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比学赶超竞跨越

——我省凝心聚力推进科学发展

2011-05-23 09:39:55来源:福建日报

    图为:去年省委省政府领导在检查全省工作时,曾深入福建戴姆勒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考察,令公司上下备受鼓舞,生产经营中比学赶超氛围更加浓厚。该公司的两款商务车去年下线后,备受市场青睐,销售了9000辆。今年的销售目标是2万辆。未来,公司年产能将达到4万辆,成为奔驰MPV在全球的最大生产基地。记者 游庆辉 摄

      初夏八闽,热气蒸腾。

      无论是“一天一个亿”的平潭开发,还是续写“春天的故事”的特区厦门,或是在全国率先实现新农保全覆盖的老区龙岩,福建各地生机勃发,热火朝天。比学赶超的发展势头,持续强劲,持续升温。

      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开展工作检查,激发各地比学赶超的创业激情,打好五大战役,推动跨越发展的号角越吹越嘹亮。每天都有新进展,到处都有新变化。去年,我省实现生产总值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3.8%;财政总收入2056亿元,同比增长21.3%,“十一五”圆满收官。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4.5%,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开门红。

      今日,省委省政府再次开展全省工作检查,比学赶超再加码,推动跨越再升温。

  加快发展 加快转变

      “解放思想的力度有多大,创新观念的深度有多大,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

      2010年新春,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殷切希望福建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建设海西。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福建有怎样更大的作为?

      去年6月2日至13日,一场“拉练”穿行八闽,风雨无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九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一二把手及18个省直部门主官全程参加,12天,行程4000多公里,一路看,一路谈,一路比,一路议。

      这既是一次工作检查,也是一次思考之旅:重新审视省情,重新考量发展路径,优势在哪,差距在哪,怎样作为?

      此后,福建省党政代表团前往天津、广东、江西等地取经,也是一路看,一路思。福建离天津有多远?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福建怎么办?

      “解放思想的力度有多大,创新观念的深度有多大,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省委书记孙春兰如是总结从省内到省外的“思想拉练”。

      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厘清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共识。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抓住机遇、跨越发展的紧迫感愈发强烈。

      福建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加快转变,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愈发明晰。

      思路决定出路。福建的决策者紧紧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省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的总体要求,吹响了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号角。

      实干决定实效。去年8月起,“打好五大战役”响动八闽大地。省领导多次强调:我们要追赶,要闯和拼,就是要以战役的思维、状态、方法和模式强力推动目标落实,促转变,谋发展。

      五大战役迅速成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路径,成为各级干部执政为民、施展身手的广阔平台,成为民生民心的聚集点。重点项目、新增长区域、城市建设、小城镇改革发展、民生工程等一个个具体战役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效,发展提速了,民生改善了,造福了百姓。

      不仅如此,发展实绩之外,更有精神收获:干部作风转变、创业激情增强、干事本领提高。更为自觉的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思想解放,使“白加黑、五加二”成为一种自觉,一种常态,全省上下心齐、气顺、劲足。

      这种作风和精神自新,与全省工作检查所展现的风采是一脉相承的。白天看现场,实地论发展,当场议问题,晚上思转变。没有无谓的客套,没有冗长的讲话,而是直奔主题,议透问题,提升认知,务求实效。

      这种精简高效已贯穿省委省政府及各地各部门的工作中,“文山会海”逐步减少,政风、文风、会风为之一新。今年5月初,代省长苏树林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少开会、少发文,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抓发展新要求,务求新成效。

      五大战役凝成的精气神,已然成为福建在新起点上再出发的强大动力。

  全局谋划 重点突破

      “福建跨越发展必须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着力解决一些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

      在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在龙头企业的生产车间、在科技研发的工作室……去年6月,工作检查组深入基层,察看、分析、评议,思考一个共同的命题:跨越发展路径何在?

      跨越发展必须转型发展,转型发展必须着眼全局谋划,务求重点突破。

      在转变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变。“福建跨越发展必须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着力解决一些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省委书记孙春兰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时的一席话,表明在实施跨越发展战略中,必须以更高站位、更理性的思考来找准并锁定着力点。

      在结构调整中着力。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发展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是突破口。

      我省始终谋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去年,机械、电子、石化三大主导产业继续提速,增幅和贡献率创4年来新高,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已接近50%。今年一季度,三大产业实现增加值571.9亿元,同比增长23.9%。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海洋高新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在崛起。以电子信息、光电产业为主导的厦门火炬高新产业区,去年初提出年产值要超千亿元,结果,仅10个月就达标。目前,高新区已有10多个国家级产业发展和孵化平台,如全国唯一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被摆上日益重要的位置。在“十二五”期间,福州、厦门、泉州等中心城市将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培育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项目支撑是关键,又好又大的项目更是关键的关键。

      对接央企,引进“重量级”项目,孙春兰等省领导亲自出马。去年12月,我省与央企对接洽谈会上,一举签约56个项目,总投资4996亿元。截至今年4月底,已开工27项,总投资2868亿元,开工率48%。今年3月,孙春兰率团访问港澳期间,又与华润、招商局等大企业签约85个项目,投资总额100.1亿美元。

