挑战形影相随,如同硬币的正反面。所谓机遇,不过是“历史环境”造就的历史机会;所谓挑战,也往往是“历史环境”催生的现实问题。
今日福建,面对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国内看,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深度冲击,世界经济在缓慢复苏的同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也在抬头,气候、能源等全球性议题引发的问题此起彼伏。但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书写的“中国故事”让世界惊艳。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这是大局,面对共有的机遇,谁抓住了、用好了,谁作为快、作为大,谁就能引领发展潮头。
从区域发展看,除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中部崛起等国家层面的战略之外,2009年以来,仅东部沿海一带,包括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内的十多个区域经济区发展战略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不同地区提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政策资源支持。同时,继长三角、珠三角、浦东新区之后,天津滨海新区横空出世。强者更强,快者更快。这是大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从海峡两岸来看,福建独具“五缘”优势。近年来,台海局势出现了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关系明显改善,特别是去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签署并实施,揭开了两岸经济合作的新篇章,福建发展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位置和特殊意义越发凸显。除此,福建原有的侨、港、澳等优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互动格局中,更具价值。
审视福建自身的发展,“十一五”规划胜利完成,综合实力不断壮大,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基础设施等方面日益完善。同时,问题和困难也无可回避: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攸关发展方式转变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再发力,资源与环境压力、城乡统筹推进、不确定的自然灾害随时来袭等诸多挑战依然需要直面。
机遇大于挑战,蓄势而发,乘势而上,挖掘发展潜力、开拓作为空间,谋求跨越发展,这是福建发展的必然选择。舍此,别无他途。
把握:砥砺奋进正当其时
机遇稍纵即逝。因为机遇不仅是“时机”,更要能“遇合”,把握和运用机遇的能力决定着机遇的价值。
抓住机遇,关键还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谋求变革,推动创新,将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不断累积有利于持续推动跨越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要素。
近年来,特别是海西战略、五大战役深入实施以来,福建正在积蓄能量,加快夯实跨越发展的基石。
五大战役的载体效应日益凸显。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长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小城镇改革发展、民生工程等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五大战役成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各级各部门比学赶超的重要载体。在此带动下,全省上下凝神聚力、心无旁骛、扎实苦干的气场日渐强大。
学习力在内外观照、开阔视野中进一步提升,催动发展理念升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队,从去年6月初的全省工作大检查,到7月底的北上天津、12月底南下广东、近访江西“取经”,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省委提出的跨越发展就是科学发展,能一步走的不分作两步走,加快转变,提速发展,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领导力在各种风险考验中进一步砥砺。从对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到对社会利益的平衡力——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民生改革,打好民生工程战役的基础上再添十件惠民实事;再到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应对力——去年,我省接连遭受特大冰雹、特大洪涝灾害和5个强台风袭击,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奋力抗灾,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些无不彰显了省委、省政府的坚定领导力。这种领导力必将升华为对社会成员的凝聚力,成为跨越发展的助推器。
执行力在干部作风大转变、精神风貌大提升中进一步锤炼。五大战役打响后,“白加黑、五加二”,不仅成为全省干部的“口头禅”,而且成为上下实践的自觉行动。苦干实干,突破常规,敢闯敢拼,干事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效能督查、治庸治懒强力跟进,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不再能蒙混过关,得到的将是问责之惩。执行力保障战斗力,无论是攻坚克难的重点项目、城建项目建设,还是事关民生的柴米油盐、吃喝拉撒,无不高效推进,快步落地。
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福建干部群众有决心,更有信心。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可谓正当其时。
开局:实干实效突破创新
开局,识局为先,实干为重。
解放思想,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实干实效。不能总是在“说”中解放思想,而要在“干”中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落到实处,就是要抓住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牛鼻子”,突破瓶颈,突破利益掣肘,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和科学发展的水平。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福建人敢闯敢试、爱拼会赢的精神名扬天下。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应当视野更开阔一些,办法更多一些,胆子更大一些,步子更快一些。
思想观念的转变,要敢为人先,勇于突破。
比如对待政策,有的干部总认为我们与先进地区比缺乏优惠政策,其实,中央给福建最大的政策就是“先行先试”,这四个字有无限的创造空间,用好了,活力迸发,财富涌流。中央部委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力支持,也有极高的含金量,要学会用好用足。守着政策要政策,政策来了不会用,是思想僵化的一种表现。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观念一转,思路顿开,大胆试,大胆干,发展局面豁然开朗,生动活泼。
经济社会建设方面,要持续实现重点突破。
继续打好“五大战役”,无疑是开好局的重中之重。这当中,要有项目带动的突破,当务之急就是做好去年底我省与央企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和服务保障工作,完善配套条件,提高服务效率,确保对接项目早日落地投产;要有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在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的同时,着眼未来,抓住有利时机,培育壮大新能源、平板显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无烟工业”、朝阳产业,这样才能赢得未来发展制高点;要有民生改善和保障的突破,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工作,像考核经济发展一样考核民生工作,确保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与GDP增幅同步……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有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突破。
在新一轮发展中,增强区域竞争力很大程度上靠体制机制的创新,比如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机构的大部门制改革,探索推进扩权强县、强镇改革以激发县域活力。如果说,体制改革是一场攻坚战,那么,实施大开放战略同样要迎难而上。既要发挥相对于发达地区的“洼地优势”,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资源,又要依托我省口岸资源,构建对内对外开放“大通道”,还要借助港澳侨台优势,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竞争合作。
实际上,前行的路上还有诸多难题,等着我们去一一破解:ECFA全面实施,各地吸引台资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福建如何保持经贸合作优势而不被弱化?高铁时代已然开启,交通更加便捷,成本更加降低,其他发达地区对我省的“虹吸”效应将进一步加大,我们如何因势利导,强壮自身?
……
人勤春来早,潮急千帆竞。
春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百忙之中给在闽创业的台商农民回信,这是给力福建跨越发展的新春大礼,寄托着来自中南海的良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这是万象更新的春天,是快马加鞭的春天。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开局之年,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征程必将掀开新的一页,展现波澜壮阔的传奇篇章!(吴毓健 段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