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这是福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我省代表委员高度评价海西发展规划正式获批

2011-03-12 09:33:07来源:福建日报

      本报讯 (潘绣文 兰锋 李珂 郑昭) “正如温总理所言:这是福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0日,当获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获批的喜讯,参加两会的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无不欢欣鼓舞,大家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下,福建发展、海西建设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为了谋划好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布局,指导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编制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10日下午,当温家宝总理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向大家宣告这一喜讯时,全场掌声雷动。

      “这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是对党中央、国务院长期以来给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极大关心支持的感激,是对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推动海西战略取得重大成果的欣慰,也是对把握机遇促进海西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再创辉煌的信心。”代表们激动地说。

      厦门建发集团董事长王宪榕代表、九三学社省委副主委林绍彬委员认为,海西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是中央对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关怀和支持,是继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之后又一重大举措,是对海西建设的重大推动。

      中国侨联副主席李欲晞代表高兴地说:“国务院批复海西发展规划,对福建来说是个特大利好,是鼓舞民心的好消息,表明海西战略站上一个新高度继续阔步向前。《规划》明确提出要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必将团结和凝聚全省人民的力量,全力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全国发展大局、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海西发展规划的批准,让我们广大民营企业家坚定了信心,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坚信民营企业一定能在海西建设中不断发展壮大!” 泉州安踏集团总裁丁世忠代表对海西的明天满怀憧憬。

      《规划》获批,是胜利的喜讯,更是前进的动力,代表委员们清醒地认识到福建发展、海西建设面临的挑战、肩负的责任。“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抓落实。” 民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府副市长黄维礼委员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共识。

      省台办主任邓本元代表说,《规划》对于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温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抓住“十二五”规划启动和ECFA实施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闽台交流合作,在探索合作模式、推进两岸往来、增进民众福祉、服务在闽台商上有新作为,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厦门市政协主席陈修茂委员、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委员表示,我们要借《规划》获批的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争取更加开放的政策,推动闽台经贸进一步融合,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对接,不断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创立新机制、总结新经验、共享新成果,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李欲晞代表指出,海西建设已深得海内外广大侨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的拥护和支持,下一步,要在《规划》的指导下,凝聚侨心,汇聚侨势,发挥侨力,让他们在海西发展过程中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成为推动两岸和平统一持久友好的爱国力量。

      结合各自的实际工作,代表委员们纷纷为创造海西大繁荣、大发展的美好明天献计献策。

      林绍彬委员认为,《规划》获批意味着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迎来了新机遇,平潭要敢于先行先试,最大化发掘自身潜力,以全新模式打造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

      王宪榕代表认为,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大有可为,要进一步完善引进台资金融机构、推进两岸金融合作的配套优惠政策措施,把厦门特区打造成为台湾金融业在大陆发展壮大的乐土。

      农工党省委副主委、厦门大学教授李未明委员说,大好机遇面前,我们要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和产业技术工人,为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民革中央祖统委员会副主任庄威委员建议,加大闽台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办学,为闽台产业对接培养、输送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福建嘉达纺织公司技工林欣欣代表激动地说:“总理在与代表们交流中要求重视和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这增强了我们广大技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广大产业工人一定要把握《规划》获批的大好时机,按照总理的要求,不断提高技能水平,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贡献光和热。”

      站在福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前,怀揣喜悦的代表委员们面朝未来,踌躇满志。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