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拓展海洋开发新空间
作为全国海洋大省,福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突出的对台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基础好、潜力大。“十一五”期间,我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5%,居全国前列。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根据“十二五”规划,今后5年我省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拓展海洋开发新空间正是加快转变、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突出“海峡、海湾、海岛”三大优势,培育一批海洋产值超百亿的海洋经济强县(市),着力构建一带(海峡蓝色产业带)、一圈(两岸海洋经济合作圈)、六湾(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十岛(平潭、东山、湄洲、琅岐、南日、浒茂、大嶝、三都、西洋、大嵛山)的海洋开发新格局,使海洋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凸显“海峡、海湾、海岛”三大优势
目前,中央正在部署全国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我省也被列入全国海洋经济试点省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关键是要立足省情、海情。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我省海洋经济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海峡、海湾、海岛。
我省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地面积大12.4%;海岸线长3752公里,拥有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1546个;天然良港达上百个,可建20-50万吨级泊位的深水岸线长47公里,其中沙埕港、三沙湾、罗源湾、兴化湾、湄洲湾、厦门湾、东山湾等7个港湾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均为全国前三甲。
“这意味着,我省不仅必须从海洋汲取资源、向海洋拓展空间,还要深度挖掘‘海峡经济’、‘海湾经济’、‘海岛经济’的资源优势,推动现代海洋经济再上新台阶。”省发改委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由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支持福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目前,我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家,预计将于今年获批。规划获批后,福建海洋开发战略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将对福建海洋开发、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特殊支持。
以此为契机,“十二五”时期我省将以台湾海峡为纽带,深化闽台海洋经济合作,把福建建成两岸海洋经济深度合作先行区;以重要港湾为依托,建设布局合理、优势集聚、联动发展的海洋经济密集区;以海岛保护为基础,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使60%以上近岸海域水质达到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力争到201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占全省GDP的28%,基本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目标。
七大举措构建海洋经济强省
“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还必须在突出海峡、海湾、海岛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做到既壮大了海洋优势产业,又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并实现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主要采取七项举措构建海洋经济强省。
——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围绕平潭综合实验区和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等临港区域规划、开发,加快布局建设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临港石化、冶金、能源、汽车、造纸等产业基地,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海洋经济和临港经济聚集区。加强以平潭、东山、湄洲、琅岐、南日、浒茂、大嶝、三都、西洋、大嵛山等十个建制乡(镇)级以上海岛为重点,探索生态、低碳的海岛开发模式,建成各具特色的低碳岛。
——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壮大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船舶修造等海洋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加快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邮轮游艇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信息服务、海洋文化、海洋环保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使之尽快成长壮大,并在某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推进海洋经济的开放与合作。围绕发展大港口、大物流、大产业,扩大海洋经济领域的对内合作与对外开放。重点推进闽台石化、机械、船舶等临港产业对接,加强闽台航运物流业合作和旅游合作,深化闽台在海洋环境协同保护和海洋综合管理领域的交流合作。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引导和鼓励国内外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投向海洋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海洋产业等领域建设。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建立健全海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加大海洋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培养造就一批海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紧缺人才,力争在一些关键海洋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完善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科学规划岸线、滩涂、海岛和海域的使用,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加强陆源和海域污染控制,加强海岸、海湾、河口的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强化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生态修复,加强滨海湿地生态和海岛生态保护,构建海西蓝色生态屏障。
——加强涉海基础设施和海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厦门港、福州港、湄洲湾港三大港口,着力加快推进三大港口通往周边及中西部地区的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形成拓展纵深腹地的便捷疏港大通道。加大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百个渔港”、“千里岸线减灾”、“万艘渔船安全应急系统”为重点,建立健全海洋灾害和海上事故应急处置机制。
——构建海洋科学开发的体制机制。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用海、协同护海、依法治海新体制。完善海洋开发政策,探索形成有利于支持科学开发海洋的财税、金融、产业、科教人才、海域使用、海岛开发政策体系。(记者 吴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