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借势登高展宏图

——贯彻落实海西《规划》述评之二

2011-04-24 09:18:30来源:福建日报

      在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进程中,福建从北向南,一个个重量级的大项目已展开:宁德、福清核电站,莆田、晋江和厦门东部3个LNG燃气电厂,泉州千亿石化城,投资200亿元的宁德石油战略储备库,年产100万吨的莆田冷轧板,年产300至500辆的泉州轨道车辆生产和维修基地……这些都是央企在闽投资项目;

      与此同时,从城市到农村,一项项含金量极高的优惠政策全面铺开:平潭开放开发得到特殊扶持,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享受中西部优惠政策……

      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离不开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的大力支持。据省发展改革委统计,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出台政策文件,或与福建签署合作协议、会议纪要,支持福建发展海西先行。

      国务院继颁发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西《意见》后,又正式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使福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更进一步凸显。借势登高,广开合作大门,广聚四方资源,用实干实效赢得进一步的支持和合作,是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解放思想,用好用足支持

      实践证明,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好海峡西岸经济区,既要依靠“内力”,充分调动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又要依托“外力”,广泛利用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包括中央部委和央企之力。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纷纷出台政策举措,落实中央支持海西发展的战略决策。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这些支持政策从大局着眼、从政策着手、从项目着力,有效地推动福建产业发展、投资环境改善、要素优化配置和民生保障建设。

      在发展规划上,凸显海西定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在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将海西列为全国重点开发区域。国家有关重点专项规划,突出海西的独特地位。

      在闽台交流上,突出先行先试。厦门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厦门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设立福州保税港区,支持福建在促进直接“三通”、推进旅游双向对接等方面先行先试……国家部委在出台和实施惠及台胞的相关政策措施中,把福建作为重点实行的地区。

      在项目建设上,予以强力推进。国家部委将福建重大产业项目及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纳入国家重点发展规划,在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安排、重点项目用地审批、台商投资区扩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用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2010年至2015年,每年安排8亿元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

      在民生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考虑到福建实际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时将福建20个原中央苏区县纳入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32个革命老区县纳入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由于落实这个政策,去年省发展改革委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比2009年增加20亿元。

      在工作机制上,强化协调联动。全国总工会、科技部、海关总署、中科院等与福建建立了部省联系协作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商务部、国台办、农业部、科技部、住建部、全国总工会等大力支持福建举办“9·8”、“6·18”、“5·18”等重大活动。

      好风凭借力,扬帆再启航。

      “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是一个要求高、跨度大的规划。我们要认真组织力量,加强向国家部委的汇报沟通,迅速形成实施规划、大抓项目的热潮,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凝聚到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大干开局之年。”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做好海西《规划》与“十二五”规划及专项规划的衔接,大抓项目的生成、对接和落地,并争取在资金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得到国家更大的支持。

      合作共赢,分享福建机遇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

      加强与央企合作,是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与央企合作。去年12月我省在京举办福建省与央企项目合作洽谈会,推动央企在闽新一轮投资,在谈项目超过8000亿元。

      省经贸委、省国资委主任周联清说,我省要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的机遇,加大与央企对接合作工作的力度,提高对接水平和成效。在此基础上,着力联合重组,坚持滚动开发、储备一批高质量的对接项目,做到谋划一批、洽谈一批、开工一批。此外,积极搭建我省与央企、央企驻闽单位互动交流平台,筹备成立福建省中央企业联谊会,打造福建央企之家。

      据介绍,目前在闽投资的央企近40家,已建成投产项目47项,总投资2181亿元;在建项目42项,总投资2448亿元。这些项目一是规模大,推动我省产业调整振兴;二是项目实,对地方发展带动力强;三是结构优,工业服务业项目比重大;四是影响大,提升我省企业竞争力。

      一大批央企在福建高强度、大规模投资建设,给我省各类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国规模最大的钢铁国企宝钢集团,与私营企业福建德盛镍业优势互补,联手打造世界最大绿色不锈钢生产基地,带动下游产业集聚,将形成产值超千亿元,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园区;中石化与省石化集团合作的合成橡胶项目,填补了我省在橡胶行业的原材料空白,使我省民营、外资企业聚集的制鞋等行业得到高质稳定的原材料。今年民企对接会,将让更多的企业分享福建机遇。

      真抓实干,赢得更大支持

      福建获得众多中央部委和央企的支持,缘自中央支持海西建设的战略决策,更缘自八闽儿女的大干实干。

      部委和央企的支持政策,有极高的含金量,又有掘金量,需要我们学会用好用足,并在实践中提出进一步支持的建议。

      2006年12月,国家工商总局出台支持海西建设的“26条”优惠政策后,我省运用优惠政策,中国驰名商标数跃居全国第5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数跃居全国第2位。看到政策在福建取得的成效,工商总局再推出“15条”、“9条”政策意见,进一步支持福建发展。我省工商部门挖掘政策潜力,用好政策服务地方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企业、服务消费者和经营者、服务基层。

      不仅是工商总局,商务部先后两次分别出台7个方面和12个方面支持福建发展政策措施;国家质检总局也两次出台支持政策。

      不靠推着走,没有等靠要。用好政策推动发展,发展的实绩反过来又推动更多好政策的出台。

      央企项目也在我省形成了这样的良性循环。

      去年央企对接会后,全省上下全身心投入,千方百计推动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截至今年3月底,洽谈会56个签约合作项目已开工25项,开工率为45%,总投资2569亿元,开工率超过序时进度;有10个洽谈项目上升为合同并开工,总投资412亿元。

      老项目迅速推进,带动新项目继续洽谈、签约。今年3月底,我省代表团访问港澳期间,与央企驻港澳机构新签约了一批项目,总投资10.95亿美元,利用外资3.59亿美元,与华润集团签订了一揽子投资协议,未来5年在福建投资1000亿元。一季度,全省各设区市和省属企业拜访和接待来访50多家央企,新洽谈项目33项,总投资1556亿元。

      以干得助,共展宏图。伴随着“十二五”开局,海西《规划》获批,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翻开崭新的一页。有国家部委的热情支持,有中央企业的积极参与,加上我们继续打好五大战役的冲天干劲,福建发展必将再谱新华章。(记者 赖文忠)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