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解读②

交通要便捷 生活要舒心

2011-12-23 09:37:56来源:福建日报

  作为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海岛,平潭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赋予平潭的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中,“方便两岸直接往来政策”和“方便台胞就业生活政策”,分别明确了交通往来和生活保障两方面的具体规范。

  22日,记者采访了福建行政学院经济管理研究所教授罗海成和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原所长吴能远。两位专家都认为,《规划》明确了平潭的发展定位,其中“两岸同胞共同生活的宜居区”,体现出“两岸共同家园”、“台湾同胞第二生活圈”的概念。

  支持设立平潭水运口岸,并在东澳和金井湾设立两岸快捷客货滚装码头,列为对台海上客货直航点。这是要求平潭在两岸交通往来的硬件条件方面,要达到“交通往来特别方便”的要求。罗海成说:“‘第二生活圈’是针对‘第一生活圈’而言。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生活、工作之地。目前,台北与台中之间,开车需要两个小时左右。而平潭至台中、基隆的客滚轮开通之后,两岸最短的水路交通时间也缩短至3小时左右,基本可以实现‘三小时生活圈’。而简化两岸人员出入境手续,办理临时牌照权限下放等内容,则是实现交通便捷的具体配套条件。”

  吴能远认为,方便两岸直接往来政策当中,对于符合条件的居民签证“一年有效多次”及符合条件的台湾机动车有效期内多次自由进出平潭的认可,也是体现“交通往来特别方便”的要求。他说:“虽然政策没有体现‘互相认证’,但这是未来的努力目标。”

  方便台胞就业生活政策,是对平潭成为台胞“第二生活圈”应具备的社会保障做出的具体规划。罗海成认为:“允许台湾地区相关人员持证在平潭开展相应业务,允许在平潭就业、居住的台湾同胞参加当地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这是在就业创业和生活服务方面为台胞提供便利和保障,进一步促进台胞对平潭‘第二生活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吴能远说:“为使台胞在平潭安心、放心地就业、经商、定居,平潭必须提供包括社区条件、学校配套等方面的优惠、良好政策。为了营造家的氛围,平潭在现有闽东文化基础上,需要在城市规划发展过程适当融入闽南要素、台湾元素,如房屋建筑风格、环境布置和法制环境。”

  接下来的工作是要使政策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如,完善交通条件,实现海上直航常态化,扩充直航点港口数量,全面覆盖台湾北部、中部和南部;适时开展机场建设,实现空中直航;同时,优化投资环境,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实现网络、出版、新闻等方面的资讯无缝衔接,在饮食起居方面增加台湾元素,让台胞在平潭工作生活没有陌生感。

  此外,“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两岸合作新模式实践范围还要不断扩大,延伸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相应的法律法规在修订时,可邀请台胞参与,以提升台胞的主人翁意识。(储白珊)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