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 全面推进福建新跨越
激励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精神动力
——我省专家学者热议福建精神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广泛关注。连日来,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他们一致表示,党代会提出福建精神,十分重要、十分准确、十分必要,很好地概括了福建的历史和现实、文化特质,以及福建人民的精神面貌。福建精神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来阐述和强调地方精神对地方建设的引领作用,为激励福建人民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精神动力。
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
省社会科学院精神文明所所长曲鸿亮认为,海外福建乡亲素有爱国爱乡的传统,每个阶段都有海外华侨心系祖国、倾心倾力支持家乡革命和建设的生动事例。
“海纳百川”引自于林则徐的名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历史上看,福建人一直有广阔的胸襟和世界眼光,从林则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严复倡导的启蒙教育,一直坚持思想解放,广泛吸收各国各族的优秀文化。
“乐善好施”将福建的历史和现代很好地结合起来。福建的汉族人,祖先多从中原迁徙而来,从迁徙到扎根,都要互相帮助。在海外打拼的福建人身上,这种品质展现得尤为明显。有许多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乐善好施”的行为,连续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福建都有两名候选人当选,这在全国是少见的。
“敢拼会赢”更多体现在经商的企业家身上。在经济活动中,这四个字非常能体现福建人的性格。许多接触过闽商的人都知道,福建人做生意,看准了就一定会去做,即使失败很多次也不气馁。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能看见福建企业家的身影。如果说“敢拼”体现的是勇气,那么“会赢”体现的就是技巧,是一种科学谨慎的态度。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说,他接触过不少祖籍福建的台商,他们的祖先在对岸开疆辟土,为台湾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今,他们中的许多人,有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来到厦门,参与特区的改革开放,并长期扎根、生活在这里。他们都对福建充满了认同感,这就是爱国爱乡的一种表现。
向世界展示了福建的灵魂
省委党校教授凌厚锋认为,福建精神具有浓厚的福建本土特色。“爱国爱乡”表现的是福建人民的情怀,“海纳百川”表现了福建人民的胸怀,“乐善好施”是福建人民的境界,“敢拼会赢”概括了福建人民的风貌。精炼的16个字,准确贴切地反映了福建人民的文明素质、理想境界、意志品格、文化特色和价值追求,向世界展示了福建的灵魂,也展示了福建的软实力。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方法学研究所所长郑又贤说,福建精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爱国爱乡”是前提基础,反映的是故土情怀,体现的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海纳百川”是制胜关键,提倡要纳、能纳、会纳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的思想方法;“乐善好施”是基本遵循,要求人们扶贫济困、扶弱助残,体现的是高尚品格;“敢拼会赢”是实现途径,强调的是顽强拼搏的刚毅和斗志,包含人们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
福建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家骅认为,福建精神的提出,是区域性文化的集中体现。福建因其背山靠海的地理特点,使闽文化结合了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的特点,是“仁”与“智”的很好结合。“爱国爱乡”、“乐善好施”体现了人性的安详和善良,是“仁”的集中体现;而“敢拼会赢”需要的是大智大勇,“海纳百川”体现了博大和包容的胸怀,都是“智”的重要表现。
福建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省委党校教授郑镇说,省第九次党代会结合福建实际提出福建精神,十分及时,具有深远的意义。“爱国爱乡”体现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精神,它激励我们用实际行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更美好的家园,对进一步改革开放,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乐善好施”体现了福建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同胞的慈善精神,将鼓励我们更乐于伸出援手;“海纳百川”体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指导我们用这样的胸怀来接纳、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于发展的文明成果,这必将有利于福建的发展;“敢拼会赢”鼓舞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实现福建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
福建行政学院教授陈朝宗认为,福建精神是一种区域精神,是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发展的灵魂。文化的核心,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这16个字是对福建文化、福建精神、福建人价值观的一种准确概括和诠释,与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主题十分契合。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指出,从社会学角度看,福建精神的提出,跟福建的历史、人文和地理紧密契合。16个字的概括,既体现本地精神,又体现开放精神,每个福建人都应以此为动力,将这种精神贯彻到本职工作中去。(记者 吴恩儿 陈丹 谢婷 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