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管理力促大开放大开发
平潭打造高效率服务型政府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摘自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
福建日报讯 (记者 王凤山) 25日下午,骄阳似火。在平潭综合实验区金井湾组团协力科技园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顶着烈日在打桩基。“科技园从签约到动工,只用了几个月,这得益于实验区管委会扁平化、高效率的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协力(平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闯感慨地说,作为服务型政府,平潭让人看到了一个开放、创新的新形象。
协力科技集团是投资平潭的第一个大型台资高新企业,协力科技园将集研发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下游应用于一体。项目去年“9·8”在厦门签约,今年5月16日动工,力争今年年底第一个封装厂竣工投产。
正因为看好平潭良好的投资环境与发展前景,4月,协力决定在平潭追加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芯片制造厂,投资额由原来的57亿元增至73亿元。
实验区如何能让投资者如此赞赏呢?实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立伊始,实验区就先行先试,全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在机构设置中遵循精简、统一、高效原则,探索建立扁平化、高效率的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
去年9月初,省委、省政府批准先期设置平潭综合实验区办公室、经济发展局、环境与国土资源局、交通与建设局等4个正处级工作机构。去年12月1日起,原由县级工作机构履行的相关行政管理审批事项,调整由实验区管委会工作机构履行,并按“区县分开、统筹运作”的模式开展工作。
在平潭入岛公路边,有一栋很不起眼的两层米黄色小楼,这就是刚投用的实验区现场指挥部,实验区“一办三局”就在这里。记者看到,在交通与建设局偌大的办公室里,交通运输管理处、城市建设处、住房发展处等集中办公,涉及交通、建设的项目在这里就可得到“一站式”办理。
“‘大部门制’集中办公,有利于第一时间协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交通与建设局城市建设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平潭通过对职能相同或相近机构的归并,实现政府运行高效和组织结构优化,从体制层面解决职责分工过细、职能交叉重叠、协调与制约机制不健全等影响政府运转效能的问题;而对群众或企事业单位来说,办事效率大幅提高,则意味着少跑冤枉路。
平潭处于开放开发建设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扁平化、高效率的“大部门制”办公,带来的是基础设施推进速度快。据介绍,澳前客滚码头、环岛路、会议中心、平潭海峡大桥复桥等多个重点项目建设速度均比原计划快。
台商李云超认为,要吸引更多台商到平潭投资兴业,不仅基础设施要跟上,还要有创业的好环境,这就要求政府须打造高效率的服务型政府。“实验区扁平化、高效率的运作模式在福建是一大改革创新,很受台商关注,相信会有更多台商来这里投资。”
“实验区的政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只是开了个好头,作为改革尖兵,改革创新的步子要再迈大些,这样才能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实验区有关领导表示,下一步,实验区将继续完善管委会内设机构,争取尽快设立社会事业局、对台交流局、传媒中心等机构,做到机构更精简、职能更综合、结构更扁平、运作更高效,将平潭打造成海峡西岸科学发展的先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