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山更绿 水更清 家园更美好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之九

2011-06-05 09:48:48来源:福建日报

    核心提示:海西《规划》提出: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地区。

  强化科学经营    提高森林面积和蓄积

      海西《规划》提出建设生态优美之区,要求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成为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地区。

      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是国家南方重点林区,水热条件好、林木生长快,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要完成海西《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就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发挥科技对林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强化科学经营,提高森林面积和蓄积,为国家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双增”目标作出贡献。

      科学经营就是通过加大种苗科技攻关,提高良种使用率。把发展林木良种作为林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继续推进林木种苗攻关、林木良种选育和繁育基地建设,引进、选育新品种,加快推进林木良种化进程,使我省林木良种使用率到“十二五”末达到80%。

      通过加强新造林抚育,巩固造林成效。及时开展新造林(含2009、2010年新造的未成林)抚育经营,补植补造,严防人畜破坏和森林灾害,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2013年我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5%,2015年达65.5%,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通过强化中幼林抚育,提高亩均蓄积量。我省有近6000万亩中幼林,需要通过加大投入、强化抚育、科学经营,每亩蓄积量有望提高1-2立方米,全省可增加森林蓄积量1亿多立方米,每立方米按500元左右纯利计算,可增加林农财产性收入500亿元。

      通过推广高新技术,提高林业经营效益。在全省进一步推广现代农业项目(含竹业、油茶、花卉、茶叶)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十大基地”建设,加大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和林农培训,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机械化、标准化建设,提高林业现代化经营水平,增加林业经营效益,带动林农增收。

  调整林种树种结构    提升森林整体功能

      海西《规划》提出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工程建设。

      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按照“四绿”工程大苗化、树种多样化、品种珍贵化、色彩季相化、林分高质化、效益最大化的要求,逐步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提升森林整体功能。大苗化即提倡用胸径5厘米以上的绿化大苗,提高造林成效;树种多样化即树的种类要多样、针阔混交不单一;品种珍贵化即树的品种珍稀,经济价值高;色彩季相化即森林一年四季色彩不同,提升景观效果;林分高质化即森林结构合理、蓄积量高;效益最大化即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多种阔叶树、珍贵树、有色彩的树,进一步优化树种结构。结合林木主伐由皆伐逐步向择伐转变,多造混交林、复层林、异龄林,少种针叶纯林,定向培育大径材、珍贵用材、工业用材,逐步优化林分结构。特别是加强对重点生态区位(如高速公路、铁路两侧,主要江河流域源头及两侧、水库周边,城市和村镇周边)树种结构调整,有效提高森林生态、经济、社会功能。

      今年造林任务完成后,把植树造林的重点由山上转向城市、村镇、通道,让森林进城、上路、入村,做大城市森林、平原森林,拓展造林空间,扩大森林面积;在人口多的地方多种树、种大树,建设城市片林、森林公园,创建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打造宜居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指数。1-5月,全省“四绿”工程共投入资金34.11亿元,植树12754.47万株。绿色城市新增绿地2368.82公顷,植树634.57万株。绿色村镇新增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82公顷,植树1655万株。绿色通道新增绿化里程5851.92公里,植树1417.66万株。绿色屏障完成“三沿一环”造林绿化57.7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9.39万亩,植树9047.24万株。

  维护生态平衡    保障生态安全

      海西《规划》提出,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切实保护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加强主要江河源头区、重点水源涵养区、饮用水保护区、防风固沙区、重要湿地区等生态重要地区的强制性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

      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认为,福建是多山的省份,又处在跨越发展时期,项目建设势必征占大量的林地。因此要妥善解决服务跨越发展与资源保护的矛盾问题,一方面,围绕全省发展大局,依法高效做好项目建设各项服务工作;另一方面,继续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减少森林资源非正常消耗。

      严格保护林地。国家对林地保护高度重视,出台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全国林地保护红线,明确我省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913万公顷(1.37亿亩)以上,每年林地征占定额6000公顷(9万亩),林地供需矛盾突出。林业部门将按照国家要求抓紧编制省级和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以此来指导和规范林地保护和科学利用。

      强化公益林管护。进一步优化生态公益林布局,确保重点生态区位森林都纳入保护;积极争取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积极探索生态公益林租赁、赎买集中管理的办法,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提升管护水平和成效。

      防控森林灾害。重点是加强森林防火和以松材线虫病为主的林业主要有害生物防治,继续做好事关民生的森林保险工作,探索保险新办法,减少灾害损失。(记者 方承)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