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海峡论坛:万人共襄盛举 品牌效应日显

2011-06-10 09:31:28来源:福建日报

      即将开幕的第三届海峡论坛,是台湾同胞关注的热门话题。记者近日在台湾采访了参加过前两届海峡论坛的嘉宾,以及将要参加本次海峡论坛的嘉宾,他们对海峡论坛均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期待。据了解,报名参加本届海峡论坛的人数过万,比上届有所增加,海峡论坛的品牌效应日渐凸显。

  共享和平发展成果

      说起海峡论坛成果,台湾竞争力论坛总召集人林建甫如数家珍:2009年5月福建举办的首届海峡论坛上,国台办主任王毅首次发布了8条惠台政策;第二届海峡论坛期间,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厦门全市,并同意在厦门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宣布安排15个事业单位职位聘用台湾专才,担任高校科研院所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等机构的管理职务……

      林建甫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成果。今年是ECFA实施第一年,第三届海峡论坛聚焦两岸、聚焦民生的宗旨无疑更突出,与往届相比,规格更高、规模更大,交流内涵更丰富,必将在闽台经贸交流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强调,ECFA签署后,金融往来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福建加速成为两岸金融合作的前置平台。长三角的上海与珠三角的香港都是重要金融中心,介于地理位置中间的海西,也有条件发展成另一个金融中心。他期待本届论坛的金融议题能进一步推进台资金融企业登陆步伐,促进两岸特别是闽台金融业合作。

  推助两岸农业发展

      截至目前,福建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200多个,合同利用台资近30亿美元。成绩的背后,少不了海峡论坛的强势推动。

      第一届海峡论坛上,大陆新增设立4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其中2家落户福建。第二届海峡论坛上,闽台两地百对乡镇签订了117项交流合作协议,经过2年实践,以上举措实效凸显。第三届海峡论坛上还将举办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研讨会、两岸乡镇交流对接等活动,推动闽台农民合作再上层次。

      台湾中国海峡两岸农业协会秘书长龚世明表示,闽台农业合作正从引进台农和初级农产品的小规模生产开始,逐步向资金、品种、技术、市场、经营管理等一揽子引进转变。他认为,休闲农业将成为未来闽台农业对接新兴增长点。在台湾,休闲农业已十分成熟。目前,已经有1102家休闲农场,2223家民宿。龚世明希望,借助海峡论坛平台,能够把台湾的休闲农业推广到大陆,让两岸农民都从中获益。

  乡镇基层深度对接

      第二届海峡论坛两岸乡镇对口交流会上,两岸近200个乡镇的代表展开对口交流,达成了100多项协议。来自台北的我省首位台籍镇长助理吴晓秋表示,两岸乡镇对口交流,最有利于基层的有效对接。

      经过一年努力,一批项目已在闽落地生花。第二届海峡论坛期间,三明与台湾方面签署了63个交流合作协议和经贸项目。一年来,三明共收获18个落地项目,在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产业开发与建设、乡镇项目经销等方面受益匪浅。

      两岸乡镇合作的持续推进,为国家级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注入新动力。仅2010年,创业园就新引进台资企业14家,目前落户台资企业达48家,总投资1.85亿美元,现已逐步形成了以花卉苗木为主特色的发展格局,并被列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

      今年的“明台乡镇合作发展交流会”将于海峡论坛期间登场,届时将有闽台两地100个乡镇参会,将签署50多份产业对接合作协议,协议金额预计1.6亿美元。

  两岸民间嘉年华

      贴近民众需求的各项活动,使海峡论坛成为名副其实的两岸民间嘉年华。第三届海峡论坛期间将开展两岸百个家庭联谊、亲子阅读交流、烹饪大赛、体育竞技等民众性活动,都将为基层民众所喜闻乐见;台湾特色庙会荟萃台湾美食,展示台湾名品特产,展演闽台民间艺术,让参加庙会的民众饱览台湾风情。

      本届海峡论坛两岸民间信仰交流是一个重要板块,将举办郑成功文化节、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妈祖文化活动周等活动。第三届海峡百姓论坛将于6月12日至14日在泉州举行。据介绍,台湾各有关姓氏宗亲代表500余人将参加,其中以台湾中南部为主,大部分来自于基层。

      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会执行长郑荣瑞告诉记者,海峡论坛举办的众多民间交流活动,让两岸炎黄子孙有了充分交流的平台,追溯共同的姓氏渊源,不仅延续了炎黄始祖血脉,而且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十分有意义。(《福建日报》驻台记者 陈梦婕)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