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速度”进行时
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两岸区域合作综合实验,努力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
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借鉴台湾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积极探索更加开放的合作方式,开展两岸经济、文化及社会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综合实验,争取率先突破,为两岸交流合作开辟新路、拓展空间、创新机制。
构建两岸经贸合作特殊区域。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两岸投资贸易便利化。积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高起点发展电子信息、海洋生物科技、物流、旅游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低碳技术,建设两岸合作的低碳科技示范区。加强两岸旅游合作,开辟两岸联线旅游。对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两岸文化产业园。支持在平潭岛内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建设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抓紧规划建设平潭至福州的海峡第二通道。适时开通平潭至台湾的海上快捷客货滚装航线。加快建设环岛路等内部路网体系和市政设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防灾体系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现代化海岛城市。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积极探索台胞参与平潭社会事务管理的方式,把平潭打造成为适宜两岸民众居住的示范区。
——摘自《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热”,已成为平潭这只海上“金麒麟”的真实写照。铺路、填海、建港……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正全速推进,全岛处处洋溢着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位于平潭澳前镇观音澳的海峡客滚码头,无疑是平潭最为繁忙的大工地,工程已进入冲刺阶段。1日中午,烈日火辣辣的,但工人们个个铆足了劲埋头苦干。整方、浇筑、砌坡,在施工人员准确指令下,大型起吊机伸出巨臂,将一个个16-22不等吨位重的“扭王块”准确无误地堆砌在防波堤上。
“海西《规划》发布,为平潭开放开发带来新的机遇。平潭的建设者正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全力以赴投身实验区建设。”在现场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澳前组团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王家雄对记者说,“海峡客滚码头原计划工期24个月,为早日实现两岸海上直航,工期缩短为8.5个月。自去年12月25日开工以来,施工方全力以赴,施工人员从原来的几百人,已增加至目前的约1500人,每天投入吊车10辆。”
海峡高速客滚码头项目规划建设包括1个1万吨级高速客滚泊位在内的中、南防波堤,以及旅检大楼、站前广场、道路、绿化、污水处理站等口岸查验配套设施,陆域面积共约10.7公顷。“项目总投资4亿多元,是目前平潭综合实验区最重要的项目之一,目前已完成施工总量70%。”王家雄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占地约2万多平方米的旅检大楼已初具规模,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是别具一格的红砖红瓦闽南建筑风格。大楼分两层,分别为出境层和入境层,每层各设16个旅客查验通道。
平潭组团建设也是如火如荼——
金井湾组团是平潭综合实验区启动的第一个组团建设。在金井湾吹沙造地现场,60多艘吹沙船一字排开,将海坛海峡幸福洋海域吹上来的沙子回填到金井湾海域,蔚为壮观。据中国水利水电港航有限公司平潭金井湾生产管理部部长浦敏艳介绍,该项目将填海造地383万平方米,整个场区回填工程量2400万立方米,建成永久海堤905.5米,总投资约4.9亿元。整个工程将于11月完工。未来,这里将打造具有台湾特色的高品质滨海商贸区。
在金井湾组团协力科技园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顶着烈日在打桩基。“5月16日动工,力争年底第一个封装厂竣工投产。”协力(平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闯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平潭综合实验区设立以来动工建设的第一家台资高新企业。平潭综合实验区打造高效率的服务型政府,使得该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彰显了“平潭速度”。“第一期原计划投资57亿元,现追加至73亿元。建成后,园区核心研发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大部分来自台湾。”王闯说,公司看好平潭开放开发前景,一个多月前决定追加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8英寸芯片制造厂。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样热火朝天——
推土机、运土车来回穿梭,大型机械正在铺设沥青……环岛路安海澳至坛南湾段已动工建设。该路段全长5.219公里,位于平潭敖东镇,是连接安海澳和坛南湾的重要通道。“虽然天气很热,但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加大人员、设备投入,力争早日把环岛路建成平潭最美的‘城市阳台’。”环岛路安海澳至坛南湾工程部负责人林建伟说。
据介绍,今年,平潭环岛公路一期、纵贯线坛西大道计划完成投资11亿元,计划新开工19.1公里,开工里程累计达44.4公里。其中,环岛公路(龙王头段、坛南湾段)和坛西大道(竹屿口段)共25.3公里,全线(除局部路段外)基本年内实现通车。(记者 何祖谋、王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