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理论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勾画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蓝图

2011-04-12 09:42:13来源:福建日报

      经济要腾飞,基础需夯实。

      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是加快转变、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口岸、交通、能源、市政公用、信息网络和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增强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做强做大港口群

      福建是海洋大省,港口是福建的“聚宝盆”。大陆海岸线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居全国第二位。有着众多的优良深水港湾,可建设20至30万吨的超大型深水码头岸线47公里,为全国之最。纲要提出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全面完成厦门、福州、湄洲湾三大港整合,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超过1500万标箱。其中,厦门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1000万标箱。

      “牵牛就要牵住牛鼻子!”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纲要大手笔谋划厦门、福州、湄洲湾三大“龙头港”的发展蓝图。厦门港,将实施“集装箱突破千万箱工程”,积极开拓外贸集装箱中转和内陆腹地海铁联运业务,强化对台贸易集散服务功能,重点发展东渡、海沧和嵩屿、招银、后石、古雷等港区建设,将厦门港建成以集装箱运输为主、临港产业和对台贸易散杂货为辅,客货并举的国际航运枢纽港和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

      福州港,重点推进福州、宁德港一体化整合,加快大宗散装货物接卸转运中心建设,拓展集装箱运输业务,配套完善江阴港区,培育发展干线集装箱运输;建设罗源湾大宗散装货物接卸转运中心,积极争取可门作业区布局建设油品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松下港区国家粮食储备基地,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港口物流园区和对台滚装码头。把福州港发展成为集装箱和大宗散杂货运输相协调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湄洲湾港,加快建设湄洲湾罗屿作业区深水泊位矿石散货中转基地,东吴港区1500万吨煤炭中转储备和成品油储备基地,秀屿港区木材加工和LNG战略储备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发展泉州湾石湖、秀涂作业区内贸、内支线集装箱运输,配套建设湄洲湾南岸油品化工泊位,服务湄洲湾石化产业基地,将湄洲湾港建设成为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兼顾内贸集装箱运输的主枢纽港。

      完善现代交通网络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构筑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纲要提出我省将加快建设以大型海、空港、综合运输枢纽为依托,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的“两纵三横”综合交通格局,打造服务周边和中西部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构建“三纵六横九环”铁路网。2015年,基本建成京福高铁、赣龙新建双线、漳州港尾、南三龙、浦建龙梅、福州至平潭、福州至长乐机场等7条干线铁路,基本建成“三纵六横九环”海峡铁路网主框架,全省铁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其中快速和高速铁路达3000公里以上,进出省通道增至10个以上,实现各设区市通快铁,铁路覆盖90%以上县市,福建进入高速铁路新时代。

      基本建成我省“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福州、厦门、泉州等中心城市绕城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基本完成主要国省道的二级路以上标准改造,规划建设普通国省干线、城际快速和综合运输枢纽连接性公路6000公里左右,全省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2万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90%。

      积极发展民航事业。全面完成5个既有机场扩能工程,抓好三明机场续建,加快推进厦门新机场建设和武夷山机场、晋江机场迁建等干线机场重点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宁德、莆田、漳州机场军民合用工程建设。到2015年,逐步实现各设区市均有一座机场。

      加快建设城市(际)轨道交通网。加快推进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促进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区交通同城化发展。建成福州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福州地铁二期工程和厦门跨海环湾轨道交通系统,并争取开工建设覆盖泉州各主要城市组团的轨道交通系统,启动建设若干城镇密集地区的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成和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超过200公里,福建城市发展进入轨道交通时代。

      打造重要能源基地

      “十二五”期间,我省能源供应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将打造东南沿海重要能源基地。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纲要着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清洁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14.5%提高到20%,清洁能源比重提高到47.8%。

      新能源开发力度加大了。纲要提出,继续加快陆上风能的规模化开发和管理,“十二五”期间投产陆上风电130万千瓦,到2015年全省陆上风电装机200万千瓦;积极推进宁德霞浦、莆田平海湾、漳州六鳌等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项目,启动三个项目的一期项目,“十二五”期间建成海上风电50万千瓦;按照“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科学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到2015年全省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45万千瓦;推动太阳能、海洋可再生能的开发利用研究和项目建设;推进南靖、屏南、德化等绿色能源县建设。

      能源储备提上重要议程。纲要提出,合理布局大型燃煤电厂,推进超超临界火电建设,加快列入规划的大型燃煤火电项目建设。结合五大发电集团发电用煤和煤炭中转需求,加快建设罗源湾、江阴港、石门澳等煤炭储备中转基地,加快形成煤炭跨区通道,在确保我省煤炭供应的基础上,增强对内陆地区的服务和辐射能力;积极推进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及输油管道等项目建设,扩大石油储备周转的市场覆盖范围。按照“覆盖全省、对接两洲、辐射内陆、清洁安全”的目标,加快完善天然气接收站和全省主干管网建设,加强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建设,增强天然气储备调峰能力。延伸液化天然气产业链,建设冷热电联供、冷能利用、汽车加气等示范产业园区和项目。积极推进与周边地区天然气输气主干线对接。加强台湾海峡油气资源合作勘探开发。(本报记者 吴宏雄)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