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把“新生少年”当亲生孩子看待

——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庭庭长詹红荔的故事

2011-04-14 08:54:58来源:福建日报

      詹红荔从不叫领刑后回归社会的未成年被告人为“少年犯”,而是亲切地称他们“新生少年”,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当他们思想上出现波动,及时进行开导;当他们在交友问题上出现状况,及时出面解决;当他们努力工作却遭遇欠薪,教他们运用法律武器解决;他们生日时不忘送上祝福,天冷时不忘叮嘱加衣。“她比亲生母亲还理解我们”,许多“新生少年”这样说。

为“新生少年”追薪

      小罗曾因抢劫触犯了刑律,综合案件具体情节和小罗的悔罪表现,合议庭依法对其处予缓刑。缓刑期间,小罗成为一家商场某品牌电器的销售员,可工作了两个多月,负责销售的陈经理却没给他发工资。

      无奈之下,小罗想起了主审案件的詹红荔。詹红荔立即联系陈经理。不料,陈经理已经辞职,而该品牌电器办事处则表示,他们发放工资的依据是由商场提供员工的销售记录,商场不出示这些资料,办事处也无力解决。

      当天,詹红荔就和小罗一起去商场找销售记录。商场方面推说小罗不是他们的员工,不愿意提供帮助。詹红荔不断地在商场和销售商中间斡旋,给该品牌电器福州办事处打了十几次的电话,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谈判”。最后,办事处负责人被她的真情所打动,说:“詹法官,你对失足少年比对自己的亲生孩子还亲,你的行动深深地触动了我,只要你们能够提供商场的销售证明,我们一定如数发放工资。”又经过3个多小时的协商劝说,商场的负责人终于帮助开出了小罗销售记录证明。办事处如数发给小罗工资。

幸运的是我遇见了您

      小沈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自己与奶奶共同生活,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跟随村里的一个泥瓦匠当学徒。2004年6月的一天,回到家中的小沈发现屋里满地狼藉,被砸毁的家具四处散落。因为奶奶与邻居口角,邻居竟然欺负到家里,怒上心头的小沈抡起板凳冲到邻居家里,将其打成轻伤,被关进了看守所。

      案子不大,案情也很简单。就案件本身审判,做到执法公正,并不难。但詹红荔知道,少年案件的背后,往往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她非常理解小沈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爱而产生的孤独、狂躁以及不安全感,更理解小沈对奶奶的那份情感。如果没有让小沈真正认识到过错,即使是从轻判了缓刑,他心里播下的仇恨种子,可能会毁灭他的一生。

      “凭什么抓我?等出去后我要砍死他全家。”果然,当詹红荔到看守所看小沈时,迎来的是小沈的一阵咆哮,詹红荔并没有生气,在到看守所之前,她已走访了小沈所在的村委会和小沈的师傅,心理已有充分的准备:要从思想上改变小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后,每次到看守所联系工作,詹红荔都不忘去看看小沈,陪他说说话,给他带些书籍,从生活、思想等方面关心他。一次,她发现小沈有点站立不稳,面颊发红,她下意识地拉住小沈的手,感觉手心发热,再摸额头,好烫。詹红荔赶紧请来狱医为其诊治。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了小沈的心。庭审时,小沈跪在父亲的面前承认错误。最终,沈某被判处管制一年。

      如今,小沈已是自家建材店的顶梁柱。在发给詹红荔的博文中,他写道:“詹妈妈,您不仅挽救了我,您更是给我们全家带来幸福的恩人!”

我们也要为社会做点好事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5月17日是星期六,一大早,詹红荔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是“新生少年”小林、小严打来的,他们说想和朋友通过上街义唱、义卖的方式募捐,为灾区人民献爱心。小严还说要到灾区第一线做志愿者。

      詹红荔故意在电话中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说自己以前都是给社会添乱,现在也应该轮到他们为社会做点好事。

      放下电话,詹红荔马上向院长汇报,希望院里能给予支持。院长非常高兴并十分重视,专门指定一名副院长和党总支书记负责做好这项工作。仅用3天的时间,一场主题为“祈福灾民,天佑中华”的赈灾义演在南平激情广场举行了。广场中央红旗下的集结地点,齐刷刷地站着二十余名小伙子,卖力地表演了自编自导的节目。演出结束后,小严激动地对朋友说:“灾区人民的依靠是强大的祖国,而我的依靠则是我的父母和法官!”

      2010年6月,闽北发生特大洪灾后,这些“新生少年”在詹红荔的带领下,参加清理灾后污泥等劳动。休息时,他们紧紧地围着詹红荔坐成一圈,“那种感觉,就像是妈妈和孩子们在一起”,詹红荔深情地说。

不能让心中的天平失衡

      面对种种诱惑,詹红荔给自己定下一条原则,就是公私分明,绝不因人情关系影响公正。

      2006年10月的一天,案件中被告人小卢的父亲来到詹红荔的办公室。“您一定要查清楚,我儿子只是在一旁帮腔,没下重手啊。”情绪激动的老卢一边说,一边将一个装有3000元的大红包塞给詹红荔。

      詹红荔推开红包,说:“老卢,你这样做不好。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案件我们一定会公正审理的。”

      “不收钱,这回完了。”老卢嘀咕着缩紧了身子,脸上满是痛苦和无助。

      看着老卢的表情,詹红荔觉得揪心,但还是仔细地与他分析案情,建议他将钱用在赔付受害者的医药费上,取得受害者的谅解。

      后来,在案件中所起作用较小的小卢得到了从轻处罚。再后来,老卢遇有人打官司,都劝人家不要去送礼,去找詹法官。他说:“詹法官是真心替我们老百姓考虑呀。”

      人民的信任是无言的丰碑。詹红荔相信只要办案讲良心、讲公正,老百姓一定能理解法官、相信法官。8年来,詹红荔审结未成年犯罪案件近500件,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本报记者 徐树才)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