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解决问题 加快突破
敢于突破 勇于创新

民生布局紧锣密鼓落地有声

2011-06-02 09:16:38来源:福建日报

      福建日报讯 (记者 余潇) 近日,位于厦门市翔安区的洋塘居住区保障房项目正式启动征地拆迁工作。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目前已完成设计、地勘单位招标等工作,6月局部地块开工建设,8月底前全面动工,建成后将提供保障性住房约26万平方米4900套(间),以及小学、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和生鲜超市等公建配套设施。据悉,截至目前,厦门已有1万多户中低收入家庭入住了交通便捷、配套设施齐全的保障房。

      今年我省保障房建设大幅提速。中央分解给我省的任务是全年建设完成25.01万套(户),比去年增加1倍多,建设规模和力度前所未有。不管压力多大,也要把民生大事保障好。省委、省政府把公租房作为今后保障房建设重点,着力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并逐步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畴。各地积极探索多种保障方式,办好实事。厦门基本建立了以社会保障性租赁房为核心的全覆盖、分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晋江、南安等地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永安等地针对驻地官兵、优秀人才和产业工人等群体,通过建设“拥军小区”、“人才公寓”、“打工家园”等专属小区的办法分类落实住房供给。截至4月底,全省保障房已竣工8010套,新开建各类保障房1.11万套,各类保障房累计完成投资11.8亿元;初步形成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目前城市住房困难低保家庭已实现应保尽保,住房保障覆盖面占全省城镇居民户数的10.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工作,像考核经济发展一样考核民生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去年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后,这种民生意识、执政理念进一步强化提升。民生布局,紧锣密鼓。去年8月,民生工程战役被列为五大战役之一。去年11月,民生工程再添便民商业网点、公厕建设等十项贴近群众生活需要的实事。今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确保实现全省生产总值与城乡人均收入“3个12%”同步增长目标。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确定3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涉及城乡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助残、养老、社保、安居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整治、惠农政策、平安建设等各个领域。

      面对越来越长的“民生账单”,各级各部门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省委、省政府的民生决策落地有声。

      家底不算丰厚,民生支出仍然“大手笔”。去年,全省民生支出近1100亿元,在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强农惠农、便民生活等方面办了49件实事。今年省级财政预算用于与民生相关的支出共计安排278.56亿元,占省级财力的64.4%,同比增长22.6%。龙岩市“宁愿少修路,也要挤出钱来保民生”,比全国提前10年、比全省提前5年率先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

      民生冷暖,始终放在心头。去年11月,在全国性的菜价“涨”声中,省委、省政府果断在全国率先打响“菜价保卫战”,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使菜价迅速回归“一元时代”,菜价压力下的群众迅速重新站直了腰。

      民生改革持续先行,更多的阳光洒进人们的心里。去年民生工程战役的重点是灾后重建,省委、省政府创新思路,由福州市、厦门市对口支援受灾严重的三明市、南平市,帮助尽快恢复重建,3万多户受灾户春节前全部搬入新房。去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将全省医改后关闭破产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困难企业职工(含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保范围,及时落实相应医保待遇,惠及百姓超过31.6万人;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医院就诊一卡通,老百姓看病一卡通行八闽。今年,我省将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力争在“十二五”末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省居民健康水平。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