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的增长目标怎么实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以上,力争增长12.3%、达到2万亿元。
从产业看,“三维”项目有序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预期2012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4%、13.5%、11%。从需求看,五大战役持续推进,消费需求持续扩大,预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8%、15%、10%。从民生保障看,预期地方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同比增长11%以上、力争增长12.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从节能减排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年度控制目标预期可以完成。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关于福建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表示:要完成预期目标,必须全面落实省委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一个坚持、三个更加”的总要求,加快实施海西规划和平潭总体发展规划、“三化”并举、“三群”联动,打好五大战役、拓展“三维”项目。
一、强化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农田节水灌溉改造、新增6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实施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和一批沼气工程。加快标准渔港建设。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升级工程,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专业销售网络,推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实施县域经济发展提升计划。落实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
二、推进项目落地,促进产业升级
抓龙头、铸链条,央企项目续建和新开203个,年度投资800亿元以上;民企项目续建和新开工700个,年度投资600亿元以上;外企项目续建和新开工275个,年度投资60亿美元以上。
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打造石化、计算机及网络等10个超千亿及16个500亿—1000亿的产业集群(基地)。重点推进轻工纺织、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细化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组织实施省级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构建智能物流服务网络;培育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三、打好五大战役,优化投资结构
精心组织实施五大战役,安排省重点项目529个,计划投资2760亿元以上。
加快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天然气、电网工程、煤电、风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新增长区域发展,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成投产400个、新开工600个,年度投资3800亿元以上。
深化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实施项目1700个,年度投资950亿元以上。建设一批宜居城市综合体。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实施项目2000个,年度投资1300亿元以上。推进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区同城化重大项目建设。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落实省委、省政府5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
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改善民生
组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加强人口新增长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特殊教育、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新增医疗机构病床8500张。
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6.17万套。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
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力争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
保障供应稳定物价,扩大“菜篮子”规模。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
五、发展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省
全面落实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八大工程”。
推动十大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同比增幅达30%以上。
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打造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重要基地。
六、加快平潭开发,拓展闽台合作
深入实施平潭总体发展规划;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平潭产业准入及优惠目录;推动设立国家一类口岸,抓紧“一线”和“二线”口岸选址、口岸监管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实践“五个共同”。
实施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基地专项规划,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创意产业等合作。加快两岸旅游对接。加快建设厦门、福州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七、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创新;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厦门市国家级、莆田市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加快培育一批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办好第十届“6·18”,加快对接项目的落地转化;大力推进“数字福建”集约化建设。
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重要资源的进口。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低于100亿美元。
加强闽港澳侨联系,汇聚侨资侨智。
八、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组织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力争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000万吨、造纸产能80万吨,关停小火电7.4万千瓦。全省市县污水处理率达82.3%,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7%。
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抓好水环境治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继续实施“四绿”工程,植树造林300万亩。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方炜杭 李珂)