      在发挥优势中着力。发挥优势,因地、因特色制宜,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五大战役中的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即是关乎发展全局的谋划。得益于这一战役的全力推进,湄洲湾炼化一体化项目发力,漳州古雷临港重化产业起步,环三都澳开发风生水起……一批大项目落地建设,将带动区域整体发展,形成支撑福建跨越发展的新动力源。

      在新增长区域战役的牵引下,产业群、城市群不断壮大。老区龙岩原以水泥、煤炭等资源产业唱主角,近年来通过龙头企业龙工集团带动,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完成华丽转身。去年,龙岩机械产业完成产值231亿元,到“十二五”末,可望跃升至千亿元级,成就世界级工程机械制造基地的宏伟梦想。

      可以断言,今天的重点项目、新增长区域,就是明天的产业集群,明天的科学发展之区。

      在科技创新中着力。科技创新是实现好字当头、又好又快的强大“引擎”,是精髓,也是后劲所在。

      去年,我省科技创新可圈可点:戊肝疫苗等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新大陆物联网条码识别、瑞芯个人移动信息终端SOC等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成功研制并产业化;研制成功高效制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即将推出全球首款样机……

      创新引领,“福建制造”正在迈向“福建创造”。去年,我省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居全国第6位;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6000亿元,同比增长18%,为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作为创新的平台,“6·18”已经“永不落幕”,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加速器”。据不完全统计,连续举办8届的“6·18”已成功对接项目3万多个。这一大批技术先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的转化落地,为调结构、转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先行先试中着力。海上“金麒麟”平潭开放开发,已引起世人瞩目。两岸同胞“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的两岸合作新模式,将为打造两岸人民共享的共同家园开启新路。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划定特定区域由台湾投资者进行开发建设、自主管理;赋予更加优惠的海关特殊监管政策等诸多先行先试举措,使平潭成为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目前,已有近千批境内外考察团前来考察,其中台商占1/3以上,初步达成投资意向200多项,投资额1000多亿元。

      找准着力点,谋划新突破,跨越发展的路上,脚步更加坚实。

  民生民心 举“轻”若“重”

      “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工作,像考核经济发展一样考核民生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推进跨越发展,怎样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去年全省工作检查的一项重大内容。

      一年来,发展惠及百姓的举措和实事一项项、一件件快速落实。无论是大的医疗、教育、保障房,还是看似“小”的公厕、商业网点建设,八闽百姓对民生温暖的感受,可能从未如此切近。

      这是省委省政府为民执政理念的升华。“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工作,像考核经济发展一样考核民生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省委书记孙春兰反复强调。

      在加强党的建设,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各级党政和广大党员干部更以民生优先的实际行动和业绩,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根植八闽。

      缘于此,家底并不算很厚实的福建在民生投入上却是“大手笔”:去年,全省民生支出近1100亿元,在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强农惠农、便民生活、和谐平安、防灾减灾等方面办了49件实事。

      温暖民心之举密集出台,力度不断加大:

      民生工程被列为五大战役之一,在办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同时,灾后重建、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一个个具体项目密集安排,快速推进;

      11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原有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再推十项惠民实事,包括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网点、医疗卫生机构、公交服务、城乡绿化、保障性住房、中小学布局等十方面;

      11月中旬,面对全国性的菜价上涨,省委、省政府果断地在全国率先打响“菜价保卫战”,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使菜价迅速回归“一元时代”。干预一周后,全省19种蔬菜平均批发价下降13%;一个月后,下降25.3%……

      不仅如此,面对民生“短板”的制约,我省还着力民生改革,扫除阻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为厚实民生巩固根基,诸多彰显活力的先行先试之举,走在全国前列。如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医院就诊一卡通,老百姓看病一卡通行八闽;龙岩市比全国提前10年、比全省提前5年率先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

      “绿”是福建的标志之一,森林覆盖率长期位居全国首位,这也是福建百姓随时可感受到的“民生”。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了还要更绿,矢志不渝。

      打造生态福建、森林福建,八闽大地“四绿”建设如火如荼。去冬今春,全省投入资金65亿元,开展相当于过去3年造林面积总和的大造林行动。截至5月15日,已完成造林657万亩,占总任务数的101%。

      省会福州继去年拆墙透绿、强力拆除违建之后,今年又做起“水文章”,全面整治75条内河。大力“治水”,市民无不欢欣鼓舞,先贤林则徐描绘的“人行柳色花光里,身在荷香水影中”秀美图景将重现榕城。

      今年,民生答卷依然续写精彩。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确保实现全省生产总值与城乡人均收入“3个12%”同步增长目标。这样的承诺是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人直呼“给力”。今年省级财政预算用于与民生相关的支出共计安排278.56亿元,占省级财力的64.4%,比2010年增加51.42亿元,增长22.6%。

      民生优先,福建走前头。但福建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民生工程既是民心工程,也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重大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应有之义。怎样以民生工程的推进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是亟须进一步探索、创新的新课题。

      又是一年芳草绿,春潮涌动,千帆竞发。

      今年3月初,国务院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福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面对新机遇,福建需要乘势而上,需要大步跨越。又一次全省工作检查的开始,必将带来跨越发展上新的更大突破。(记者 段金柱)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