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以文化实事促文化惠民

我省加快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1-10-17 15:38:56来源:福建日报

      3日晚8点,福建大剧院公益免费专场——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室内音乐会准点开演。参加演出的,是我省近年来涌现的优秀中青年音乐家,都在重大比赛中获奖。剧院里座无虚席,门外仍有许多人想进去。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说,今后每逢重大节假日,都要组织举办这类公益免费演出,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每年都将文化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福建大剧院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9月26日,位于福州市区最繁华地段的省少儿图书馆开馆。新馆建设历时两年多,总建筑面积17938平方米,总投资1.4亿元。作为我省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少儿馆高标准建设,成为目前国内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少年儿童图书馆之一。据了解,目前,我省共有12个图书馆新馆投入使用,18个图书馆被列入规划或正在建设,晋江市图书馆等16个图书馆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同时,全省公共博物馆设施建成面积、数量大增,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5座,数量居全国第三。

      在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和基层文化建设等六项工程扎实推进。提前两年半完成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实现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村村月月有电影;建成农家书屋8450个,图书拥有量1014万册,到2012年,农家书屋将覆盖所有建制村;投入1.78亿元改造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省文化信息网资源35万亿字节。今年9月,我省开始分批对“年百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项目进行设备安装,每站配送一台移动播放器和一套移动式无线扩音机。

      积极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满足城乡百姓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是我省深入实施“艺术扶贫”、“文化低保”等文化惠民工程的又一亮点。

      走进南安市霞美镇金山村,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个村在“文化低保”工程中办起了金山农家学堂,建起了文体馆、文化长廊、便民读书室、农民服务站、休闲场所等。文化兴盛则乡风文明,安居乐业,金山村先后被评为新村建设示范村、南安市创建“文化低保”工程示范村,省农民健身示范点,省农村信息技术共享示范点。

      以农家学堂为载体的文化工作,只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品牌之一。近年来,我省开展“新农村百镇行”、送戏下乡等惠农文化服务活动和激情广场大家唱、文化志愿者服务、社区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品牌服务活动,在深入基层中顺应和满足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此外,积极推广莆仙戏加演现代文明小戏、南安市蓉中村与东方歌舞团开展文化共建等典型经验。

      通过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了,文化水平提高了,幸福指数提升了。(记者 余潇)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